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在談戀愛這件事上,每個人的差異真的還挺大的。有些人雖然有戀愛的念頭,卻總是在親密關係的門口徘徊不前;或者看似優秀,有更多選擇權,但情感生活總是乏善可陳。與此同時,也有一些人,雖然普普通通,卻桃花不斷。其實從心理學的視角看,的確有一些特質,使得一個人更容易與潛在對象發展親密關係,在相處時能讓感情迅速升溫,也更能保持長久的感情。我們今天就來聊聊,如何談好一場戀愛?有哪些特色會更容易進入戀愛關係?
如何談戀愛?能接受並袒露自己的脆弱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種感覺?當我們在一個人面前袒露自己脆弱的一面時,往往能感受到和對方變得更親密了。這種現象被心理學家們歸結為「自我表露」(self-disclosure)。人們不僅喜歡那些敞開胸懷的人,也會向喜歡的人敞開自己。
人本主義心理學家朱拉德認為,這種「扔掉我們的面具,真實地表現自己」恰是培植愛情的方式。對他人敞開自我,同時將他人的自我表露當做是對自己的信任,可以使人們之間的交往更加愉快。而且這種自我表露是會互相影響的,一個人的自我表露會引發對方的自我表露。所以人們會對那些向自己敞開胸懷的人表露更多,從而讓關係進入越來越親密的正向循環。
社會學博士 Brene Brown ,過去十年中採訪了大量的人,一直在研究人的脆弱性、勇氣和羞恥感,她的 Ted 演講《脆弱的力量》至今都是 Ted 播放量最高的演講之一。她在研究中發現:那些勇於去愛並且擁有強烈的歸屬感的人,都擁有一個共同之處——他們完全接受脆弱。他們不認為脆弱是尋求舒適,也不認為脆弱就是放大痛苦,而只是簡單地認為脆弱是必須的。他們相信,讓他們變得脆弱的東西,也讓他們變得美麗。
如何談戀愛?直接表達自己的需求
關係中大多數的衝突,都和一方的「需求不滿」有關。有時候是對方的確無法滿足,更多時候,是——「明明渴望對方滿足自己的需求,卻又無法開口表達,寧可憋出內傷,在心裡生悶氣」。而那些善於戀愛的人,他們更能接受自己的需求,也更傾向於直接表達。這裡的直接,指的是「訴諸語言」:我告訴你我需要什麼。因此,他們往往對關係的滿意度也更高。
與之相反的一種表現,是「訴諸行動」:當內在有某個情緒,但是不能直接說的時候,會透過一些行動表達出來。但這個時候的行為往往是變形的,比如有些人常常會用攻擊對方、或者冷漠迴避的方式,隱晦地表達自己的需求。但這樣的方式,對方或許根本無法接收到你的需求訊號,反而會對關係造成巨大的破壞。
如何談戀愛?丟直球很有用
很多人享受感情中的曖昧、推拉,並當成是高段位的表現,但當我採訪身邊一個朋友圈公認的「戀愛達人」時,她給出的唯一建議是:「打直球」。的確,那些會談戀愛的人常常在關係中更積極、主動:他們可能更直接地表達好感:「我覺得你挺好的。」做主動推動關係的一方:「聊了這麼久了,見個面吧?」或者更積極地確認關係的階段:「你覺得我們現在屬於什麼關係呢?」尤其當你處於一段似愛非愛、灰色地帶的「情境關係」中時,積極主動可以更好地照顧到自己的需求。
如何談戀愛?承受並正面處理衝突
好的關係不是沒有衝突,甚至可能有些衝突根本無法解決。根據約翰・戈特曼的研究,一對典型夫妻的爭吵中有 69% 是永久性的,基於核心差異,並且無法解決。但這並不影響幸福,關鍵在於避免陷入僵化模式,能夠以溫和、積極的方式處理衝突,並相互支持。善於戀愛的人深知這一點,所以他們能夠以較為正向的態度看待衝突,發生衝突後也能想辦法面對。
