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投資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基金ETF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全球總經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理財商業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消費信用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保險稅制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房產生活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古代上班族的KPI惡夢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虎嗅網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虎嗅網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古代上班族的KPI惡夢

2020 年 10 月 3 日

 
展開

現代人生活壓力巨大,那如噩夢般跟在每個人身上的“KPI”,相信廣大社畜們一定不會陌生,它常常壓得人們喘不過氣來。

你是不是常常在想,這些該死的制度都是從哪來的呢?答案其實很簡單,中國歷史源遠流長,當然是從古代一步步傳承下來的了。國家就像一個公司,國家錄用官員,就像公司招聘;國家對官員的管理,也就順理成章地發展成為了今天公司對人員的各種管理制度。

一、應聘途徑

中國古代的招聘,一開始都在親戚朋友範圍內招,也就是說依據血緣親疏來定崗位,這就是我們熟悉的“分封制”。周王將親朋好友一個個安插在不同的地方當諸侯,相當於區域經理,諸侯們負責自己區域的官員任命,再往下層層分封小宗。

但這種招聘方式有個極大的弊端,那就是血緣越分越遠,彼此的勾連越來越淺,最開始的時候,彼此的叔叔、二大爺等都互相熟悉,還能知道他們叫什麼,是做什麼工作的,有幾個老婆幾個孩子;但到了後來,各家都不認識各家,就好像00 後這一代認不全70 後一代的長輩意思一樣,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就出現了分裂的局面,遇到利益衝突,互相之間毫不客氣地爭搶,最終導致周的垮台。這就和現在以親戚朋友組成的公司類似,很難維持長久穩定。

到了漢代,招聘出了新花樣,叫做“察舉制”;魏晉時期又出現了“九品中正制”,二者雖然名稱不同,但其實都是從社會中挑選有才能、有賢德的人。

真正影響深遠的招聘途徑是隋唐時期的科舉制,科舉制的創舉是,不再以血緣、門第為錄取標準,而是以筆試試卷定優劣。我們通常認為科舉演變為了今天的高考,而科舉中的“密封”等措施也被高考所沿用,但究其本質而言,科舉制是選拔人才的制度,不是培養人才的制度,因此它於現代來說,可謂是公司招聘中筆試的開端。

二、面試

有筆試,必定也有面試,漢唐的面試可謂真正的“BOSS直聘”了。漢武帝時有“策問”,而應答則叫“對策”,這也是“對策”一詞的來源。 “策問”其實就是和皇帝面對面,解答皇帝提出的問題,董仲舒就是在對策中得到了漢武帝的讚許而名揚天下。

唐武則天時,首創了殿試,並被宋元明清各朝所沿用。殿試即殿前試人,殿試的第一名就是狀元。不過,古時殿試雖然也是面試,但與今天有所不同,古時的殿試不是淘汰制,而是排位制,也就是說,一旦進入殿試,就已經擁有了入職資格,只是在入職之前,再次進行一個能力水準的評定排位。

古時的面試除了考才能,一些特殊崗位也有特殊的要求,比如“禮儀”崗位,就需要“大音”,也就是大嗓門;而大部分的崗位,都要看顏值。漢代選拔太學生,要求“儀狀端正”;唐朝選官有“身、言、書、判”四項標準,其中“身”就是要求“體貌豐偉”,而武官則有身高的標準限制,具體以身高六尺畫線,唐代一尺大約有28 厘米左右,按這樣來算,唐武官的平均身高在一米六八以上。

那如果沒有考上國家公務員,民間的招聘又是什麼樣呢?唐代土地產權私有化以後,僱傭勞動日益普遍化,求職的人為了尋求雇主、爭取合理或高額的僱價而集中在市坊中,於是出現了“傭作坊”,就類似於我們今天的“人才市場”。

宋代基本沿用了唐的這種習慣,但行業細分更明顯了,且有男女工的區分,《東京夢華錄》中寫道:“凡僱覓人力,幹當人、酒食、作匠之類,各有行老供僱。覓女使,即有引至牙人。”這其中,“行老”就是宋代都市中專門介紹職業的人,“牙人”則是指買賣雙方的仲介,兩者都有些類似於我們今天的“獵頭”。

三、合約

通過了筆試和麵試,就可以入職工作了,入職時正規公司都會和員工簽署勞動合約,古代的合約一般叫做“契”。我們似乎並沒有聽過皇帝這個老闆會跟自己的員工簽合約,因為他可以隨時讓你滾蛋,簽不簽合約似乎也沒什麼意義。

