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投資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基金ETF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全球總經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理財商業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消費信用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保險稅制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房產生活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高手與凡人的差距?一秒看透本質的人,是如何思考的?
作者 36氪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36氪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36氪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高手與凡人的差距?一秒看透本質的人,是如何思考的?

2021 年 9 月 27 日

 
展開

不懂結構化思考,累積再多知識也沒用。

《教父 》裡說,“ 花一秒鐘就看透事物本質的人,和花一輩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質的人,註定是截然不同的命運。”

那麽,高手到底是如何思考的?

麥肯錫思維中有一條非常重要的原理,叫做「金字塔原理」。著名作家馮唐,經過多年的實踐,認為金字塔原理是他人生諸多訓練中最寶貴的東西。

一、 結構化思維,職場必備的能力

1. 金字塔結構滿足大腦的需求

人類很早以前就認識到,大腦會認為同時發生的事物之間,存在某種關聯,並且大腦會自動將事物以某種秩序,組織在一起。這種秩序,必定是金字塔結構。因為只有金字塔結構能夠滿足大腦的兩個需求:

  • 大腦一次能夠理解、記憶的知識點數量上限是 7
  • 大腦會自覺地想要找出事物間的邏輯關係

由此可見,大腦的特性使得它將所接受的資訊理清,思維能清晰可見。因此,金字塔結構具有巨大價值,因爲符合人類思維的基本規律。

2. 結構化思維,是構成領導力的必要素質

“ 想清楚、說明白、知道說什麼和怎麽說 ”,是人們希望達到的境界!與人交流想做到清晰表達,要明確達到 3 件事:誰是聽眾,他們想聽什麼,他們想怎樣聽。這 3 件就是金字塔體系中的一部分。

不管是在政界、商界、學界,還是企事業單位,所有職場人士都需要思考和溝通,那就必須掌握金字塔結構。掌握了金字塔結構,就掌握了重點突出、邏輯清晰的思考方式。

二、 構建金字塔結構的兩種方式

1. 什麼是金字塔原理?
金字塔原理,是一種重點突出、邏輯清晰、層次分明、簡單易懂的結構化思考方式。

金字塔結構示意圖

▲金字塔結構示意圖

所謂塔尖,就是中心思想,是你想表達的所有核心要點;塔中,是由闡述支持中心思想的方法論構成;塔底,是由支撐方法論的案例組成,也就是論據。由此, 一個清晰的金字塔結構就呈現了!

芭芭拉.明托在《金字塔原理》一書中,將金字塔原理概括為十六個字:結論先行,以上統下,歸類分組,邏輯遞進。

具體的說就是,

1. 先重要,後次要;
2. 先總結,後具體;
3. 先框架,後細節;
4. 先結論,後原因;
5. 先結果,後過程;
6. 先論點,後論據。

一個人要表達的觀點,必定是呈金字塔結構分布(一個大觀點下統領多個小觀點),因為大部分的讀者或聽眾會先了解主要的、抽象的觀點,然後再了解次要的觀點。

2. 如何構建金字塔結構?
構建金字塔結構,有兩種方式:

a. 結論先行,自上而下地表達
通常,自上而下地構建金字塔結構更容易一些。因為大腦最先思考的,往往是最容易確定的事,也就是最上層的中心思想(核心觀點)。

中心思想領下的金字塔結構

▲中心思想領下的金字塔結構

舉個例子,期末給老闆匯報期一年的業績時,肯定是先匯報一年的總業績,再分別論述各個總數據下面的具體完成情況。

老闆聽匯報時間只有 15 分鐘,不可能一上來就展開具體的詳細數據,講個沒完沒了。

年末匯報業績的過程(先匯報總體-再展開論述),實際上就是金字塔思維的構建與實現過程:先將所有的資訊進行歸類分組、抽象概括,並以自上而下的方式表達出來。事實研究發現,最有效的表達方法是:先提出核心思想,再依次列出支撐核心思想的具體觀點。

b. 總結概括,自下而上地思考

生活中,我們會遇到紛繁複雜的事物。

成長的過程,就是我們不斷學習、不斷歸納,將複雜世界裡諸多的表象,歸納為各種認知模型的過程,這些過程,其實就是一次又一次自下而上的思考過程。

再舉個例子,面對以下 9 種食物:葡萄、橘子、牛奶、鹹鴨蛋、土豆、蘋果、雞蛋、酸奶、胡蘿蔔,如何快速記憶?

