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鳳決定遠距工作。這是因為她看到全世界與她相同愛好的人,都是因為研究主題而聚集在一起,協同合作,平常則各據一方不受打擾,這正是她理想中的職場工作方式。二○○八年,唐鳳在自己的部落格裡宣布:「我要在家上班了,有沒有人要讓我在家上班?」沒多久, Facebook 與 Socialtext 這兩家公司相繼遞出邀請,歡迎她加入,而唐鳳選擇了 Socialtext 。為什麼當時選擇遠距上班?遠距工作有什麼好處?唐鳳當年是如何遠距上班的?由天下文化出版的《唐鳳的破框思考力:關於工作、學習與行動的方法》將與讀者分享!
一個人如果不把自己所知的分享出去,也沒辦法囤積,因為別人也會找到解方分享出去。
為什麼唐鳳加入Socialtext?
Socialtext 是一家位於美國加州,專門設計企業社交軟體的公司,協助企業在公司內部建置聊天室與社群平台,營造一個共同工作的空間環境,並在企業安全網的架構下進行,員工無論遠距工作或是在辦公室裡,都可以透過這個共享工作空間,在上面聊天與分享資訊,並累積專業知識,加強內部溝通,可以說是提供企業內部兼具 Facebook 、Twitter、Wikipedia 三項功能的軟體公司。
兩家公司性質都很像,都是在做社群軟體,不同的是, Facebook 免費提供社群軟體給大眾使用,而 Socialtext 提供企業需要收費的軟體與服務。為什麼唐鳳決定選擇加入 Socialtext ?
「當時 FB 的論點是所有的人都可以免費用,而 Socialtext 則是要付錢,才可以使用這些工具。」然而唐鳳很清楚,所謂的免費並不是真正的免費,而是由別人出錢,這個別人就是廣告商,包括想要影響政治局勢的廣告商,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換言之,因為 FB 還是得賺錢,只是必須從廣告商這邊賺錢。所以,其實所謂的免費,並不是真的可以自由地使用,而是把支配權交出來給付錢的人,所以情況更不好,反而會付出更大的代價。
另一方面,雖然 Socialtext 是提供工作軟體給大企業並收費,讓大企業可以在內部架構一些相當於 Facebook 、Twitter 等社交平台,並把它變成工作流程的一部分,藉此累積專業知識。收費的好處是,至少企業知道,提供軟體的廠商與它的價值是一致的,如果軟體廠商把企業的個資賣掉,對它沒有好處,因為會損失收入,唐鳳比較買單的是這樣的工作理念。
從二○○八年加入 Socialtext ,到二○一六年入閣,加入政府團隊之前,唐鳳在 Socialtext 工作了八年。這也是她正式展開遠距工作生活,住在台灣,卻與來自全球九個時區的同事一起在線上工作。值得一提的是, Socialtext 一方面提供員工遠距工作環境,一方面員工也負責為企業研發適合遠距工作的工作程式,唐鳳說:「等於是自己釀的酒,自己喝。」。相較於台灣企業這幾年在疫情的影響下才開始接受遠距工作的新型態,十幾年前在 Socialtext ,唐鳳很早就體驗到遠距工作帶來的職場新文化。
「當個大人」的請假守則
把每個員工當成創業夥伴對待剛加入 Socialtext ,唐鳳就被公司「當個大人」這個請假守則給震撼到。「當個大人」意思就是提醒員工,「不要請太少假,因為這樣對你不好,長遠對大家也不好。但也不要請太多假,因為對公司不好,長遠對你也不好。」換言之,就是要員工自己做決定,並且為自己的決定負責。她解釋,就好比現在她經常提到比馬龍效應(Pygmalioneffect,意指高期待就有高表現),如果你希望員工是你的創業夥伴,就要把他們當做夥伴一樣對待,如果還是將創業夥伴當做下屬,慢慢地員工也就是做出下屬的事而已。
