你可能知道拳擊手泰森,但你有聽過食品泰森嗎?它是全球前幾大肉類生產及供應商,截止至 2019 年,已在約 145 地區銷售其產品,主要市場包含:加拿大、中美洲、中國、歐盟、日本、台灣等,或許你每天吃的肉都是泰森食品(Tyson Foods, TSN-US)所產的食品呢!讓我們一起認識這家公司吧!
公司簡介
Tyson Foods 是 John Tyson 於 1935 年所創,起初以買賣雞隻起家。二戰期間,美國政府並未對家禽進行配給導致人們對雞肉的需求上升,John Tyson 利用這段時間垂直整合公司,將大部分產業鏈的控制權(從餵養雞隻到銷售雞肉整個產業)掌握在手裡,奠定 Tyson Foods 在美國主要家禽生產的地位,並以銷售「蛋白質」作為其理念及目標。 1980 年到 2002 年 Tyson Foods 持續擴張性的發展,在 1982 年與麥當勞(McDonald’s, MCD-US)(McDonald’s Co, MCD-US)簽下提供雞塊的合約,同時收購 Holly Farms( 1988 )、Hudson Foods( 1997 )、lowa Beef Producers( 2002 ),成為美國第二大上市食品公司,僅次於 JBA S.A. 之後,是公認的蛋白質領導者。
2016 年 Tyson Foods 成立 Tyson Ventures ,專門投資早期與其業務相關的公司; 2017 年收購 AdcanvePierre,一間以預製三明治為主的企業; 2018 年收購 Original Philly Holdings(預製食品類)等四家公司,並出售四項與蛋白質無關的產業(冷凍麵包、水壺等)使其銷售蛋白質之品牌形象更為明確; 2019 年以 21.6 億美元完成對 Keystone Foods 的收購,成為麥當勞的主要肉食供應商。
產業概況
2018 年全球肉類產值達到 9,700 億美元,預計 2020 年會以 3.9 % 的年化利率成長至 1.14 兆美元,其中以美洲為最大的市場,佔 2018 年產值之 22.2 %。然而近年來人們越來越重視健康與環境,對肉類替代品的偏好逐漸上升,雖肉類產值仍維持正成長,但其邊際成長率有逐漸下降的趨勢。接著,我們將此產業拉近到美國市場,其又可細分為四大類,分別為:加工肉製品、肉副產品、家禽肉、豬肉與牛肉。其中,美國前四大肉類食品公司就佔其市場之 52%,以 JBA SA 為大宗、Tyson Foods 為次。
業務內容與產品銷售
目前 Tyson Foods 主要銷售產品為:牛肉、豬肉、家畜肉、預製食品(可直接食用或烹煮),並透過零售商、經銷商等渠道來銷售。其業務包含所有肉品(牛、豬、家畜)加工並完全垂直整合雞肉生產過程。旗下的品牌有:Tyson、Jimmy Dean、Hillshire Farm、BallPark、Wright、Aidell’s、ibp、State Fair、Hillshire、Raised & Rooted、Open Prairie、True Chews 共 12 家。截止到 2019 年為止(其會計年度截止於 9 月底左右), Tyson Foods 的營收高達 424 億美元,其中牛肉、雞肉、豬肉、預製食品分別佔了 37%、 31%、 12%、 20%,而雞肉銷售又佔據美國市場第一(市佔率 21%);牛肉和豬肉則佔據第二(22%、16%)。
營運風險
在供應商方面,Tyson Foods 除了雞肉外,牛和豬皆是與合作之廠商購買而來,但由於牛豬皆需以穀物作為飼料,因此其價錢經常會隨著天災而有所變化。為避免此風險,Tyson Foods 透過許多牲畜與穀物類的衍生性金融商品(主要為期貨與選擇權)來降低價格變動之影響。
在經銷商方面,Walmart 佔 Tyson Foods 2019 年合併銷售額的 16.9%、應收帳款的 16.2%。從營運的角度來看,單一客戶的銷售額佔比過高代表著較高的潛在風險,雖說 Walmart 不太可能會停止銷售 Tyson Foods 的商品,但若 Walmart 本身發生財務危機,或是向 Tyson Foods 要求更長的付款期,以 Tyson Foods 目前的財務狀況來說會是一大傷害。 2019 年 Tyson Foods 的現金為 4.8 億美元,只略大於 Walmart 所佔的應收帳款(3.5 億美元),其流動負債更是遠高於此(55.13 億),因此一旦拉長應收帳款之天數,Tyson Foods 可能會陷入現金不足的困境。
中美貿易戰與豬瘟影響
中國近年來對豬肉進口的依存度逐漸降低, 2017 年其進口量大約為 120 萬噸豬肉,主要來自西班牙與美國。然而 2018 年 8 月 非洲豬瘟於中國爆發,此病毒具強大的傳染性且目前無疫苗可治,豬隻染病後的致死率可說是 100%,為防堵豬瘟繼續蔓延,中國大量撲殺至少上億隻豬隻,造成中國國內豬肉供給減少、價格狂飆。雪上加霜的是,此時為中美貿易戰正火烈之時,為報復美國所課之關稅,中國針對美國豬隻進口須加 62% 的關稅,更於 9 月再額外徵收 10%(總稅率 72%)。
2019 年 5 月,中國豬肉進口量為約 180 萬噸,與去年同月相比增加了 63%,根據 ADHB 統計,目前中國最大的豬肉進口來源為歐洲國家,美國因為貿易戰之故在 2018 年進口量下滑將近 55%,截止至 2019 年 Q2 中國進口美國豬肉的狀況仍不如預期。Tyson Foods 在 2019 年 8 月的 Q3 電話會議中表示目前尚未從中國豬瘟上獲得重大利益,但從美國農業部得出口數據可以看到,中國對美豬的進口逐漸上升,而受益的將是所有蛋白質產品(含牛雞等),認為此正面效益將於 2020 年初之財報揭露。
與 Beyond Meat 之爭
隨著人造肉的興起,Tyson Ventures 亦投了不少人造肉公司,像是 Future Meat Technongies、Memphis Meats、Beyond Meat 等。前兩者是以細胞培養的人造肉,後者則是以 100 % 植物作為基底的人造肉,然而在 Beyond Meat 即將公開上市(IPO) 的前一週,Tyson Ventures 選擇出售其 6.5% 的股份。為何在這個時點出售呢?原因可說是眾說紛紜,唯一可以確定的是 Tyson Foods 在 2019 年亦推出植物性雞塊,將與自己曾投資過的公司一起角逐這個市場,投資人可以關注這個有趣的事件,一場煙硝戰正要開始。
小結
蛋白質為人類每天需攝取的營養,泰森深根此市場許久,多年來不斷靠著併購擴大自己的規模,同時亦投資相關產業,讓自己處於產業前端。短期而言,Tyson Foods 似乎能從豬瘟與貿易戰中獲益,那麼長期而言呢?他們的財務報表又是如何?讓我們於下回文章分析吧!
資料來源:
Tyson Foods 2018 年報、Tyson Foods 2019 年報、Encyclopedia、Golden、The new food economy、Analysis of the meat market in United States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