想快速記憶,僅僅將 9 種食物分組是不夠的,最好能找出這 9 種食物的內在邏輯關係。比如:

9 種食物的潛在邏輯關係

▲9 種食物的潛在邏輯關係

分類之後, 9 種食物就成簡單的 3 組:水果、蔬菜和蛋奶產品。記憶三組有特徵的食物,要比記憶 9 種散亂的食物用時更短、更快速。

這其中,就是一個自下而上的歸納過程。即:把某一類現象或事實或行為歸納起來,然後按照不同現象歸納出來的結論,再找到其中的關係 (比如是並列或遞進) ,最後在並列的歸納之中,再找到根本的共性,這是從形而下的現象層逐步抽象成形而上的事物的過程。

想記憶 9 種水果不難,難的是快速記憶,更難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快速記憶更多、更複雜的事物。 複雜的事物之間產生邏輯聯繫,是大腦能記住龐大知識量的原因。

而自下而上的思考,會讓我們提煉出事物最底層的邏輯和原理,幫助我們更高效、更準確地做出決策。

而在自下而上思考這一過程中,我們需要遵循 4 大原則:

a. 原則一:結論唯一

在金字塔結構下,“ 結論先行,以上統下 ” 意味著:金字塔結構中,結論只能有一個。為什麼結論只能有一個?因為總結歸納問題是為了簡化思維,找出複雜問題背後的方法論。

若不能找出不同問題背後共同的方法論,那就不屬於同一個中心思想下的金字塔結構(要構建另外一個核心觀點唯一的金字塔)。

筆記俠創辦人兼 CEO 柯洲常說的一句話是:“ 完整的學習才有效,結構化的知識最有力量 ”。

學海無涯,而生命有限。有限的時間內想要掌握無限的知識,就意味著知識必須是結構化、模組化、有條理的。在模組化、結構化的知識體系中,就只能有一個結論,結論太多意味著散亂。

b. 原則二:MECE 法則

MECE 法則(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意思是:相互獨立,完全窮盡。

  1. 互相獨立:意味著分類是在同一標準或者同一維度上來進行的,並且有明確的區分,不可出現重疊的現象。
  2. 完全窮盡:意味著劃分上沒有遺漏,橫向結構的各個部分完全窮盡上一層次的概念。在 MECE 法則下,人類可分為男人和女人兩類,男人和女人,既互相獨立又完全窮盡。男人和女人的分類方法,使得對人類這一概念既完全概括,沒有遺漏;又沒有重複、冗餘。

這就是 MECE 法則的巨大優勢。透過 MECE 法則劃分後,混亂的觀點會變得清晰。

MECE 法則的本質就是 簡化思維,降低複雜度。 掌握MECE法則是學會構建金字塔式思考方式必不可少的一步。

c. 原則三:演繹法(縱向邏輯)

什麼是演繹法呢?

※舉例:a. 所有的人都會死;b. 蘇格拉底是一個人;c. 因此蘇格拉底會死。最後概括為:因為蘇格拉底是一個人,所以蘇格拉底會死(句子 b 是對句子 a 的表述,而句子 c 是從句子 a、句子 b 中演繹出來的推論)。

用演繹法表達一個觀點時,必須進行三段式的論述。這就需要符合以下規則:
第一,大提前正確
第二,小前提正確

遵循這兩個規則,才能演繹出正確的結論。

所以演繹法,是一種能幫我們理清兩個縱向金字塔之間關係的有效方法。

d. 原則四:歸納法(橫向邏輯)

什麼是歸納法呢?

