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曾懊惱於自己看好的某個股票沒有買,最後大漲,就認為自己的選股眼光很好,只是運氣欠佳。樂觀者更是認為,運氣是平等的,說明自己下次能賺一票大的。這類懊惱總是讓我想起以前看到過的一個故事,有一群哲學家在討論 “ 自由的意義 ” 時,對自由的定義產生了分歧,其中一個哲學家舉了個例子:假如一座監獄的獄卒在三更半夜趁囚犯都熟睡時打開監獄的大門,請問,犯人們此時是自由的嗎?看好卻沒有買的股票,就像打開的監獄大門對於熟睡的囚徒不代表自由一樣,這種投資機會不但沒有任何意義,而且,如果你總是錯過這類機會,或者二選一總會選錯,因為運氣長期看是平等的,所以恰恰證明你的投資體系有漏洞。
舉一些簡單的例子,常常有人看好某股,但覺得太貴,等便宜一點再買。這看起來很簡單,實際上,就算是 “ 去估值泡沫 ” 這麼簡單的機會,如果沒有一個成熟的投資體系,這個想法也是無法完成的。為什麼呢?一個股票比較貴,未來回到合理估值,並不是你想像中的,它因為估值貴而慢慢跌下來讓你買。它一定是藉助一些利空事件來完成下跌,可能是很短的時間急跌下來。如果沒有這樣的事件,它就一直跌不下來。
所以,你嫌貴不敢買的公司,真跌下來一定是有實質性利空或大盤發生恐慌性下跌,要不要如期實施你的計劃,既是一個價值判斷的問題,也需要投資體系的支持。很多人覺得,散戶無非就是買幾個股票,長期持有,不需要投資體系。實際上,有沒有投資體系的支持,不是機構與散戶的區別,而是專業與業餘的區別。這個系列的第一篇就要把這個基本邏輯說清楚:為什麼個人也要有投資體系?
什麼是投資體系?
巴菲特第一次買蘋果(Apple, AAPL-US)的時候,已經有好多年跑不贏指數了,再加上蘋果一開始還是虧錢的,所以很多人嘲笑巴菲特說過不買科技股,結果還是買了科技股。而且要買也不早點買,等別人翻了幾十倍再買,被套了吧。
結果卻是,蘋果再一次挽救了巴菲特的聲譽。他在這支股票上賺了將近 1,000 億美金,彌補了他其他持股的虧損。其實他之前的業績不佳和後來在蘋果上大賺一筆。完全是一個體系的兩面,一面是必須承受長期找不到合適的投資品種之痛,另一面是長期堅持體系後重倉出擊一擊必中的碩果。
按照巴菲特的投資邏輯,以合理的估值買看得懂的、具有長期穩定現金流的公司,再加上還要集中持有少數幾家公司,到後期,以波克夏海瑟威(Berkshire Hathaway, BRK.B-US)的規模,幾乎無法找到能夠長期贏過指數的投資對象,所以他到現在還拿著可口可樂(Coca-Cola, KO-US),別無選擇。
所以這也解釋了他為什麼不早點買蘋果。因為巴菲特要的蘋果是具有穩定現金流和消費黏性的蘋果,而不是正在開發前景莫測的革命性產品的蘋果。這仍然是一筆消費股投資,只是帶有一些科技屬性。從宿命論的角度來看,巴菲特買蘋果就是一件命中註定的事情,蘋果在用自己的成熟等待巴菲特,巴菲特也在等待蘋果成熟。
所以,我要給 “ 投資體系 ” 這個詞下一個我自己的定義:一個穩定的,驗證過的投資體系,就像一張精心設計過的漁網,可以讓你不再四處出擊,尋找投資對象,而是耐心等待投資對象像魚兒一樣游到你的網裡。這段話其實就是巴菲特的 “ 棒球手理論 ” ,只是這裡從投資體系的角度去理解。所以投資體系其實目的並不在於擴大獲利,而是增加獲利的確定性——這對一家需要持續營運的機構而言,是至關重要的。
那為什麼個人投資者同樣需要增加獲利的確定性呢?個人投資者同樣需要投資體系,有五個原因。
- 擺脫自我懷疑和毫無意義的嘗試
投資是一個無法簡單歸因的複雜活動,它有無數理論流派,無法簡單的證明哪一派絕對有效,很多方法需要長期堅持,很難從短期得到正回饋,導致個人投資者在不斷地嘗試各種方法中不斷地失敗。同時,投資又是一種基於機率的活動,個人感性經驗常常會誤導你。所以你需要藉鑑一個相對有理論依據,又符合自己性格的體系,讓自己擺脫自我懷疑,專注於研究與交易本身。 - 用體系聚集自己的研究和交易
價值投資者至少要有一套交易方法和一套研究方法,研究與交易的自洽是最基本的要求,但有一些方法之間的配合效果不好,還有一些研究方法與交易方法是矛盾的,比如基本面研究和做T降低成本,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投資理念,需要兩個團隊來進行,投資者如果想一個人完成,那結果大多是顧此失彼。方法的自洽靠的是投資體系,通過體系化,把研究方法和交易方法都固定下來,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關鍵要知道,哪一瓢是你的菜。 - 聚焦能力圈
不同產業不同類型的公司,有不同的投資方法,而個人的經歷、能力、見識、思考方法都是有限的,只有聚焦才能爭取好結果。每個人都有自己熟悉的產業,有自己喜歡的商業模式和公司類型,它們又對應著特定的投資方法,一旦你的投資體系固定下來,你就可以更好地聚焦這些領域,讓自己的研究效率提高。 - 培養正確的交易習慣
按理說,個人投資者買幾隻白馬長期持有,是收益略低但勝率非常高的方法。但實際上,大量散戶虧損的原因就是人性導致的錯誤的交易習慣,比如追漲殺跌,做T+ 0 ,這些方法難度極大,就算是短線高手也只能把勝率維持在六成。還有情緒化交易,喜歡留弱賣強,喜歡隨意抄底,喜歡隨意賣股票,過於相信低 PE 股票,盲目相信均值回歸,等等。而投資體系中的交易體系,可以幫助自己以標準化的操作約束自己,杜絕高風險的交易,減少不必要的交易,聚集高勝率的交易。 - 控制風險
投資中,在遇到挫折時,最常見的錯誤反應就是急於把損失扳回來,而這個想法的結果就是小錯變大錯,大錯變無法挽回的錯誤。但在投資中,第一位的永遠是控制風險。遇到反覆錯誤,正確的應對是停止交易,檢視自己的投資體系有沒有致命的問題,如果沒有,就只是短期的風格不對,那就等待風格轉變。而投資體系的設計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控制你的交易體系中必然會被放大的風險。
一場有意義但毫無必要的爭論
每一天投資界都在進行無數的爭論,這些爭論既有意義又毫無必要。 “ 有意義 ” 是指,投資中的價值發現是一個用錢投票的過程,有說服力的投資邏輯會隨著爭論被更多投資者認可,讓股價自我實現; “ 毫無必要 ” 是指每一個投資邏輯只適用於對應的投資體系,賺自己該賺的錢。
有了投資體系,你只能賺你的投資體系內能夠賺到的錢;但沒有投資體系,你可能就永遠無法確定自己的錢在哪兒。
《虎嗅網》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