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臺北小巨蛋舉行的金曲獎紅毯上,星光閃耀明星齊聚讓粉絲大飽眼福。人們自古以來對服裝的講究本就重視,除了基本生活所需功能如保暖、蔽體外,衣物作為裝飾的一部分更被設計成多種風格和形式,甚至還可以植入電路升級為人機互動的智慧媒介。那麼這種新型的人機互動究竟是如何實現的呢?
應運而生的人機互動
人機互動顧名思義指人通過媒介(人機互動界面)與系統交流進而完成資訊交換的一種互動過程。從前,人們借助鍵盤、滑鼠、顯示器等作為媒介資訊輸入輸出的工具,如今,衣物也成為人機互動新的方式。
隨著電腦技術的飛速發展,人機互動的概念由從最初的人機界面過渡到如今,走過了近三四十年的歷程,1960年Liklider JCR首次提出人機緊密共棲概念,這一理念被視為是人機界面學的啟蒙觀點。之後人機界面完善成為人機互動,自1982年ACM成立人機互動專門興趣小組SIGCHI以來,發展的過程大致可分為四個階段:
- 早期互動階段:最初,程式的編寫是採用二進位機械代碼或程式設計語言編制,通過傳統輸入機輸入,並列印出計算結果。這種通過手工操作控制鍵或控制台的人機互動方式不僅費時又易出錯,並且可操作人員非常局限。
- 圖形互動階段:圖形化使用者介面(GUI)的出現革新了早期手工作業的尷尬和弊端。WIMP(Windows、Icon、Menu、Pointing Device)等技術的出現使用戶不必再死記硬背大量命令,取而代之的是簡單明瞭的視覺圖像,易學易懂,即使是非專業用戶也可以熟練使用。因此圖形互動階段電腦技術的應用得到了普及。
- 語音互動階段:即便電腦得到了普及,人們也仍未滿足於此。1952年貝爾研究所Davis等人研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個能識別10個英文數位發音的實驗系統。隨著移動設備等的應用和普及,不斷完善和改進的語音辨識技術在各個領域的應用也更為廣泛,為智慧時代的到來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 智慧互動階段:智慧時代的當今時代,人機互動已在諸多領域大展身手。如東芝Qosmio G55可通過鏡頭來識別用戶的手勢,之後把手勢轉換成指令進行相關操作。
看人機互動的智慧衣是怎樣煉成的
Google此前收購摩托羅拉(Motorola Solutions, MSI-US)內部的ATAP團隊專攻前沿技術探索,該團隊在今年的google I/O大會上,推出了最新研發的眾多項目。其中包括備受矚目的Project Jacquard,這個神奇專案的研發將真正實現了穿戴裝置的人機互動。看起來和普通服裝並無差異,實際上卻內藏玄機。
Google ATAP以加入了電路的紡織品為媒介實現人與手機、電腦、家電等設備的資訊互動,並實現這種紡織品的大量生產。與電腦的普及過程相似,實現這項技術並不難,將其普及卻不簡單。這需要考慮生產過程中將要面臨的各方面難題如水泡洗滌、高溫晾曬、拉扯破壞…等實際性問題。並且在技術上,衣物的手勢控制也需要考慮精准度的問題。
“其他穿戴裝置做到的,我們也會做,並沒有想像中那麼難。除此之外,還會有更多他們沒有做到的。”
ATAP內部技術總監Ivan Poupyrev表示道,與日本一家工廠的合作將解決穿戴過程中紡織品所遇到的物理問題。並且在外觀上,加入電路的紡織布料不僅與普通布料並無差異,它的強大還在於設計師可以不受約束隨心所欲的進行選用布料類型,無論是麻、棉還是絲,都可以實現。就此技術google與Levi’s合作設計了一款可識別觸摸的棉質外套,且支援隔空操作。
對於未來Poupyrev表示人們將可以通過衣物與網路世界實現溝通。如用手拍下肩膀電話便會自動撥出、跑步時鞋子自動記錄運動資料並分析…Google還提到Jacquard在衣物的應用推廣之後,還可以在玩具、傢俱和建築材料上大顯身手。
人機互動衣物對未來生活的影響
一直致力於研究大腦與機器連接革命的喬斯·德爾·米蘭的Defitech基金會腦機介面(CNBI)研究團隊,前不久宣佈包括9名癱瘓人士在內的19個不同國度的人,能使用一種由遠端呈現系統開發的程式,控制大學實驗室中的機器人,這項研究不久將為殘疾人的生活帶來福音。而智慧衣、多點觸控、手勢互動、語境互動、腦機互動…多年以後,這些人機互動的積極發展將為未來帶來更多的便利。
衣物是我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其年產量甚至是智慧手機的百倍以上,Project Jacquard想在這個大市場上分杯羹仍需要考慮多方面的挑戰因素,如可實現完美融合到工廠流水線生產之中的一套製作流程等。當可控智慧衣物的量化生產得以實現之時,生活將會變得不同。對於未來生活我們無法判斷到底會發生什麼,但科技從未停止過前進,也從未停止過對未來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