※舉例:a. 法國坦克已抵達波蘭邊境;b. 德國坦克已抵達波蘭邊境;c. 俄國坦克已抵達波蘭邊境。最後歸納為:波蘭將受到坦克入侵。

通過歸納法可以很快地理清思路和邏輯順序,最終得到一個合理的推論。

對於歸納法來說,常見的邏輯順序有以下三種:

  1. 時間順序或步驟順序。比如:第一,第二,第三…它們之間存在因果關係,數目最好不要超過 7 個以上
  2. 結構順序。各部分之間相互獨立,沒有重疊,有排他性,以確保完整性和合理性
  3. 重要性順序。每個論點的重要程度不一樣,比如最重要、次重要、一般重要…,將最重要的思想放在第一位

思考的本質是把事物抽象化,再進行排序。而金字塔結構是先理清思考的順序和邏輯,從主體發出枝幹,形成完整的思路。讓思考變得更流暢。

自此,我們可以得出來 “ 自下而上法 ” 構建金字塔的三個步驟:

第一,列出你想表達的所有核心要點;第二,找出各要點之間的邏輯關係;第三,得出結論。

三、關於結構化思考,不得不知道的 3 個思考模型

1. “ 道、法、術 ” 金字塔結構

筆記俠在內容創作中,就是堅守 “ 道、法、術 ” 金字塔結構。這源於筆記俠創辦人柯洲,個人完成超 1 萬小時筆記實戰的心得總結,也恰好和芭芭拉.明托的金字塔原理的精髓相互呼應。

金字塔原理的頂端是 “ SCQA 表達法 ”,即為:

背景(Situation):由交代某一個情境和環境代入
衝突(Complication):在該情境和環境中遇到的矛盾、混亂、障礙
疑問(Question):這個矛盾、混亂和障礙體現在一個具體的問題上
解決方案(Answer):面對問題給出解決方案,同時也為內容的中心思想

SCQA 表達法

▲ SCQA 表達法

在筆記俠看來,最能交付知識價值的部分,就是 “ 解決方案(Answer)”。

為了讓 “ 解決方案 ” 更加實戰落地,筆記俠做內容時要契合 “ 道、法、術 ” 的內容原則。

任何一篇筆記,針對問題的解決方案,皆可歸納為一個中心思想,也就是道理的 “ 道 ”。為了支撐這個中心思想和道理,下面有 3~7 個分論點(最好是 3 個),闡述支持中心思想的方法論,也就是 “ 法 ”。然後每個方法論下面還有詳細案例作為論據,也就是 “ 術 ”。

如此從上往下延伸,就像一座金字塔,所以叫 “ 道法術金字塔結構 ”。

(筆記俠注:創辦人柯洲的“道法術”筆記方法論,融合芭芭拉的金字塔結構後,由筆記俠首次提出 “ 道法術金字塔結構 ”)

因為從大腦思考邏輯的角度看,人們思考的方式,傾向於對獲取的資訊進行自動關聯分類,而對於沒有邏輯關聯的資訊,大腦很容易忽略。

所以,採用金字塔結構表達,加強邏輯關聯,能讓自己對知識的整理和管理更高效,也讓讀者對知識的吸收更加高效。

筆記俠曾做過一篇曾鳴教授在湖畔大學的課程筆記,閱讀量 10 萬+,被大量傳誦。其中,曾鳴教授講述了一家企業在探索期的戰略:
背景(Situation):用網路、雲端運算、人工智慧等改造傳統產業,進行價值的創新。
衝突(Complication):價值創新的路上,如何少走一些彎路,多一些成績。
問題(Question):創新最難的是第一步,0~0 . 1 是很難過的一關,至少需要兩三年孕育期。最關鍵的挑戰,是如何科學有效地找到切入點?
解決方案(Answer):“ 卓越企業的孕育期:企業發展 0~0.1 的這一階段 ”,這個時候的戰略和打法要和過去不一樣。

因曾鳴教授很好地把道、法、術結合在一起,也就是道理清晰、方法論清晰、案例清晰。筆記俠的筆記達人,在整理演講筆記中也遵循“道法術金字塔結構”,大大降低了讀者的理解成本,讓人一眼就看明白。

2. “道、法、術”黃金圈法則

美國作家 Simon Sinek(西蒙.斯涅克),在 2011 年提出了黃金圈法則。他認為世界上成功的領導者和品牌,都有一套相同的思考方式,並把這套思考方式稱為 “ 黃金圈法則 ”。

黃金圈法則

黃金圈法則,同時也契合筆記俠“道、法、術”金字塔結構的方法論。
1. Why(道):就是為什麼要做這件事,做這件事的理念、價值觀、道理、意義是什麼?
2. How(法):為了實踐這個價值觀,可以用什麼方法論去完成?
3. What(術):有了 “ Why ” 和 “ How ” 的基礎,實際的產品、想法、操作、風格是什麼?

