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投資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基金ETF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全球總經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理財商業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消費信用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保險稅制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房產生活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智能裝置產業面臨的困境與機會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網易科技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網易科技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智能裝置產業面臨的困境與機會

2015 年 11 月 6 日

 
展開

自從智能穿戴產業被Google引爆之後,智能裝置產品也成為了這股浪潮中的一支“生力軍”,同時刺激並帶動了整個物聯網產業的發展。似乎在一夜之間,所有的產品都要與智能有關,好像不跟智能沾上邊的產品都不叫產品了。從大的層面來看,智慧城市、智慧工廠、智慧學校、智慧社區、智慧醫院、智慧家居、智慧家庭等系統化的智能概念正處在不斷探討、實踐中;從小的層面來看,不論是衛浴、地板、衣櫃、廚具、電器、汽車、醫療、茶具等產品領域也是如此,好像產品沒有加上“智能”都不好意思出來行銷了。從資本的層面來看,只要是冠上了智能的名號,不論是創業融資,或是在公開資本市場上的表現,其股價在“股災的特殊時期”之前可謂是“瘋牛”,其價值與企業當前的實際情況無關,與概念有關。

智能裝置產業
圖片來源:網易(NetEase, NTES-US)科技

今天我們登錄募資平台網站搜羅一下,各種各樣我們想得到的產品幾乎都有“智能”的想法,就連很多我們想不到的產品也正在被創業者“智能化”的道路上。但冷靜地去思考,不論是實力雄厚的海爾、美的,還是實力單薄的小型創業團隊,更多的智能化產品都在為智能而智能。可以說,一些所謂的加了智能的產品,給用戶帶來的並不是一種智能的生活方式,而是一種智力的挑戰,甚至是將簡單的操作方式複雜化了。還有一類產品則更為簡單,為了智能而在產品上增加幾個感測器,然後再開發一個APP,順便藉用這個智能的概念把產品的銷售價格抬高一些。

不論是出於有意或者是無意,可以說當前的智能產品幾乎都不具備真正意義上的智能體驗,尤其是智能穿戴設備中的智能家居類產品與可穿戴設備類產品,距離我所設想的場景還有比較大的差距。但從互聯網的整個發展趨勢來看,萬物智能化又是一個必然要到來的趨勢,我們在經歷了PC互聯網之後,今天進入了更為便捷的移動互聯網時代,下一步必然要進入物聯網時代,也就是一個萬物智能化、萬物互聯、萬物互通的時代。因此,佈局智能產業是一種必然的趨勢行為,但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經歷了三年的發展時間,在產業關鍵技術上的進展與突破落後於市場的期待,那麼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智能產品不“智能”的原因

一是產業鏈不完善。也就是說智能硬體產品要想真正意義上實現智能化,首先需要具備的是一種“智慧”判斷的能力,其次還需要與人進行溝通,而這種溝通並不是藉助於當前的界面互動,而是更為便捷的語音互動控制,當然還有更為前沿的腦意識控制。

但由於人工智慧技術的局限,以及語音識別技術的不成熟,導致當前一些智能產品在智能化之後,其實際的智能化控制體驗並沒有想像中的美好。加上大數據、雲服務,以及通訊技術的局限性,導致一些智能的功能只能在特定的場景、環境中使用。而系統的缺失又導致了產品在智能化之後呈現碎片化的趨勢,就以智能家居來看,智能電視、智能燈光、智能門鎖、智能櫥櫃、智能空調、智能洗衣機等,如果用戶購買的是不同品牌的產品,或是購買同一品牌的不同類別的產品,我們的手機都要為每一類產品安(8088-TW)裝一個APP,而這種大量界面互動的APP智慧化控制方式不僅沒有讓我們的生活更加智慧,反而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更多的煩惱,我們的生活將被APP所包圍,這顯然不是一種正常的智慧生活方式。

