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投資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基金ETF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全球總經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理財商業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消費信用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保險稅制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房產生活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科技、聯邦政府、網路安全是行動支付的動力
作者 IBD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IBD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IBD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科技、聯邦政府、網路安全是行動支付的動力

2016 年 1 月 21 日

 
展開

低價的石油對於消費者來說是一項利多,經濟學家也認為這項利多將會擴散到經濟的其他方面。但油價的下跌卻使信用卡公司受到傷害。

巴克萊(Barclays PLC, BCS-US)(Barclays)的分析師Darrin Peller指出,對Visa和MasterCard來說,加油的支出約為付款總額的10%。當石油價格下跌,表示來自交易手續費的收入減少。這些損失,再加上因為強勢美元對美國境內旅遊所帶來的負面衝擊,使得最近幾季的季報中,付款服務收入有減少的現象。

對Visa(NYSE:V)、MasterCard(NYSE:MA)和其他支付產業相關的公司來說,是個喜憂參半的一年。截至11月中,Visa已上漲了24%,從11月中後,則放緩至上漲9%。而MasterCard最高在11月份曾上漲了18%,但之後卻縮減至3%。

券商Wedbust的分析師Gil Luria指出,未來朝向行動支付發展的趨勢,將會在市場激起很大的漣漪,尤其對行動支付商PayPal(NASDAQ:PYPL)和Square(NYSE:SQ)會有很大的影響。

為何人們要更常使用信用卡呢?第一,不需要帶太多現金在身上。而Argus的分析師Stephen Biggar則指出另一點考量:信用卡的安全性,發生信用卡詐欺,人們不需付擔衍生的相關費用。而第三點則是信用卡點數以及回饋。

雖然目前許多人已經開始使用電子支付,但世界上仍有85%的付款還是採用現金支付,表示未開拓市場仍潛藏相當大的成長空間。

Peller指出“當你一想到這裡,就知道對這個產業來說,動能十足。”

EMV所獲得的動能

其中一個最大的催化劑,是在去年的10月份發生,所謂的“責任移轉”,它使信用卡詐騙的責任歸屬發生變化。數年前,三大國際卡組織EMV要求企業升級他們的終端機設備,若他們沒有採用搭配EMV技術的終端機,則必須自行為所受到詐騙行為負責。

EMV是Europay、MasterCard和Visa所制定的一個國際性的標準,用於歐洲以及加拿大。它所使用的晶片更為安全,並在每次的交易會產生一個一次性的加密密碼。

美國現在所使用的卡片,大部份是將卡片插入插槽,而非使用刷卡的方式,即使是EMV晶片信用卡,使用者也可以輕鬆地將卡片推入終端機的插槽並付款。

Peller指出“在實施EMV晶片信用卡的後期,你將會在大部份的餐廳當中看到…餐廳的服務生會將付款的終端機帶來你的桌子面前。”

他說,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消費者並不會想將他們的卡片交給任何人。”

EMV卡的風潮象微著Visa和MasterCard還有其他提供支付技術的公司,像是Vantiv(NYSE:VNTV)也會提供卡片發行的服務。

這也意味著新的付款技術即將開始大幅採用。有許多美國的公司仍然需要將他們的終端機升級為可接受EMV晶片金融卡的機器。預計也因為EMV標準而可能讓付款系統製造商像是Verifone(NYSE:PAY)在近幾年受惠。研究機構Javelin Strategy & Research預估到了2019年,約有85%的零售商都會使用能夠讀取EMV晶片金融卡的終端系統。

Peller指出,在2016年約僅有30%~40%的商家會使用含有讀取EMV晶片金融卡功能的終端系統。目前升級的誘因對公司來說並不是很大。

他進一步補充:“一台高級的終端機系統成本可能是300美元、400美元或500美元,而耐用年限則約為4-5年,因此無論如何商人們將來都會升級終端機。”

Peller指出,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聯邦政府上個月的升息決策也可能會帶來一些回報。銀行或卡片的發行者因為升息而有更高的淨利息收益率,也意味著有更多的錢可以支付給Visa、MasterCard以及其他相關銀行。而擁有自己的信用卡品牌且同時也是該卡片發卡銀行的企業可能有更直接的受惠。

Biggar指出“顯而易見地,Capital One擁有汽車貸款業務,也可能因此而受惠。而Discover的消費者信貸則是另一個有可能因此產生利多。” Luria則指出,American Express 也有可能因升息而受惠。

中國、Costco刺激了Visa的成長

交易決策也可能是今年信用卡市場的一大重點。

在11月份,Visa表示他們將購併Visa Europe,兩家銀行的合併可能使歐洲的現金使用者轉為使用Visa的數位支付服務。據Visa估計,在歐洲約有37%的消費者個人交易使用現金以及支票。