不過在朝廷上班通常會有任命證書,唐代文官的任命證書叫“告身”,具體可細分為冊文、詔授、制授等,這些官員的後代可以憑藉告身求得萌蔭。

▲告身收藏:對研究古代官制和書法史具有重要文獻價值

但在民間,合約卻極其重要。元朝《大元通制》中的《通制條格》裡就對國家的僱傭方面做了一系列規定,比如要求“務奪農時”、僱錢的支付不分戶等,而是需根據市場價格“隨即支付”、訂立僱傭文書要“三面說合,明白寫立文約”等。

我國古代以農業經濟為主,最開始農業的僱傭要比商業更加普遍。早期的僱傭一般人身依附關係較強,如魏晉南北朝時的佃客。發展到明清時,農業僱傭被進一步細分為了長工、短工、忙工等;而商業方面,也有僱工、僱腳夫等,這時候“合約”就十分必要了,需要規定各種條款,如工作時限、工作內容、薪資報酬等。比如下面這條:

僱長工契:某裡某境某人為無生活,情願將身出僱典與,某裡某境某人家,耕田一年。憑中議定主資銀若干。言約朝夕勤謹,照管田園,不敢逃懶。主家雜色動用器皿,不至損失。其銀約四季支取,不缺。如有風水不虞,此系己命。不於銀主之事​​,今欲有憑,立契存照。

四、述職

進入一家公司,一般會有不定期的述職,所謂述職,就是說說自己近期做了什麼,有哪些提升,有哪些不足需要改進等。當然,大部分述職都是有一定意義的,比如轉正述職,升職述職等。

“述職”追溯起來,最早是在 3000 多年前的周代。周代實行分封制,而分封制下的諸侯需對周王盡各種義務,其中有一項就叫“述職”,“述職者,述所職也”,即諸侯定期向周天子匯報自己的政績情況,而這種述職,其實也可以看做是我國古代考核制度的雛形。

五、KPI

述職可以算是一種考核制度,而真正的考核制度,也就是KPI的製定,到戰國時期,發展為上計製。上,向上匯報;計,計簿,就是平時的工作記載。具體做法大致是根據官吏管轄區域的具體情況,年初時制定賦稅收入,戶口等事項,寫在木券上,木券剖二,一份備案,一份自留,到了年終考核是否達標。但此時的“上計”制度剛剛形成,只是一個 1.0 版本,存在許多BUG,比如具體標準、管理機構都沒有確定。

到了漢代,考核逐漸完善,被稱為“考課”,不僅程式化了,還法律化了,制定了《上計律》《考功課吏法》等,這可以算是個2.0 版本,但還有優化的空間。隋唐時期,考課與官吏的進階升級有直接關係,唐朝時規定考績“在中上以上,每進一等,加祿一季;中中者,守本祿;中下以上,每退一等,奪祿一季。”

宋元時考課得到進一步發展,而把這種KPI發展到極致的,是明朝;明朝把這一制度徹底進行貫徹的,是張居正。張居正改革中的其中一條措施,是考成法,其實就是給各級官員制定KPI,公司的KPI制定是為了公司盈利,而考成法制定的最根本目的也一樣,就是解決明朝的財政危機。

考成法的具體內容可以從《請稽查章奏隨事考成以修實政疏》中窺得,張居正在奏章中提到,六部各衙門需要設置文簿,記載官員的待辦事項,並根據優先級設置完成期限。與上計製類似,張居正要求每個部院需要有兩本專門供考成的簿冊,“一本送科註銷,一本送內閣查考。該科照冊內前件逐一附簿候查,下月陸續完銷。”並且以六科控制六部,以內閣控制六科,層層負責,系統分明,最終內閣根據政績考核,給予各部獎懲。

張居正是一個執行力極強的領導人,各級官員背著張居正制定的KPI瘋狂幹活,以至於“朝下令,夕奉行”,也就是說早上下令,晚上就做完了,完全沒有了以前因循苟且、推脫敷衍的壞毛病。

如果不是給國家做,而是給私人做,也有工作完成的硬性考核指標。明朝是我國古代商品經濟較為發達的朝代,我們從《金瓶梅》里西門慶的創業中就可以窺得一二。拿明代的“快遞業務”——腳夫這一行來說,在一則《僱腳夫契》中明確說明:“每名先借上期銀若干,餘者候在挑到地頭算明湊足。自上路後,一心看管物貨,不致失落損害,如有一名肩挑不到,甘將己銀另僱人夫前到地頭。”也就是說,接了活兒以後只能得到部分的酬勞,而一旦不能按時送達,就隨時面臨著“失業”的風險。