我的朋友是另一個例子,由於童年的某些經歷,他對於關係中的衝突極為敏感,每次和女友出現爭執,都覺得「關係又要完蛋了。」於是往往在衝突爆發之前選擇撤離——關係沒了,衝突也就解決了。所以他總是很難維持長時間的戀愛關係。
如何談戀愛?對關係有更「現實」的期待
羅翔老師說:「愛具體的人,不要愛抽象的人。」這其中的區別在於:抽象的人是完美的,但具體的人總是有各式各樣的問題。善於戀愛的人對關係往往有更「現實」的期待,能夠以更加開放的心態面對伴侶的選擇,不太會因為身高、學歷等硬體條件篩選人,也不會像迴避型人群一樣,陷入一種對於完美理想型的幻想。在核心需求滿足的基礎上,他們願意妥協。因此,他們往往更容易開展一段關係,在關係深入的過程中逐漸發現伴侶更多的閃光點。
很多人覺得愛是一個任務,判斷這個人合不合適。而實際上,它更像是一種能力,是兩個都不怎麼樣的普通人,在進入一段關係後,透過遇到問題、解決問題逐漸培養的能力。至少,給自己一個開始的機會。
如何談戀愛?深信自己值得被愛
這種善意基於關係中的安全感,一種內心深處對於人與人之間關係相處品質和相處安全性的一種反應——當我們跟人互動時,是不是相信自己會被人接納、喜歡、愛,相信別人不會離開、拋棄我們。這種安全感一方面讓他們更勇敢:袒露脆弱、提出需求、積極主動。另一方面又會讓他們非常在意自己在關係中的感受,及時識別那些無法好好對待自己的人,避免陷入糾纏的關係當中。
《關係的重建》中作者訪談了大量的安全型戀人,其中 28 歲的塔尼亞這樣說道:「在我的認知中,情感把戲是一種完全不可容忍的行為。所以我的戀愛原則中非常重要的一點在於,那些對我不夠尊重的人,或者沒有能力在戀愛中給予我足夠回應的人,是不值得我付出的。 」當然,這種安全感的形成不是天生的,它可以追溯到最早期在原生家庭中,內在安全需要是如何被滿足的。不過好消息是,即使你安全感先天不足,也是可以後天慢慢培養的。
如何談戀愛?感情受傷後仍保持樂觀
雖然善於戀愛的人可能有更多機會開始一段關係,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的感情之路一定順暢。他們也會遇到糟糕的人,也會目睹親密關係裡的難堪、拉扯甚至背叛,他們一樣要心碎。但區別在於,這不會影響他們對愛的核心信念,他們始終樂觀。不是「我最終一定會找到真愛」的樂觀,而是「我不會放棄相信愛、探索愛」這件事的樂觀。
就像女性學者上野千鶴子所說——「我至今相信,戀愛是談了比不談好,因為在戀愛的遊戲場上,人能夠深入學習自己和他人。戀愛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的慾望、嫉妒、控制欲、利己心、寬容和超脫。我從不認為戀愛是一種放縱的體驗,在戀愛的過程中,我們受到傷害,也互相傷害,藉此艱難地摸清無論如何都不能讓渡給他人的自我防線,以及對方那條無法逾越的自我界線。」
愛是勇敢者的遊戲。不相信它,你才永遠失去了它。在美國一本家喻戶曉的童書《毛絨兔》裡有一段關於「如何被愛」的解讀我很喜歡:老皮馬對毛絨兔解釋說,「當一個小朋友愛你,愛你很久很久。他不只是想跟你一起玩,而是真正地愛你,你就變成真的了。」「那是一下子發生的,就像上了發條一樣?」毛絨兔問,「還是一點一點慢慢發生的?」「不是一下子發生的,」老皮馬說,「需要很長的時間。這就是為什麼長久的愛通常不會發生在那些輕易分手、稜角分明或需要小心呵護的人身上。
一般來說,當你變得真實的時候,你大部分的毛髮已經脫落,眼睛甚至都不在了,關節也鬆散了,衣衫襤褸。但是這都不重要,因為一旦你變得真實了,你就不會是醜陋的,除非那個人不懂你的愛。」你願意試試嗎?
《虎嗅網》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