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具潛力的區域自由貿易協定: RCEP 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的自貿區,是區域內經貿規則的整合器,實現了高品質和包容性的統一。在這個平台上,各國可以更高效率地開發兩種資源:國際資源和國內資源;同時也可以更好地開發兩個市場:國際市場和國內市場。
區域內供應鏈將更加緊密:從全球格局來講, RCEP 是對 WTO 多邊貿易體制的一個重要補充和支援。亞太將會朝著一體化的方向邁進, RCEP 將在其中扮演重要的指導角色。自 11 月 15 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下稱 “ RCEP ” )在東亞合作領導人系列會議期間正式簽署後, RCEP 的熱度持續不下。
我們就 RCEP 對各國的影響、印度退出以及和 TPP 的關係等問題,專訪了中國商務部研究院區域經濟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對外經貿大學 WTO 研究院張建平。
張建平稱, RCEP 協定中的 “ 原產地規則 ” 非常值得關注,這意味著可以為更多企業帶來成本的大幅下降。而從全球格局來講, RCEP 是對 WTO 多邊貿易體制的一個重要補充和支援。 21 世紀將是亞太的世紀,亞太會朝著一體化的方向邁進, RCEP 將在其中扮演重要的指導角色。
全球最具潛力的區域自由貿易協定
RCEP 包括 15 個成員國:東協 10 個成員國以及日本、中國、韓國、澳洲和紐西蘭。RCEP 也被稱為全球最具潛力的區域自由貿易協定,因為其將涵蓋 29.7% 的全球人口,其經濟規模佔全球經濟比重高達 28.9% ,規模將高於美國-墨西哥-加拿大協議(USMCA)、CPTPP 或歐盟 28 國的比重。投資方面, RCEP 吸引外國直接投資流入額將佔全球總額的 38.3% 。
根據中國商務部的官方解讀, RCEP 是一個現代、全面、高品質、互惠的大型區域自貿協定。 RCEP 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的自貿區,整合區域內經貿規則的,實現了高品質和包容性的統一。張建平稱, RCEP 協定中的 “ 原產地規則 ” 非常值得關注,這意味著可以給更多企業帶來成本的大幅下降。
RCEP 在當地區使用區域累積原則,使得產品原產地價值成分可在 15 個成員國構成的區域內進行累積。同時,相較於以往的 “ 10 + 1 ” 協定, RCEP 進一步強化原產地證書的類型,在傳統原產地證書之外,還將允許經核准的出口商聲明以及出口商的自主聲明。
此外, RCEP 另一個重要關注點,是中國和日本首次達成雙邊關稅減讓安排,實現歷史性突破。據《日本經濟新聞》報導,中日關稅將在目前 8% 的基礎上有大幅變化,從日本出口到中國的 86% 的工業品可能會取消關稅,未來日本出口到中國的汽車零組件(包括傳統燃油汽車關鍵零組件和鋼鐵製品等)近 90% 將實現零關稅。
印度中途退出 RCEP
關於 RCEP 的另一個熱點話題,即印度的中途退出。 RCEP 由東協 10 國發起,邀請中國、日本、韓國、澳洲、紐西蘭、印度 6 個對話夥伴國參加。
2019 年 11 月,印度在談判的最後階段退出 RCEP 的談判。不過其餘 15 國在協定中做出了特殊安排,以便印度可以重返協定。對於印度這個擁有 13 億人口的南亞國家,未來是否會重返 RCEP ,張建平認為不要給印度下定論, “ 隨時歡迎印度準備好之後,願意回來就回來。但從判斷上講,可能需要時間。 ”
區域內供應鏈將更加緊密
在國際分工越來越細緻,全球化和區域一體化進一步加速的背景下,對於未來全球產業鏈的發展趨勢,張建平認為未來的全球產業鏈會更加集聚,會形成產業的集聚效應和產業的規模效應。
基於 RCEP 的規則,未來 RCEP 會發展成為世界上最綜合、最完善、最發達的供應鏈體系。如今,全球貿易投資的規則正在發生改變。從全球格局來講, RCEP 是對 WTO 多邊貿易體制的一個重要補充和支援。 21 世紀是亞太的世紀,亞太將會朝著一體化的方向邁進, RCEP 將在其中扮演重要的指導角色。
RCEP VS TPP
在歐巴馬政府期間,美國開始參與談判的跨太平洋夥伴協議( TPP )。 2017 年川普政府宣布退出 TPP 後,日本接手更名為全面且先進的 TPP ( CPTPP ),中國並無參與。有觀點認為, RCEP 是中國為制衡 TPP 影響所採取的策略。
張建平稱,對於中國、印度尼西亞等發展中國家來說, 適合 RCEP ; TPP 的標準更高,更適合已開發國家。“ 假如中國沒有加入 CPTPP ,而美國重返 TPP ,加入 RCEP 會使中國的減少損失,有制衡效應。 ” 張建平說。美國即將在 2 個月後迎來新一屆政府,張建平認為,如果美國下一屆政府是民主黨,美國高機率將重返 TPP ;如果下一屆政府是共和黨,便不會重返 TPP 。
“ 其實,我們並不反對 TPP 。相反,我們對 CPTPP 持開放包容的態度。我們也正在研究探討,未來如何透過 RCEP 和 TPP 這兩條軌道,共同走向未來的亞太自貿區。 ” 張建平強調。
《虎嗅網》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