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十年來,商業機器人絕大部份都被放置在工廠生產線的固定角落而未與人類互動。Jaffray的分析師Troy Jensen指出,新世代更小、更便宜、更聰明的機器人已經開始在人類身旁執行商業相關的工作。
Jensen表示,“這些新型的機器人不再僅僅只是執行簡單、重覆性的工作,而是能夠在先進的工作環境當中與人類一同工作。儘管我們目前仍處於機器人應用的早期階段,我們仍能看到局面的轉變即將到來,而我們也相信這些先進的機器人或者稱這些機器人為“下個世代的機器人”,在各行各業,像是保全業、電子商務業、醫療保健業、石油與瓦斯業、農業,甚至是居家當中都能有相關的應用,未來的市場商機潛力無窮”。
Jensen指出,機器人市場,包括工業、軍事、商業和消費者互動相關系統在2014年成長了13%,達到了167億美元,而大部份的花費(約107億美元)都是工業用的機器人。他目前尚無2015年機器人市場的相關數據。
他並補充,在不同的工業領域對機器人的需求皆增加,我們相信到2020年為止機器人市場將可維持10%的年複合成長率,並預期成長較快速的類型,像是合作型機器人、自駕車和商業用無人機在接下的幾年能夠維持20%的年複合成長率。雖然過去的幾年來發展下一代機器人的公司數量越來越多了,但是目前公開交易的公司卻很少。
機器人市場的四巨頭,只有瑞士的ABB(ABB)在美國的證券交易所當中公開交易。其他的公司分別是德國的Kuka、日本的Fanuc和Yaskawa。
機器人市場的下一個亮點:合作型機器人(Co-Bots)
Jensen指出,下一個世代的工業機器人是合作型機器人(collaborative robots),也可稱為(co-bots)。
不像傳統的工業用機器人,合作型機器人可以安全地在開放空間當中在人們身旁工作。這為小型以及中型公司開啟了新的機會,使它們能夠在工廠、倉庫等地方使用這些機器人。
合作型機器人當中的領導廠商包括ReThink Robotics和Universal Robots。去年度這兩間公司都被Teradyne(TER)收購了。
Jensen指出,相較於大型工業用的機器人來說,合作型機器人的彈性較大,成本較低。每個機器人的成本約落在20,000至50,000美元;而大型的工業用機器人成本則約為100,000至500,000美元。
另一個成長較快速的領域是物流方面的應用。機器人可以在倉庫、醫院或其他地方拿取以及遞送貨物。電子商務巨頭Amazon.com(AMZN)在它的配送中心當中設置了30,000部這樣子的機器人。這些都是它自己自製的。這些都得要感謝2012年所取得的Kiva Systems。
科技巨頭Alphabet(GOOGL)也對新世代的機器人相當地感興趣。它收購了許多相關的公司,像是Boston Dynamics,它上週才發表了新一代的人型機器人–Atlas。
Jensen指出,其他幾個重要的成長市場,包括軍事機器人、商業用無人機、專業以及清潔機器人。
家用清潔機器人的領導廠商是iRobot(IRBT),最為人所知的產品是Roomba掃地吸塵器。這個月iRobot宣佈它將把旗下的防禦與保全業務出售給私人股權公司,專心發展家用機器人。
Jense指出,去年投資於機器人公司的私募股權和創投資金上升至923百萬美元。在2014、2013以及2012年的數字分別為340、250以及220百萬美元。Jense說,2014以及2015年絕大部份的資金都投資在無人機公司。去年度約有超過300百萬美元的資金,而在2014年則約為100百萬美元。無人機製造商DJI、3DR、Aeryon Labs和Yuneec在去年度分別拿到了超過50百萬美元的資金。
Jense表示“即使我們機器人在一些新產業的前景看好,但我們仍相信這只是發展的初期,我們預期在未來的這幾年內將會看到更好、更快、更便宜的機器人”。(譯者/Ing)
《INVESTOR’S BUSINESS DAILY》授權轉載
© [2016] Investor’s Business Daily, Inc.
Investor’s Business Daily, Inc. (IBD) does not license, review or approve of, and is not responsible or liable for any investment advice or other services provided by the user. The user is not an agent of, sponsored by, affiliated with, or owned by IBD and is not authorized by IBD to make any representations, warranties, or promi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