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投資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基金ETF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全球總經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理財商業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消費信用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保險稅制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房產生活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不想天天盯盤,投資組合再平衡能幫助我嗎?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股感選文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股感選文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不想天天盯盤,投資組合再平衡能幫助我嗎?

2021 年 4 月 2 日

 
展開

偶爾,我也會留意網路上其他部落客或是 Youtuber 分享的股市操作技巧,了解他們日常操作的概念。不得不說,有些全職投資操作的手法,我實在是無法吸收,不僅是因為我還有一個正職,無法在上班時間專注在股市上,另外,其實也是因為我太「懶」了,那些細微的操作,記不住也做不來。就如同每天我在節目最後說的,我真正要的是「輕鬆過好每一天」。

投資應該更日常點

當然投資不能算是簡單的事,但他應該是一個「日常」,也就是應該跟每天刷牙洗臉洗澡一樣直覺才對。既然是你每天都要做的事,那就不該每天都像在打仗一樣,每天攻山頭、唱夜襲,這樣會累死。因此,絕大多數我的台股日常,都極為無聊,我甚至也不太需要在盤中看盤,只需要在觀察資金版塊有移動時,留意主流族群的變化即可。因此,其實我也想過想來開課收費,但想想,這麼單純無聊的事,到底是誰要聽?也難怪,技術分析的課是最受歡迎的,因為很令人興奮,有很多故事可以講。同樣基金的投資,我也是無聊的緊,就是久久做一次「再平衡」,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平凡的。日常。

對資產配置進行動態調整

之所以會需要「再平衡」,主要就是因為驅動各類資產上漲或下跌的力量來源不相同,不同資產的市場表現也會出現明顯差異。某些資產的價格上漲在組合中的佔比便會提升,另一部分資產則可能因為價格下跌在組合中的佔比下降。隨著資產價格的持續變化,組合中各類資產的實際比例會逐漸偏離戰略資產配置(SAA)基準,這個時便需要對資產配置進行動態調整。

對於傳統的固定比例配置(例如 60 / 40 股債配置)而言,再平衡隱含的優勢是利用了資產收益的均值回歸的特性,進而提升了組合的長期表現。這裡所說的「均值回歸」,講的就是資產價格不論高於或低於均值,有很大的機率,會逐漸向均值靠攏的過程。嚴格來講,投資組合中的均值回歸並不是說某一資產的絕對表現會向其長期均值靠攏,真正重要的是,資產間的相對表現會出現逆轉的狀況。以 60 / 40 股債組合為例,股票可能出現大跌,債券表現遠遠優於股票,但隨後,隨著聯準會持續降息,債券價格大幅上升,債券殖利率下降,越來越多的投資人傾向於減少買入債券,甚至分批賣出。因此,一段時間後,債券相對於股票將變得沒有吸引力。對比買進持有(buy and hold)的投資人而言,進行了再平衡的投資組合有更好的未來表現,因為投資組合將配置更多的股票部位。

另一個角度來看,隨著資產價格的漲漲跌跌,投資組合內資產的權重將逐漸偏離目標權重。如果採行「買進持有」策略,最終將是報酬率、漲幅較高的資產佔據投組大部分權重,將導致投資組合的風險屬性產生偏離。

如何根據時間週期再平衡

最容易執行的再平衡策略就是時間週期再平衡。也就是依據固定時間頻率進行資產配置再平衡,舉例來說,每年、每季或每月,將組合的權重重新調整為目標權重。另一種再平衡策略則是:「波動區間再平衡」。這種再平衡策略則是明確定義各類資產在組合中佔比的範圍,當資產佔比在設定區間之內波動時,不進行再平衡,而當占比突破設定區間時,則需進行再平衡操作。舉例來說,如果是 60 / 40 股債組合,通常我們會設定 5% 的資產波動範圍,也就是股票的部位可以容忍在 55 ~ 65% 間波動,如果超過這個範圍則進行再平衡操作。

如果我們把時間週期再平衡策略,近一步延伸,則可以衍生出另一個在退休規劃上常見的投資工具:「目標日期基金」或是「生命週期基金」。這類型基金會隨著投資人所處生命週期階段的變化而動態調整股票與債券的資產配置比例,來達成退休規劃所需要的投資目標。這種目標日期基金的設計理念就是:隨著投資人年齡的增加,收入狀態改變、風險屬性以及風險承擔能力等都會發生改變,因此投資人所持有的資產組合也要隨之調整,用來適應不同年齡階段的投資需求。在目標日期基金的組合中,股票類資產的配置比例會隨著退休日期的接近而降低。舉例來說, 2030 目標日期基金,就是從現在 2020 年開始,未來十年的時間,每年的股債投資組合配置,會隨著接近目標日期,股票的部位逐年降低,在最後兩年左右會完全配置在保守的政府債券上,來達到保全資產的目的。先前我們提過用「平均餘命-年齡=股票部位」如果你自己每年調整,也可以算是一種目標日期。

什麼是目標風險策略

除了目標日期,市面上另一種常見的配置策略是「目標風險策略」。與「波動區間再平衡」類似,早期的目標風險策略,雖然也是依據不同風險屬性的投資人提供風險等級相符的產品。但大略不脫離「積極」、「穩健」、「保守」,三大類依據風險等級決定的資產配置。積極型投資組合,股票或大宗商品的佔比較高,可能合計達 70% 以上。而穩健型投資組合,則股票部位可能是 50% ,保守型的投資組合,股票部位則可能降低到 20% 。同樣,隨著市場波動,資產價格也會有相對應的上漲或下跌,基金經理人會適時介入調節,避免投資組合的策略出現偏離投資目標的情況。

近期,投資組合的再平衡除了我們先前談過的「時間週期再平衡」,以及「波動區間再平衡」以外,更逐漸地往「動態再平衡」演化。動態再平衡在本質上與固定配置比例的再平衡並沒有差異,但是投資組合的目標權重不再是事先確定的固定值,而是依據更多數據和模型計算後得出的。這個部分要在日常交易中模擬,難度就高得多,我自己也做不到。目前業界使用的是「波動率控制」,也就是控制標準差。例如投資組合的操作目標很明確是要控制波動度在 8% 以下,至於要多少股債的配比則不論,因為波動度會因為市場行情變化,在多頭的時期,波動度通常會下降,此時股票的部位就會提高。而在空頭時期,波動度則會飆高,此時股票的部位就會下降,甚至降到 0 ,現金部位則會拉高。計算波動率的標準差則是以 100 日的年化值或 60 日的年化值為標準。

當然,資產配置再平衡在實務應用中也存在一些侷限,首先,再平衡是一種被動投資策略,它並不在意資產價格變動的原因,只要資產在組合當中的佔比觸發了再平衡條件,無論資產未來趨勢如何,都會進行再平衡,這點在固定配置比例的再平衡上特別明顯。另外,再平衡策略建立在對歷史數據統計分析的基礎上,例如為什麼穩健型是 60 / 40 ?這當中其實是參考了資產價格的歷史波動,而我們預期未來也是類似。最後,再平衡策略通常針對資產的長期波動,但對市場短期變化的沒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你上次做「再平衡」是什麼時候?你覺得「再平衡」對你最主要的意義在哪裡?跟大家聊聊。

比爾的財經廚房》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

現在起,也可以在 LineToday 、Google 新聞 看到股感原創文章?囉!
想獲得文章推播??訂閱、追蹤按起來!
若您也願意分享您的寶貴觀點?至站上,或有其他文章轉載需求,
歡迎來信?[email protected]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股感選文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股感選文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