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創公司Local Motors在今年的北美國際車展上帶來了世界首款3D列印電動汽車Strati,它的車身和底盤通過BAAM3D印表機分層列印而成,使用了雷諾Twizy的電子和機械零部件。
隨著3D列印技術的不斷成熟,油泥模型製作的原型車已經有逐漸被取代的趨勢。3D列印不僅能夠讓設計師的每一個想法迅速變成現實,相比傳統由圖紙到實物的轉換方式,它能夠更大程度地縮短主機廠新產品的研發週期,同時還能有效降低開發成本。
Local Motors生產的3D列印汽車——Strati
不過對Local Motors來講,只是“牛刀小試”地生產幾塊零件可滿足不了它的野心,這家新創公司未來希望通過3D列印技術實現汽車的批量生產。而今年北美國際車展上,一輛行走自如的3D列印汽車出現在了Local Motors的展區,它是由一台叫做“BAAM”的3D印表機製作完成的。
辛辛那提(CincinnatiInc.),一家專業製造3D印表機的公司同美國國家能源部旗下的橡樹嶺國家實驗室(Oak Ridge National Laboratory)達成合作協議,共同開發了BAAM這台設備以及相配套的製造工藝,而他們的首要目標是通過3D列印技術生產一輛電動車出來,因此Local Motors展出的這款車型正是首批試驗品之一。
雷諾Twizy零部件加身
不過,小編要提醒各位的是目前3D列印技術只能製作出完整的車身和底盤部分,並不能實現整車的列印。所以,Local Motors這次展出的原型車使用了部分雷諾電動車Twizy的零部件,外觀小巧靈動、頗有親和力。據悉,這款3D列印的電動車最高時速可達40公里/小時,但恐怕只有在Local Motors完成碰撞等一系列測試,進行打磨拋光後才能上市銷售。據Local Motors官方表示,儘管雷諾Twizy的部分零部件非常適合這款3D列印汽車使用,但雷諾並非其指定的電子和機械部件供應商。
雷諾電動小車Twizy
值得一提的是,大到車身、底盤,小到內飾、杯托,所有這些經由3D列印而成的部分均包含有多層的結構,每一層都有著特殊的刀具路徑。Local Motors展出的這輛電動車使用了一種複合碳纖維ABS樹脂材料製成,它不僅外觀呈球形,而且比目前主要用於3D列印的絲狀塑料成本低得多。Local Motors正在試驗碳纖維濃度在13%~20%之間的列印介質,而SABIC則是該材料的供應商。SABIC是一家產品多樣化的材料公司,除化學藥品外,它還提供聚烯烴、聚乙烯以及聚丙烯製成的塑料產品。
此外,對於那些發揮不了電子以及機械功用的零部件,Local Motors會選擇將其和車身底盤“融”為一體。不過這輛3D列印汽車的座椅和懸架系統將由Local Motors工廠獨立生產。
不過遺憾的是,Local Motors在今年北美車展上亮相的這款3D列印汽車和真正的量產車還相去甚遠,充其量它只能算得上某高中課外活動小組製作的手工產品。從外觀來看,整個車身的每一層結構都顯得很粗糙,這也從側面印證了一個道理:“造車”可不僅僅是把更大塊頭、數量更多的3D列印產品拼湊到一起。即便機器打磨、多色噴塗對Local Motors來講並非難事,但如果真正實現量產時,這些工藝對整車的銷量和消費者的認可是十分關鍵的因素。因此,從證明了想法的可行性到真正一輛相對完美3D列印汽車產品的問世,按照Local Motors規劃的2年時間,顯然難以達成這樣的目標。
It’s so easy! 44小時就能造輛車!
發布會當天,Local Motors首席執行官Jay Rogers稱這輛展出的3D列印汽車Strati的製作時間共花費了44小時,但他有信心將整個生產時間縮短至一天。量產後,根據用戶不同的定制需求,具體車型售價在1.8萬美元~3萬美元之間,通過更改軟件設置,即可實現不同的功能。
Strati是Local Motors匯集了世界各地共計10萬名工程師的“智慧結晶”,而每位工程師則根據其對項目貢獻程度的不同,可以獲得相應的酬勞。據Rogers稱,未來Local Motors計劃在美國境內建設微型工廠(micro-factory),每間工廠計劃投資800萬~1000萬美元不等,至少配備5台以上3D印表機和數控銑床,預計年產量將達到3000台。
電動邦小結:
隨著技術的不斷成熟,3D列印已經不再是神話,逐漸成為和你我息息相關的產業。從電動汽車到電動摩托車,3D列印技術在機動車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在電腦飛速發展的時代,程序化輔助的3D列印技術已經讓“造車”不再是一個遙遠的夢。儘管Local Motors的Strati做工非常粗糙,但它為整個產業帶來的思考和進步方向卻值得稱贊,同時這輛出現在2015北美國際車展上,外表“黑不溜秋”的3D列印電動車在裝備了電氣化和機械化的零部件後,照樣可以跑得很快。也許10年後的某屆車展上,引人注目的不再是德系美系的傳統車型,而像Strati這樣另類的電動車牢牢地抓住了消費者的心。(於本一)
《電動邦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