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商會所已在今年 6 月 10 日發表《 2020 台灣白皮書 》。在武漢疫情肆虐之下,許多重要議題都被疫情相關新聞淹沒,因此今年的白皮書顯得特別低調。由於白皮書中相關建議,向來具有相當的影響力,而金融相關議題,所占的篇幅不少,因此從今年的白皮書中,不但可看出外商怎麼看台灣金融,同時對我國金融未來政策方向,亦是重要參考。
在今年六月份公布的《 2020 台灣白皮書 》中,美國商會所對 我國私募基金、資本市場稅務效率及保險商品設計等項目提出建議,雖是以美方利益為主調,但仍可作為我國未來金融進化的重要政策參考。
銀行:綠能與財管 有助商機留台灣
白皮書中強調,由於過去 2 年台灣金融市場受到許多始料未及的「黑天鵝」事件,如英國脫歐及美中貿易等因素影響,加上武漢肺炎疫情,讓原本已走緩的全球經濟狀況雪上加霜。但值得肯定的是,政府的一些努力,如推動綠色金融發展,促進外銀、本銀共同合作,以提供綠能產業之專案融資需求,有助於吸引更多外國金融機構參與本地市場,並可在與其他區域金融中心的競爭中,取得更多的商機。
白皮書也特別點出金管會為擴大台灣財富管理規模之「財富管理新方案」,開放更多元化的商品與服務,將商機留在台灣,是正確的方向。《 2020 台灣白皮書 》一方面建議應放寬銀行與海外關係企業自行買賣有價證券限制,強化經營彈性,也認為鼓勵大型國際財富管理銀行集團增加對台投資,深化在台業務與人才的經營,或許是一帖不錯的良藥,因此指出應修改 2020 年 2 月金管會公告之《銀行辦理高資產客戶適用之金融商品及服務管理辦法》草案,擴大財富管理引資招商的能量。此外,針對資產管理的建議方面,著重開放境內投信債券型基金投資應急可轉債,並鬆綁現行資產管理業務的相關法規,尤其是私募基金與境外無本金交割遠期外匯(NDF)的限制。
資本市場:數位化與開放 提升效率並鬆綁外資限制
武漢肺炎疫情促使諸多金融機構啟動如居家辦公或異地備援,讓資本市場中許多仍以實體紙本進行的作業,包含文件遞送、臨櫃申辦、傳真指示、正本簽名等環節遭遇挑戰。因此《 2020 台灣白皮書 》花了不少篇幅,建議主管機關應建立更加完整的電子化平台,加速資訊傳遞效率及資安。相同的,對於目前外資於資本市場之稅務效率,白皮書也認為是可以再加油的地方。
美中貿易戰後,台灣上市櫃公司為籌措生產線移動所需資金,藉由發行可轉換公司債之籌資方式,對外資具相當吸引力。但由於現行外國投資有匯入資金總額上限 30% 的規定,對資金限制大,因此建議鬆綁;此外,外國機構投資人目前仍被排除在允許投資指數投資證券(ETN)範圍外。白皮書認為如果開放這兩項,將有助於強化外資機構與台灣資本市場的連結,提升資本市場流動性,活絡股市動能。
保險業:縮小保障型商品缺口 強化風險管理與監理
在本年度的白皮書中,隱然指出我國過去「重儲蓄、輕保障」的保險商品設計,分配於保障的份額顯然不足,保障型商品出現缺口,造成許多民眾面臨風險時,保障卻不足。因此建議修訂《保險法》第 119 條,讓保險業者開發價格更低廉的純定期壽險(不須給付解約金),推動市場出現更多創新,且價格更低廉的純保障型商品,強化台灣的社會安全網。
此外,白皮書也認為推動完備的資產負債管理、投資及風險管理實務作法,引入更先進、有彈性且差異化的風險管理法規,對於整體保險業的健全相當重要。尤其在風險基礎監理(RBS)逐漸成為主流後,建議包含內部控制法規,監理機構的監理與檢查,應以RBS的精神差異化,並允許保險公司可以根據其所面臨的風險採取相應的抵減措施。若保險公司的市場行為或商業模式被評估為具有較高風險者,也應接受更嚴格的監督。
《 2020 台灣白皮書 》的行文中,可看出美國商會對近年我金融主管機關推動一系列接軌國際的措施,多所肯定;而 2019 年建言中,也有許多在下一年即看到政府善意的回應或具體的行動。審視《 2020 台灣白皮書》建言,主要仍代表從美國觀點出發的最大利益。然而,亦不需因人廢言,金融建言中,「鬆綁開放」、「效率透明」的主旋律,對我國思索下一階段金融產業進化方向,仍具有相當的價值。
《台灣銀行家》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