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社群、新聞媒體對新興社群平台 Clubhouse 的討論十分熱烈,更有越來越多台灣民眾加入用戶的行列。不得不說,這一款軟體在我、一位英國商學院教授的觀察中來說,的確將行為經濟學所提到決策行為理論和先行者優勢,用得淋漓盡致。
什麼是「先行者優勢」?
當我們要說到「先行者優勢」(First-mover advantage),就要提到下列 3 點 ──
- 第 1 點是「技術上的優勢」:先行者的技術讓後進者很難去模仿,技術不光是科技上的進步,有時也是軟體上的先進。舉例來說,先行者在科技上可以減低成本,建立絕對的成本優勢;先行者還可以申請專利智慧財產權來保護本身的優勢。
- 第 2 點是「掌控資源」:先行者有能力先掌握對本身必要的資源,後進者要取得相關的資源的難度就會提高。例如,Clubhouse 獲得的名聲會比後進者還大,而後進者要取得相似的知名度就會難上加難。
- 第 3 點是「消費者轉換成本」:消費者轉換到新的品牌會有一定的過渡期,此期間就給了先行者相對的優勢。像是 mewe 也想推出類似的服務,但因為臉書有先行者優勢,讓使用者有轉換的過渡期。
【推薦閱讀】與馬斯克聊天不是夢!語音社群平台「Clubhouse」大爆紅
作為先行者的挑戰與劣勢
雖然如此,先行者也有下列缺點,像是搭便車效應 (Free-rider effects)、市場不確定性 (market uncertainty )以及顧客需求 (customer needs )。後行者可以研究先行者的科技以及策略,於是就有可能產生搭便車的行為。後進者可以研究那些先行者為了要開拓市場所花的研發、買家教育跟硬體設施等等。因此,我們可以看到自從 Clubhouse 爆紅後,後續有其他應用程式也開始誕生。甚至從前幾周的美股中,我們可以看到 GME (Gamestop)的暴漲,讓後進者開始尋找下一支 wallsreetbets 概念股。
先行者面臨的市場不確定性的風險則包含研發新技術以及開創新市場,後進者則可以避開這些風險。再者,後進者也可以避開為了開拓市場所產生的成本。
最後是消費者需求:後進者有時可以參考先行者的產品進行更好的優化。舉例來說,臉書一開始的頁面參雜了太多的訊息,有文字、有照片還有網誌等等的貼文,讓人臉花撩亂,而後進者的 Instagram 則是追求畫面的簡單並強調照片、圖像功能,強大到臉書不得不買下它。
現在,藉由 Clubhouse 最近的爆紅成績,我們也可以開始期待後進者又會如何超越它?
誰才能成為潮流中的先行者?
說了這麼多先行者的好處與優勢,那們到底要如何才能變成一位先行者呢?是先量產還是先產生概念呢?像是智慧型手機雖然是蘋果發揚光大,但其實在《星際迷航記》的影集中就能看到智慧型手機的概念。另外,我們又該用什麼標準去衡量呢?利潤、市佔率、還是生存率呢?
目前最普遍接受的是廠商能因為先進入市場而獲利。畢竟股東們在乎的就是投資能獲利,其實這也是最容易衡量的方法──我們可以看到 Clubhouse 的市值不斷飆高外,在台灣與其他全球場它的聲譽也不斷地飆高,讓他們成為了先行者。
然而,雖然先行者會比其他後進者保持著更多的利潤,但也有可能會被後進者超越。像是專利過期了,或是離開了市場,又或是失去了黏著度。這在網路世代會發生的更快,因為已經沒有地理上的阻礙,顧客可以來自世界的各地,所需要的只是無形的網路連線。
後進者持「老二哲學」迎戰,Clubhouse 未來值得觀察
同時,後進者也會看出這一點,於是他們雖然沒有先行者優勢,也有自己的「Second-mover 優勢」,也是俗稱的「老二哲學」。與其花費大量心力於研發與控制成本上,不如參考先行者的策略而去攻略剩下的市場份額。從理論上來說,每家公司應該都要利潤極大化,但為了要成為先行者,也可能會花費過大的研發成本,最後導致利潤反而還比後進者還低。所以瞄準自身的目標市場及利潤空間才是王道。其實從心理學上這種策略還能給人一種謙虛誠懇的印象,相信公司所說的是真實可靠的,同時迎合了大眾同情弱者的心理。
看到社群媒體上,許多人都形容著 Clubhouse 能提供心靈上的平靜,疫情下還能找到共同興趣的人聊天,一聽就停不下來。再者,因為一開始只有 2 個邀請數,也讓人覺得更有加入 VIP 的感覺。相較之前盛行的要求專業聲音品質的 Podcast,更有一股風雨欲來的氣勢。Clubhouse 目前的用戶僅限於 ios 系統,後續是否又會開發安卓系統呢?這發展也耐人尋味。
《常常永永 x 英國生活分享》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