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提到 20 世紀最成功的金融商品是共同基金(Mutual Fund),而 21 世界最成功的金融商品目前看來是 ETF(Exchange-Traded-Funds),基本上本質是一樣的,但方便性、費用與透明度都是 ETF 完勝。
目前市場上有非常多 ETF,而且同一個市場指數或是主題可能就有許多不同家基金公司會去發行 ETF,因此許多投資人難免會困惑,我到底該怎麼選擇 ETF,ETF 發行商是不是也要成為挑選 ETF 的評估考量指標?
ETF 發行商就是推出產品的公司,他們所推出的產品是不是與他們公司本身的文化、對投資人的承諾或是投資策略是否一致,其實這些都會影響 ETF 產品的品質…
以下分享 8 點如何評估 ETF(適用美國與台灣甚至全球的 ETF):
1. ETF 發行商過去發行的 ETF 產品有沒有下市的歷史?
光是在美國,過去 2 年就有超過百檔的 ETF 下市,台灣也有例子。ETF 下市對許多投資人來說是壞消息,而且有些發行商為了避免下市,可能會不交易或是減少流動性,讓該檔 ETF 苟延慘喘,因此絕對要關注一下 ETF 發行商這方面的歷史紀錄,並不是發行越多的 ETF 就是越好的 ETF 發行商。
2. ETF 發行商在稅務的處理效率如何?
在美國營資本利得稅,ETF 多數為被動式追蹤指數,所以不會頻繁調整持股內容,因此美國 ETF 相較共同基金會有稅務上的優勢,可以做到節稅的效果,至於在交易周轉率與節稅的效率上是否執行的夠優秀,需要好好檢視 ETF 發行商的功力。
3. ETF 的流動型如何?
流動型有買方與賣方共同創造,因此雙方的出價是否有成功媒合才是關鍵,可以觀察 ETF 的買價與賣價之價差,並與同類型的 ETF 比較,當然觀察流動性還可以從 ETF 的資產規模與日均交易量評估。
此外,也可以注意 ETF 本身的市價(市場交易價格)與實際淨值(真實價格)之差距,若差距越大,表示 ETF 的發行商或是造市商並沒有用心經營此檔產品。
4. ETF 發行商的投資策略是什麼?
每一家基金公司都有核心的投資策略與理念,像是 ARK 做的是破壞式創新,Vanguard 做的是低成本,Shares 提供各種多元化商品,你在挑選 ETF 發行商時,可以評估是不是跟自己的投資理念接近,因為長期下來,ETF 產品的品質也會影響你投資的結果。
5. ETF 發行商的經驗與資源有多少?
並不是每家基金公司都有能力成功的產出好的 ETF 產品,ETF 本身的產品研發與傳統的共同基金不盡相同,公司內部是否有足夠資源與團隊經驗去研發與維護產品品質是重要的關鍵,最簡單的觀察方式是研究發行商過往的發行歷史與既有 ETF 產品的目前狀況。
6. ETF 發行商會不會借出股票從中獲取利潤?
這點比較難觀察,許多 ETF 發行商會將 ETF 內的持股標的借出或質押,賺取利息,有些發行商就將利息收入自己保存,有些會回饋給該檔 ETF 的報酬表現,這部分需要詢問到基金公司的產品單位或是經理人比較清楚。
7. ETF 發行商的內含管理費與其他同業比較
ETF 最大的特色為低成本,因此在挑選低成本的商品時,除了上述的幾個問題需要評估與釐清,成本的比較也非常關鍵,美國 ETF 的成本非常透明,基本上在基金公司官網都可以找得一清二楚,但台灣的 ETF 成本卻不容易統計,需要到投信投顧公會或是基金觀測站,才可以搜尋到認真實的內含成本,基本上台灣 ETF 公開說明書上的表定費用是參考使用。
8. ETF 發行商所發行的 ETF 是否持股透明與追蹤指數一致?
ETF 另一個特色是公開透明,許多投資人想要了解自己到底買了什麼標的,而 ETF 正好可以滿足這樣的需求,但你會發現有些 ETF 發行商在公布詳細持股標的並不是非常透明與完整,甚至追蹤的指數也不是知名指數商發行的指數,可能就會產生投資策略與投資原則上的不一致性,投資人應盡量避免此類型商品。
另外,現在越來越多主動型 ETF 誕生,而法規也允許這類型的 ETF 可以不用即時更新所有持股標的,因此還是需要留意你買的產品到底是不是符合自己得需求。
挑選 ETF 時,需要評估與觀察的面相有許多,除了 ETF 過往的績效報酬外,最重要的還是產品品質的好壞,如何在同類型的 ETF 商品中挑選出較為適合你的產品也需要花時間努力研究。
『獲得成功之後往往會被勝利中昏頭腦,這種時候尤其需要平靜地思考。』 — James Rogers(美國著名投資者,曾與索羅斯共同創立量子基金,有「商品大王」之稱)
《理財w實驗室》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
現在起,也可以在 LineToday 、Google 新聞 看到股感原創文章囉!
想獲得文章推播?訂閱、追蹤按起來!
若您也願意分享您的寶貴觀點至站上,或有其他文章轉載需求,
歡迎來信:[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