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投資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基金ETF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全球總經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理財商業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消費信用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保險稅制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房產生活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雲端和虛擬實境將會是2016年獨佔鰲頭的科技趨勢
作者 IBD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IBD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IBD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雲端和虛擬實境將會是2016年獨佔鰲頭的科技趨勢

2016 年 1 月 7 日

 
展開

科技產業在2016年將掀起角力爭奪戰,各家廠商都使出渾身解數,期待能在發展中的新興科技,不管是雲端運算或OTT影視都能佔有一席之地。

市場中的贏家將能從新市場當中獲得豐沛的回報;而輸家則有被淘汰的風險。因此各科技大廠無不卯足全力。主要的角力戰場分為五個領域:雲端運算、語音使用者介面、虛擬實境、自動駕駛以及OTT網路影音服務。

雲端運算

資訊科技產業正在進行重大的改變。企業在資訊技術上的花費從內部部署(on-premise)硬體和電腦軟體轉為採用雲端運算。

Amazon.com(NASDAQ:AMZN)的AWS雲端運算服務,以高額的毛利在雲端運算市場處於領先的地位;Microsoft(NASDAQ:MSFT)和Alphabet(NASDAQ:GOOGL)的Google雲端服務也即起直追。傳統的硬體商像是EMC(NYSE:EMC)、IBM(NYSE:IBM)和Lenovo隨著雲端科技的興起,也面臨了被取代的風險。

研調機構IDC預計從2016年至2019年企業花費在雲端建設的費用每年將會有15.1%的年成長率。在雲端運算成長的同時,花費在非雲端的資訊科技基礎建設預計每年將衰退1.7%。IDC指出在2019年花費在雲端運算上的支出將會達到531億美元,約佔企業資訊科技基礎建設的46%。

更快的速度以及更低的成本,是企業選擇使用雲端運算的主要原因。

IDC的分析師Natalya Yezhkova指出 “除了一般終端使用者相信採用雲端運算的主要原因是速度的提升以及成本的節省之外,我們也認為隨著下一代雲端運算應用程式的激增也是它成長的主要原因。”

軟體服務大廠Salesforce.com(NYSE:CRM)所提供的服務就是一個雲端原生應用程式的例子。

德意志銀行的分析師Sherri Scribner指出,雲端運算的轉變是2016年科技趨勢的其中一項觀注重點。

她在12月16日的報告中指出: “雲端仍然是重點趨勢之一,隨著企業紛紛投資於雲端,對硬體供應商產生了負向的影響。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將工作轉移至雲端作業,且大多數的資訊長都將雲端運算視為首要之務。”

語音使用者界面

隨著越來越多人運用語音使用者界面,像是Apple(NASDAQ:AAPL) Siri來搜尋的頻率增加,用手機或電腦在Google輸入文字搜尋指令來取得資訊的比例將會大幅降低。語音使用者界面的運用範圍廣泛,從手機到電視搖控器和家用裝置都能看到它的蹤影,像是Amazon也研發了Echo。

Apple的Siri語音助理競爭者眾多,像是Microsoft的Cortana、Amazon的Alexa(Echo裡的語音助理)、Google Now和Nuance Communication(NASDAQ:NUAN)的Nina都是它的競爭對手。

Gartner(NYSE:IT)指出各家廠商在2016年中最重要的策略佈局將會專注在”虛擬個人助理”。個人助理不僅僅威脅了搜尋引擎,也改變了人們尋找天氣、運動、電視頻道以及喜好資訊的路徑。

Gartner的分析師David Cearley在研究報告中指出語音使用者界面可能會取代功能性選單、手勢以及手機上的按鈕,成為消費性電子產品主要的介面。他並認為在不久的將來,虛擬個人助理將能夠預測使用者的需求並即時作出反應。

虛擬實境(VR)

虛擬實境VR
三星去年讓媒體測試它和Facebook旗下公司Oculus共同研發的虛擬實境頭戴式裝置

隨著2016上半年三大虛擬實境頭戴式裝置的上市,預計2016年虛擬實境將有爆發性的成長。

在接下來的6個月預計發佈的虛擬實境產品為Facebook(NASDAQ:FB)的Oculus Rift、Sony(NYSE:SNE)的 PlayStation VR和HTC與遊戲公司Valve共同打造的HTC Vive。

電玩可能成為虛擬實境頭戴裝置的第一項殺手級應用,除此之外,虛擬實境也可運用在看電影、電視和教育以及模擬訓練當中。

英國的研調公司Juniper認為在2016年對虛擬實境來說,將成為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Juniper認為”這項科技將改變娛樂產業,像是遊戲和影音市場。接下來的幾年有機會迅速擴展到其他產業,像是工業和醫療產業。”