Visa今年也將取代American Express(NYSE:AXP)成為Costco(NASDAQ:COST)唯一接受的信用卡公司。此外,Visa也搶贏MasterCard,奪得了USAA(美國汽車協會聯合服務銀行)的生意。同時,MasterCard也併購了一些公司來增進自己數據分析的能力及付款技術。

兩大信用卡的領導廠商都想要進入中國市場。中國決定敞開大門讓國外的信用卡公司進入市場,希望藉由顧客的消費來驅動經濟的成長。

Biggar在11月時的研究當中提到:“雖然拓展中國市場將會產生額外的建置成本,且規範也尚未明朗,但在2016年下半年,對Visa和MasterCard的信用卡業務佈局來說,都是一大機會。”

除了信用卡的業務佈局之外,隨著科技的進步,公司間也不斷的有整合的情況發生。

零售商之間的收購、為特定企業制定信用卡付款流程的公司和提供其他付款技術的公司,已採用合併的方式來因應行動電子支付的潮流。

其中以上個月的例子,最顯而易見,支付技術龍頭Global Payment(NYSE:GPN)宣佈以43億美元併購競爭者Heartland Payment System(NYSE:HPY)。這項交易將使得Global Payment得以拓展小型零售商的市場。

合併後,隨著信用卡支付業務的普及,這兩間公司開發了有相當多的付款技術:手機讀卡支付系統、洗衣機讀卡支付系統、薪資處理、禮物卡方案、餐廠服務生所使用的快速付款系統、幫助遊戲機台收集現金以及替主管機關監視犯人卡的使用。

一般來說,支付服務公司的資料量會隨著銷售時點管理系統的增加而成長。此系統整合了許多複雜的方法來追蹤消費者的購物習慣、存貨以及其他數據趨勢。

巴克萊在今年稍早的研究調查中指出“我們預期大型的國際企業對於這些資料的取得以及運用將會有些微的改變。”

巴克萊也補充,“我們相信EMV會加速催促那些提供中小企業整合性付款解決方案的供應商也提供EMV晶片信用卡的讀取技術。我們認為Global Payments, Vantiv, Total System Services和其他提供POS機的供應商將有潛在利益。”

社群支付與銀行

PayPal已經找到了另一個獲利模式。

它是行動支付應用程式Venmo的母公司。有越來越多的青少年使用這個app來支付房租和酒吧喝酒的費用。Facebook(NASDAQ:FB)和Alphabet的子公司Google(NASDAQ:GOOGL)也提供類似的平台,而Apple(NASDAQ:AAPL)也指出它考慮建構一個類似的平台。

Venmo可以顯示使用者的朋友名單,也可以看出誰曾經付錢給誰、付款的名目是什麼。這也使得年輕人或者是經濟困難的人花費能夠更為節制。

除了Venmo之外,PayPal也持續維持它在世界各地的品牌知名度。與70家以上的美國最大零售商合作、在200多個國家當中約有數以百萬計的使用者,並提供多元化的付款方式。

Biggar說:“不像信用卡,用PayPal你可以收款也可以付款。”

更大的風險?

成長也帶來了一些缺點。其中一個缺點是信用評等良好的顧客比例降低。

Biggar指出,“當信用評等良好的顧客不夠多時,他們改變了衡量的標準。當他們將標準降低,表示會產生損失的比例就上升了一些。”

這可能會使得信用卡公司在下一年度保留更多錢來因應這些損失。而Luria也指出Verifone和其他終端付款系統的製造商來說,景氣的好壞,對公司有相當大的影響。她指出:“他們的交易量並不大,只有在銀行或零售商購買終端機時才會產生交易。”

電子錢包的競爭也相當激烈。目前市面上的產品已經有Apple Pay、Chase Pay、Samsung Pay、Android Pay、Walmart Pay和正在開發的Target行動錢包。

儘管支付市場當中環(2323-TW)強伺敵,Apple Pay仍因品牌愛好者的擁護而緩步起飛。雖然長久以來的刷卡習慣不太可能短時間就被改變,但Luria指出,若可以更完善行動錢包的功能、有其他誘因,像顧客忠誠計劃、禮物卡等等的推行的話,會有更多人願意使用行動錢包。

他指出,“ 他們只會在新產品吸引人的時候才開始使用,當目前電子錢包的功能只是改變付款方式,把刷卡改為用輕壓手機來取代,還不是那麼地吸引人。”

INVESTOR’S BUSINESS DAILY》授權轉載

© [2016] Investor’s Business Daily, Inc.
Investor’s Business Daily, Inc. (IBD) does not license, review or approve of, and is not responsible or liable for any investment advice or other services provided by the user. The user is not an agent of, sponsored by, affiliated with, or owned by IBD and is not authorized by IBD to make any representations, warranties, or promises.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IBD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IBD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