賈伯斯在蘋果發表會上說:“ 我們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為了突破與創新。我們堅信應該以不同的方式思考。我們挑戰現狀的方式,就是通過把我們的產品設計得十分精美,使用簡單,和界面友好。我們只是在這個過程中做出了最棒的電腦。想買一台嗎?”

賈伯斯這句話的表達(背後體現出了講者的思考和行動)完全契合黃金圈法則:
1. Why(道:核心價值觀/意義):我們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為了突破與創新。我們堅信應該以不同的方式思考。
2. How(法:實現的方法):我們挑戰現狀的方式,就是通過把我們的產品設計得十分精美,使用簡單,和界面友好。
3. What(術:最終的產品):我們只是在這個過程中做出了最棒的電腦。想買一台嗎?

所以,使用黃金圈法則,從 Why(核心價值觀)出發的表達,更能夠打動人。

Simon Sinek 在 TED 演講中強調,這是生物學證實的理論。

人的大腦分為 3 個層次:

一、最內層的大腦為爬蟲類腦,也叫本能腦。
這一層大腦的進化已經超過 1 億年了,它毫無情感,只是為了生命最原始的意義——生存。這個大腦讓我們看到危險的時候就撒腿就跑,感到燙的時候抽回雙手。除了人類以外,地球上其他動物大多也都有這樣一個大腦。

二、最中間的大腦為 “ 哺乳類腦 ”,也叫 “ 情感腦 ”。
人類的愛、恨、情、仇都在這,是行為和決策中心。人類的這一層大腦負責感知情感、意義和價值。“ 本能腦 ” 和 “ 情感腦 ”負責 “ 道 ”,對應黃金圈的 Why 層次。

三、最外層的大腦皮層,又叫 “ 新皮質 ”,俗稱理性腦。
這一層腦具有高階認知功能,是神經元細胞最密集的地方,更多控制著我們的邏輯能力,以及理性思考能力。理性、圖形、語言、邏輯思考,全是它負責。“ 理性腦 ” 負責 “ 法” 和 “ 術 ”,對應黃金圈的 How 和 What 層次。

由外而內溝通,也就是從 What 開始溝通,較容易讓讀者理解數據、事實,但無法刺激讀者產生行動。相反地,由內而外溝通,即從 why 到 what 進行溝通,則能直接對掌管情感、控制行為的情感腦和本能腦對話,進而刺激行動。

正如 Simon 在 TED 演講的尾聲所提到的:馬丁路德.金恩的人權演講標題是 “ 我有一個夢想 ”(I have a dream),而不會是 “ 我有一個計劃 ”(I have a plan)。由此可見,黃金圈法則很重要。

3. 把握 “ 第一性原理 ”,透過事物的底層邏輯抓取問題本質

一般情況下,我們都是通過類比得出推論的思考方式,指導我們的生活。

但第一性原理的思考方式,是用物理學家的角度和思維看待世界。即一層層剝開事物的表象,看到裡面的本質,然後再從本質出發,一層層往外推導。也就是馬斯克認為的:推論應該從基本原理,也就是本質出發,而不是從類比中得出。

正如毛主席說的 “ 要透過現象看本質 ”、“ 凡事抓主要矛盾 ”,也正是論述的第一性原理。

日常生活中,所有的問題都有底層邏輯,萬事萬物都有相同、相通之處。掌握了第一性原理的思考力,累積下來,就會擁有別人眼中 “ 一秒中看透事物本質 ” 的能力。

總結

結構化思考,是一種快速搭建個人認知框架的能力,是一種用最短時間,組織語句順序、講清觀點、讓受眾記得住的能力。

在當今資訊爆炸的新媒體時代,一切都在快速叠代。快,某種程度上意味著贏。而結構化思考力的背後,同時包含著兩大成功要素:高效和準確。所以結構化思考力的訓練,越來越成為高手必不可少的底層基礎能力。

結構化思考力,將會是高手和普通人能力的分界線。

36氪》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36氪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36氪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