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興起了共享經濟,Airbnb、Lyft、Uber、RelayRides等相關公司不斷湧現,涉及各行各業,如叫車、房屋租賃、汽車租用等等。那麼,共享經濟的下一站又會是什麼呢?有“醫療設備領域的Uber”之稱的創業公司Cohealo聯合創始人兼CEO馬克·斯勞特(Mark Slaughter)在科技博客Re/code發表文章稱,它會是醫療保健。
圖片來源:網易(NetEase, NTES-US)科技
以下是文章主要內容:
如果說Uber有在低調神秘地展開某項行動,那就是這家全美最有名的共享經濟型公司上個月在醫療保健領域的涉足。雖然Uber在美國的部分市場遞送流感疫苗服務的行動力度不大,也並非毫無問題,但醫療保健領域的進步人士對它的努力予以認可,認為它對於為讓醫療保健與共享經濟相融合奠定基礎非常重要。
共享經濟(另稱作協同消費)是一個新生產業,到目前為止,相比在企業市場,它在消費者市場的影響力要更大。醫療保健產業對該種模式的應用比較緩慢,這並不令人意外。
共享經濟的興起,也許要歸因於經濟不景氣催生新的消費模式—消費者以不同於以往的、更為實惠的方式進行消費—便利性也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也顯著上升。擁有資產已經不再是主流。
對於這些現狀,一批新的公司—其中包括Uber、Airbnb和Zipcar—紛紛將新的共享型服務推向市場。該市場秉承的理念是:不用負擔資產擁有所帶來的債務和成本,可以帶來特定的自由。雖然未來十年消費者在擁有資產和協同消費之間的偏好會否出現更加明顯的變化,還不得而知,但共享經濟已經建立起了受眾群,也似乎將會一直存在下去。
消費者和企業紛紛擁抱請求式的服務提供模式,通常來說,這種模式在財務上對雙方都有利。共享經濟的大玩家們證明了自己的持久力,儘管傳統競爭對手積極跟進,通過改造自身的產品來提升競爭力,同時還想方設法給那些新晉者設置法律障礙。例如,酒店業遊說團體試圖讓監管機構對Airbnb實施最低居住時間限制。
醫療保健領域目前有兩點在為該產業推行共享模式奠定基礎。提供商在如何獲得提供醫療服務報酬的方式和獲得多少報酬上的變化,在驅動提供商制定專注於服務整合和規模效益的戰略;技術(雲)的進步使得該領域的共享不僅僅可行,還相當無縫。
加上共享經濟在B2C領域久經考驗並獲得成功,在B2B領域也取得進展,醫療保健產業對於採用共享模式越來越有信心。對於醫療保健領域內購買和消費的產品和服務,改變的時機也許已經成熟了。美國擁有世界上最好的醫生和最先進的技術,近年來也承諾要消除提供既實惠又優質的醫療服務上的障礙。基於這一點,推行共享經濟這種創新模式來影響這一快速變化的產業,不是很好嗎?
任何資產獲取比資產擁有更優越的領域,都適用於共享經濟。雖然由於安全和衛生原因(如一次劑量的藥)醫療保健領域的特定部分不能共享,但該產業還是有不少的共享機會。技術有能力改變人們的購買消費方式。Uber的流感疫苗項目成功地顛覆了傳統的疫苗接種方式。其它的疫苗接種、體檢或者預防性檢查也都可以通過這種模式進行。
有誰想打賭Uber將會在明年2月美國心臟月啟動心臟疾病檢查試驗?他們很可能在策劃我們還沒想到的項目,其它的智能技術公司和較為先進的大型醫療保健公司亦然。
從大範圍來看,共享經濟有潛力顛覆醫院和醫療體系層面的決策。從勞動力角度來看,預計護士將會效力多家機構,而不是僅供職於一家醫院—他們會被要求前往需要他們的地方報到。硬體器材方面的大宗採購方式可能也將發生改變。當前正在發生的設備共享(醫院之間)現象,使得醫療體系在設備採購上變得更加精明,變得更好地利用他們所擁有的資產。
與此同時,共享模式也將提高醫療保健服務投入越來越大的消費者獲得的服務質量。消費者肯定喜歡在他們所選的醫療機構獲得其它機構提供的最新最好的技術治療。
醫療產業還從未像現在的新理念那麼開放。終有一天,人們回顧起像Uber的行動那樣相對低調的項目的時候,或許會將它發生的那一天看作是共享經濟與醫療保健交融的紀念日。(譯者/樂邦)
《網易科技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