二缺乏同理心。一些看似厲害的高科技智能技術,其實在很多場景下並不實用,或者說用到的可能性很小。比如就以當前比較火爆的智能水杯來說,京東上的銷售價格從399元到1000多元不等,主要的功能無外乎加了感測器、電池、APP,提醒、記錄喝水量而已。這樣的功能在日常生活中其實並不實用,一個帶刻度的普通水杯完全能夠滿足與解決我們的喝水需求。而所謂的提醒功能,這對於注重喝水的人群而言並沒有太大的價值;對於不太主動喝水的人群而言,初購買的幾天或許因為新鮮感而使用,但長期的面對APP發來的提醒,或許並不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此外,一個水杯還需要經常對其充電,還要擔心是否漏水而引發電池爆炸,關鍵是本來就已經被輻射包圍的我們還得讓嘴巴每天對著輻射“親嘴”。相反,對於一般水杯而言當前更重要的或許並不是如何智能化,而 ​​是如何能夠讓杯子的密封、保溫有個不錯的效果。這個例子反映出的就是當前很大一部分的創業者在思考產品創意的時候,並沒有將自己當成一個普通的用戶進行思考,沒有以一個普通消費者的同理心角度思考,而是進入了特殊的創業者需求角度來構思我們的產品智能化功能。所以,回歸用戶的同理心角度或許是智能產品走出智慧化概念的一條路徑。

同理心角度-智能產品

智能裝置產業的機會

一些商家為了向用戶突出“智能”的價值,在行銷的過程中刻意放大了智能的特性。不論是成熟的技術,還是嘗試性的技術;不論是生活中常用的功能,還是並沒有實際需求的功能,都在尋找以一種能夠吸引消費者眼球的表現方式來達到行銷的目的。這種行為從短期來看對於企業而言能夠在一定的程度上促進銷售,但從長遠的產業發展角度來看,其實對用戶是一種傷害。那麼,面對當前智能產業的困境,中國的機會在哪裡?

一是產業鏈。由於產業鏈技術的不完善,一方面限制了智能產業的發展,另外一方面則蘊藏了巨大的商機。不論是晶片、感測器、電池、通訊、顯示技術,或是雲端運算平台、大數據等產業鏈的任何一個環節都有著巨大的投資價值。隨著物聯網時代的到來,物聯網將會帶動整個智能裝置終端產業呈現爆發式增長,而所有的這些智能裝置終端產品都離不開產業鏈技術的支持。

二是系統。智能裝置的核心價值並不在硬體產品本身,而在於系統平台。一方面系統平台決定著智能裝置的二次挖掘價值,另外一方面系統平台是實現物聯網終端設備互聯、互通的一個基礎技術平台,就如同PC的操作系統一樣,缺失系統的智能裝置只是一個電子產品。從目前全球情況來看,蘋果(Apple, AAPL-US)、谷歌(Alphabet, GOOGL-US)、微軟(Microsoft, MSFT-US)、三星等都在佈局著屬於自己的智能化系統平台,中國國內也有一些企業在嘗試,但從未來國家資訊安全的層面來看,物聯網時代將會對中國國產化的系統平台提出迫切的需求。

三是產品。儘管當前的智能裝置產品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但整個物聯網的發展趨勢是不可逆轉的,這也就意味著產品智能化的進程將會不斷加快。對於實體企業,或者是創業者而言,在當前產業鏈的技術環境下要想獲得比較好的突破,並為自己建立相對的優勢,其中最關鍵的方法就是“聚焦”。如何聚焦在自身資源最為優勢的產品方向上,哪怕是將一個產品打造成真正的智能化產品,都會帶給用戶良好的智能體驗。這對助力於企業品牌的二次轉變,同時將這種單點的智能化優勢通過品牌的方式進行提煉並固化下來,借助於推廣與傳播,就能在消費者心目中成為某些領域的標誌。(文/陳根)

網易科技》授權轉載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網易科技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網易科技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