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Forbes》一篇投資心理學家Brett Steenbarger的舊文章,他談到《金融怪傑》系列的作者Jack Schwager,在寫下同系多本著作後,總結了一點:眾傑出交易員的性格,可用兩個“P”字頭的詞語歸納-“Passionate”和“Persistent”,即對交易充滿熱愛、性格堅毅。
超級交易員的生活,其實類似職業運動員,完全圍繞工作。就像職業籃球員,生活就是圍繞着打籃球。譬如誰不知晚上落酒吧豪飲,何其暢快,但在賽季中,開心過後,翌日上場,酒精發作,睡眠不足,表現會大受影響。專業球員要自控,要開懷喝酒,也要等賽季告終。最極端的例子,是鳳凰城太陽隊的Steve Nash,連日常用餐亦極講究,聘請專業營養師,設計食譜,再另聘廚師逐一跟着來煮;不像很多年輕球員,大塊薄餅,大罐可樂,熱量過多,體重居高不下。無怪Nash一介白人,只得六呎三吋,體形瘦弱,卻能連奪兩屆最有價值球員(MVP)。
另一例子,是LeBron James,眾所周知,其體能超班,且身高六呎八吋,體型龐大,動作卻靈活,速度、力量、耐力兼備,既可在low post用力量壓制對方球員,又可運球灌籃。加上耐力驚人,一年連季後賽打過百場,每場可打三、四十分鐘。一般到季後賽的第四節,隊友虛晃兩招,又是交予占士單打進攻。要維持這種實力,背後付出多少時間訓練,傻子也能想像。而訓練是永無休止的,就算賽季告終,仍要每天進行。球隊賽季訓練時,是上、下午各練一場,還要在餘暇自行苦練。要維持巨星地位,毅力少一分也不可。
大家可參考這片段感受一下LeBron James訓練時的付出。
就算大家參與平民版的馬拉松,也是一樣。要跑半馬、全馬,都要堅持一周跑兩、三次,起碼練半年以上,才可完成廿幾、四十幾公里的賽事。有些人做到,有些人做不到。原因何在?大部分人就是沒有毅力。小部分人又何以有這種毅力?自己苦思這個問題多年,因為自覺不是很有毅力。
第一個發現,是單靠意志力(will power),並不可行。簡單一例:女士們決志減肥,日夜告誡自己,要節食、做運動,但堅持不到兩周,朋友相邀逛街購物,另加吃甜品、自助餐,十有八九都是意志崩潰收場,「不管了,先享受了吧」,數千卡路里熱量隨之下肚,意志力減肥大計,亦告破功,體重隨時高過未減之前。
第二個發現:毅力的大敵,是那些付出多多、進展全無的時光。減肥如是,跑馬拉松亦然。減肥一周,即瘦十磅,當然鬥志昂揚;但節食竟月,晚晚狂跑,一克體重也減不到,自然產生天量負面情緒:沮喪、懊悔、自責、懷疑,認定「天命難違」,無希望,不如放棄。這些負面情緒一旦產生,若當事人不懂排解,很快訓練的動力全消,自然也談不上甚麼毅力。即做所有事,都是三分鐘熱度。減肥兩周、馬拉松練數次,沒有結果,心情不好,便極速放棄。學習新交易系統,買了本新書,看得廿頁,落場應用,一出師不利,便故態復萌,還是聽專家,跟風炒作算了。
後人有詩嘆曰,總括堅毅難得之因:
有汗出,無成果。心沮喪,生棄意。誓言忘,空後悔。年復年,無突破。
關鍵三字,實為「心沮喪」。若我們在「有汗出,(暫時)無成果」時,能夠化解沮喪、懊悔、自責、懷疑的情緒,讓行動的小宇宙,繼續爆發,堅毅鬥志,便非天荒夜談。
那化解「心沮喪」的法門在哪?文章太長,下回分解。
(未完待續)
《美股隊長》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