六、薪資

說完了KPI,我們說點激動人心的事兒——薪資。古時候,並不是每個朝代都能夠按勞分配的,比如北魏前期,官員是沒有俸祿的,史稱“百官無祿”,官員養活自己全靠“搶”,直至孝文帝改革才制定了俸祿制;再比如明朝洪武時,官員不僅每天擔驚受怕,而且俸祿極低,只夠養家糊口。那麼,哪個朝代升職加薪的制度比較完善,且俸祿較高呢?答案是唐宋。

唐宋時的資格管理相當細密,薪資俸祿等級制定也相對完善。在我國古代,除了錢這種粗俗的物質外,皇帝往往會給立了大功的官員更高級別的賞賜,算是精神鼓勵,我們在電視上也經常會見到,比如“免死金牌(具體能不能免死還是得皇帝說了算)”“黃馬褂”等。

七、工作時間和獎懲

說到工作時間,每個朝代都不太一樣,唐朝相對比較幸福,一般是半天班,節假日也比較多,但到了明清時期就慘了。比如明朝洪武年間,大臣們凌晨4 點左右就要等候皇帝,有一個叫錢宰的官員抱怨:“四鼓咚咚起著衣,午門朝見尚嫌遲。何時得遂田園樂,睡到人間飯熟時。”真是不同時代,同一夢想。

除了早起,明朝這家大公司還有一個更變態的制度,那就是二十四小時無死角無盲區的監控制度。錢宰前一天晚上剛做了打油詩,朱元璋第二天就知道了,上朝的時候還給他改了改詩,將“尚嫌遲”改成了“尚憂遲”,把錢宰和其他官員都嚇出一身冷汗。

打卡時間早外加無死角監控,已經夠可憐了,明朝還有一項聳人聽聞的懲罰制度,那就是廷杖制度。廷杖說通俗一點就是打屁股,而且是大庭廣眾脫了褲子打屁股。被廷杖的官員輕者臥床半月,重則一命嗚呼,這簡直是用生命在上班。

另外,不管是官員還是百姓,都有上夜班的可能。比如宋朝,有夜市,當然有人上夜班;再比如清朝,軍機大臣要輪值夜班。

八、養老保險

古代的官員大部分都有養老保險,退休以後仍然可以領取俸祿,不過每個朝代的情況有所不同。比如周代,卿大夫一般有私人采邑,因此養老無憂;秦漢有點慘,官員除非有爵位才有爵祿,否自只能自食其力;魏晉南北朝以及唐宋時期,官員退休後仍然有優厚的待遇;發展到元明清時期,待遇趨於簡簿,但也有一定的“退休金”。

政府官員養老制度尚且不完善,那普通百姓的養老該怎麼辦呢?雇主一般不會給僱員提供這種待遇,而我國歷代帝王一以貫之的做法基本上是“以孝治國,以家養老”,也就是說,老了靠子女。比如在《宋刑統·戶婚律》中便有相關記載:“諸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孫別籍、異財者,徒三年。若祖父母、父母令別籍,及以子孫妄繼人後者,徒二年,子孫不坐”。由此可見,宋朝政府嚴格要求子孫在自己祖父母、父母在世之時要無條件地與他們同居共處,侍養自己的祖父母、父母。

當然,古時也設置有“政府養老院”,用來救濟、安置無產無業、無依無靠的老年人。魏晉南北朝和隋唐時期,開創了古代社會養老的先河,創辦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社會養老機構——孤獨園和悲田坊。宋代受唐代影響,創辦了福田院、安濟坊等濟貧養老機構。明朝時,由於開國皇帝朱元璋的父母兄弟基本都死於飢荒,因此他提出了更加切實的養老政策,主要為物質賞賜、侍丁制度、官辦養老機構等。

目前為止,我們已經聊了古代上班族的一些“日常”,相比古代,現在的上班族正常情況下起碼不會被監視,更不會被打,想一想,還是比較幸福的。

參考資料:

  • 《中國古代官階制度引論》,閻步克
  • 《明史》,張廷玉
  • 《中國古代文官考核制度研究》,姜輝
  • 《張居正的考成法研究》,趙鵬
  • 《東京夢華錄》,孟元老
  • 《唐代僱傭制度研究》,李洪濤
  • 《中國古代農業商品化研究》,譚光萬
  • 《明代民間契約習慣研究》,徐嘉露
  • 《我國古代養老文化的傳承與變遷及其現代價值研究》,馬陽

虎嗅⟫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虎嗅網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虎嗅網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