你的理念講得愈清楚,就會有愈多人一起加入。
此外,在 Socialtext 大家都是共同創業的夥伴,同事和同事間,並沒有傳統由上到下的縱向組織,而是每個人有他自己的功能,自己做決定,也自己負責,自然也就沒有人來批准你的假單。傳統的績效考核在這裡並不存在,也不存在升遷制度,每個人的價值,建立在他的貢獻度上。每個人要做什麼事,每雙週全都已經放在線上的看板上,所有人都看得到彼此的任務,每完成一點任務,表列也會跟著移動,每個人的工作進度一清二楚,這就是為什麼他們開會時,只問三個問題:「你昨天做了什麼」、「你今天早上做了什麼」、「有什麼卡住的地方」,而不會問:「你明天要做什麼?」,因為看板上都已經一清二楚了,開會只是要確定彼此當下工作的狀態,以及是否需要幫助而已。
而每兩個星期的開發期結束之後,大家會舉辦一個線上回顧會議,回顧專案過程中,自己貢獻了什麼、搞砸了什麼,然後每個人將它寫在共筆(可線上多人同時編輯作業的平台)上,大家再針對這個共筆進行討論。
討論的目的也不是為了給誰加薪,只是檢討這兩個星期犯過的錯,如何在接下來的兩個星期不要再犯;做得好的地方,在接下來的兩個星期將它制定成制度,如此而已。
當年是怎樣遠距上班的?
雖然進行一個專案,必須和來自九個時區的同事一起合作,但只要彼此講清楚可以共同開會的時間即可。
例如,唐鳳會留下可以跟大家同步的時間,所以如果有問題找她,就知道要預約那個時段。當時的遠距工作環境,頻寬沒有那麼高,幾乎都用純語音的方式來溝通,也不像現在在疫情的催生下,視訊等各種遠距溝通的科技工具應運而生。
唐鳳說,純語音的線上溝通,大家表達會比較容易,如果是視訊,大家還得為了端正形象,多花一點時間在打扮上。當時也沒有像現在叫做 co-pilot 的環境,也就是只要寫幾行程式、加幾個注解,按下「enter」,AI 就幫你把剩下的寫完,當年則是採用接力賽的共筆方式,大家合力一起完成專案。
因為是自己釀的酒,自己先喝。唐鳳在 Socialtext 工作時,因為很多同事都是遠距工作,他們研究的也是關於遠距工作的使用工具,結果發現,遠距要克服的其實是孤單這件事,工具反而容易解決。當時他們提出的是「共享現實」的解方,也就是大家約定好同一時間,一起在線上建立共同在場的感覺,像是一起開一瓶紅酒慶祝,或是一起享用食物,雖然空間不同,但是透過語音或是其他方式的共感營造,可以把熟悉的感覺帶回各自所在的時區,就可以降低孤獨感。
除了營造與遠距同事間的共感之外,唐鳳在線上也有不同的朋友圈,這些線上團體的特點就是隨時都在,只要花時間進去,就能共同體驗;例如,g0v 的 slack 頻道,唐鳳沒事就會上去看一看,跟大家互動;有時他們也會架 GatherTown(線上擬真辦公室),也就是每個人選一個代表自己的小玩偶,大家可以在裡面走來走去,互相聊天,也可以在這個擬真空間裡舉辦各種大型活動,讓想玩的人,隨時都可以加入。
這種除了自己生活或是上班之外所營造的「第三空間」,無論是在上面聊天,或是進行遊戲及娛樂,透過這個線上共享的空間,都能降低遠距帶來的孤獨感;更何況就算不花時間,這些線上團體還是會持續經營下去,隨時都可以加入互動,這與一個人玩電腦遊戲的感覺不同,因為玩電玩,一旦關機後,原來的東西就不存在了。
書名:《唐鳳的破框思考力 : 關於工作、學習與行動的方法》
作者:唐鳳、楊倩蓉
出版社:天下文化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