投資銀行Jefferies Group也同意這項說法。在12月22日的研究報告中指出,VR有可能能夠跨越產業成為一個新的平台。Jefferies:“我們相信VR在不同的產業將會使作業流程有相當大的改變” “想像醫生運用虛擬實境來檢視核磁共振攝影畫面,或許在未來可以透過虛擬成像的技術來透視病患產生阻塞的動脈。”

“或者是室內設計師可以提供客戶使用虛擬實境的方式,在施工之前先看看改造後的廚房,並進一步針對格局、顏色佈置或者是櫥櫃樣式進行修改。”

和虛擬實境相似的技術為擴增實境(AR)。虛擬實境能讓使用者沉浸在虛擬世界當中;擴增實境則是能讓使用者在現實生活當中看到虛擬的圖像。Alphabet的Google 眼鏡和Microsoft的HoloLens都是目前發展中的擴增實境產品。

自動駕駛汽車

自動駕駛汽車
Google忙於在它的矽谷總部附近測試它的電動車,而這張圖則是9月在德州奧斯汀所進行的測試。

無人車市場也是另一個競速場。

參賽者有無人車市場的先行者Tesla Motors(NASDAQ:TSLA)和Google對抗老牌的汽車製造商像是General Motors(NYSE:GM)和Toyota Motor(NYSE:TM)。德意志銀行認為自動駕駛汽車是2016年十項重要科技趨勢的其中之一。

CES國際消費性電子展即將在2016年1月6-9 於Las Vegas舉行,屆時自動車製造商將會全面出擊。許多公司將會展出它們的電動車、防撞及其他安全系統、智慧聯網汽車以及其他自動駕駛車。

GM的CEO Mary Barra和Volkswagen(OTCPK:VLKAY)的Herbert Diess博士將在該展覽上發表演說。而Ford 汽車(NYSE:F)、韓國的Kia汽車以及Toyota將在CES展場舉行記者會。另外,神秘的新創汽車公司 Faraday Future也將CES視為他們與外界的初次見面會。其他發展自動駕駛技術的公司,像是Bosch, Valeo和Mobileye(NYSE:MBLY)也將會在展場發表演說。

除了上述已經在發展電動車及相關技術的公司之外,還有其他科技大廠也對電動車市場相當感興趣,像是Apple和中國的百度(Baidu, BIDU-US)(NASDAQ:BIDU)。

專注在自動駕駛汽車發展的研調機構Vision System Intelligence最近也發表了2016年最值得注目公司的相關研究。這份報告中列出了許多為下一代汽車生產感應器、從事安全與控制科技研發的公司。

VSI的分析師Phil Magney說:”自動駕駛車的時代即將來臨,每個人對Google、Tesla和其他矽谷的公司都比較熟悉,但是自動駕駛控制實際上相當地複雜,有其他更多的公司提供了關鍵技術。”

OTT電視

網路電視的流行以及瀏覽量的提升,使傳統的電視產業不寒而慄。有線電視及衛星電視面臨著消費者轉為使用OTT影音服務,像是Netflix(NASDAQ:NFLX)、Amazon Prime影音和Hulu的困境。廣播節目及電視頻道都面臨著觀眾數量日益減少的危機。

也因為這樣的轉變,內容提供者將他們的授權移轉至Netflix等OTT電視供應商。

而有許多人的態度則是”如果你無法打敗他們,那就加入他們”,因此也推出了自己的網路串流影音服務。

CBS(NYSE:CBS)則開始了自己的“CBS All Acces”,而Comcast(NASDAQ:CMCSA) 旗下的NBC環球集團,則推出了串流媒體喜劇頻道—Seeso。

網路電視台的增加,也促成了原生內容的大規模成長。

FX的CEO John Landgraf在8月份的一段話引起了一陣喧然大波,他認為電視劇的內容太多了。他說:2015年在美國有超過400部的英文電視劇。這是2010年的兩倍之外。Landgraf並預測2015或2016年美國的電視劇數量將會達到高峰。

INVESTOR’S BUSINESS DAILY》授權轉載

© [2016] Investor’s Business Daily, Inc.

Investor’s Business Daily, Inc. (IBD) does not license, review or approve of, and is not responsible or liable for any investment advice or other services provided by the user. The user is not an agent of, sponsored by, affiliated with, or owned by IBD and is not authorized by IBD to make any representations, warranties, or promises.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IBD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IBD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