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著陽光而起的科技浪潮,總是能掀起每個時代裡最美麗的浪花。而暗中牽引這股波浪湧動的力量,就是由能隨時代轉變的傳統廠商所推動的;這當中,就包含了醫材新銳 — 鐿鈦。
對於曾是 (現在也是) 金屬零組件製造黑手的鐿鈦來說,要跨越醫療器材的安全性與功效性門檻不是大舉投資就能辦到的事,背後可是需要漫長的技術累積才能實現。鐿鈦以近乎職人般的執念打進醫療大廠 — 嬌生(Johnson & Johnson, JNJ-US)的供應鏈之中,開闢出傳統產業未曾想過的契機,更也是台灣少見跨領域並順利轉型成功的傳產公司。
企業發展 — 兩次轉型的變革之路
- 來自傳統,卻不傳統的蛻變
鐿鈦華麗轉型的背後,源自於 1994 年就開始投入的金屬零組件產業。那時,還名為「鐿鈦興業」的鐿鈦,除了著手於傳統五金「扣件」的生產外,還投入「扣件」包裝的自動包裝機的開發。
「扣件」即是指能將兩樣以上的物體給結合一起的零件,就如能將物體給固定的螺絲與螺帽、接合用的鉚釘等等。雖然扣件的功能看起來似乎挺普通的,但它卻是工業中最重要的元件;只要物體需要結合,那麼幾乎就會用上扣件。
台灣在越戰時成為美軍主要扣件提供地後,就開始逐步發展出從設計到製造的完整產業,其應用範圍更從傳統的建築、機械、汽車擴展到航太等高科技產業。
不過,1994 年可謂台灣扣產業發展最成熟的階段,但與此同時,產業環境正面臨到人力成本上漲、環保意識提升的挑戰,因此誘使許多傳統扣件廠商遷往低成本東南亞地區。相較於降低成本,「鐿鈦興業」透過改善自動包裝機的包裝速度,以提升生產效率的方式來因應這場轉型危機。
當然,這還遠遠不夠。即使自動包裝機的效率已是同業的一倍以上,但包裝機屬於耐久的機械裝置,產業很快就達到飽和需求。於是,「鐿鈦興業」除了開始轉向生產客製化扣件之外,更也嘗試開發更高單價的手術用醫療器械。
- 自我品牌的實現
雖然鐿鈦很早就投入在醫療產業,但醫療的安全性標準與產業本身封閉的特性,還是讓鐿鈦遲遲無法獲得顯著的成果,扣件生產仍是其早期的主要營運核心。
在 2004 年鐿鈦正式成立之際,旗下研發多年的醫療器械終於也在該年通過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FDA) 審核。緊接著,鐿鈦又朝著有更高生物相容性要求的「植入式醫療器材」發展。
歸功於前期投入所奠定的厚實基礎,鐿鈦也成功於 2007 年通過牙科支柱、骨釘骨板、脊髓固定系統、顱顏骨固定系統的「第二等級醫療器材許可證」。
所謂的「第二級醫材」,即是比口罩、紗布等「第一級醫材」有著更高醫療安全標準的醫材類別。雖然不若「第三級醫材」需長期植入於體內而有著相當高的技術門檻,不過「第二級醫材」仍須經由臨床測試與規格檢驗,才能獲得許可上市。
有了法規作為品質的背書,鐿鈦進而順利於 2008 年成為美國醫藥大廠 — 嬌生公司 (Johnson & Johnson) 在亞洲唯一的微創手術器材供應商。鐿鈦也因此得到了大量醫療器械規模化生產的機會,並在醫療器械逐步朝向精細化分工的時候,能運用過往複雜扣件生產的管理經驗,完成各種客製化醫療訂單的需求。
此時,鐿鈦除了繼續替嬌生生產「體外式」的手術器械外,也加緊開發「植入式」的醫療器材產品。畢竟,雖然代工的訂單穩定,但長期而言技術增長的空間有限、利潤空間更也受人左右。
發展自我品牌,成為鐿鈦第二度轉型的契機。
鐿鈦與擁有人工骨技術能力的工研院合作,透過合資方式成立台灣微創醫療器材公司 (台微醫) 專注於人工骨材、脊椎固定器、創傷骨固定器的研發。另一方面,鐿鈦則繼續將過往已發展出來的牙科植入物,進行商品化的開發。
鐿鈦在 2011 年旗下的牙科產品取得美國 FDA 認證後,很快地也於 2013 年推出名為「牙王」 (Royal Dent) 的牙科品牌。歷經 20 多年的努力,鐿鈦終於掌握了醫療產業中下游的研發製造與品牌銷售的關鍵能力。
曾如讓 3M 起死回生的麥克奈特 (William L.Mcknight) 所說:「為了發現王子,你必需同無數隻青蛙接吻」。創新與風險總是一體兩的事情,也唯有嘗試才能看清楚風險所在,而這就是鐿鈦之所以能擺脫傳統思維的地方。
產品類型 — 從扣件到醫材的跨領域佈局
- 精密扣件
扣件產業可以區分成以電子、工業機械、汽車與航太等應用的「原廠設備市場」,建構道路、橋樑、大樓等建築所需的「營建市場」,與負責所有扣件維修的「售後維修市場」。
扣件幾乎已成為隨處可見的必須,在各種應用環境下,各有不同類型的形狀與強度要求。因此扣件產業的產品可謂相當複雜,且也不容易透過規模化生產的方式來降低成本。
因應產品如此多樣化的挑戰,鐿鈦採以客製化製造特殊應用產品的方式,來拉高產品單價。另外,鐿鈦也將扣件製造所需的塑型用的「鍛造」、材料改質的「熱處理」與防銹蝕的「表面處理」等製程進行整合;除了能讓生產流程更具共通性外,更也利於降低製造成本。
而這也讓鐿鈦得以讓它的扣件產品同時橫跨了「原廠設備」、「營建」與「售後維修」三大市場,應用範圍更也擴展到汽車、電子、工業機械、營造、建築及售後維修保養服務等產業。
- 醫療器材用零件
就如扣件代工讓鐿鈦累積各種特殊化扣件的製造經驗一樣;鐿鈦在承接醫療器材的代工後,同樣也累積了釘針彈片、縫合器底座、拔釘器、切刀吻合器等「開腹式手術器械」,與直線型切刀、微創手術打洞刀具之「腹腔式手術器械」的開發經驗。
由於醫療器材著重於安全性與特殊功能的操作,因此醫療產品雖然有一定驗證門檻,不過一旦通過審核,卻可以享有長期週期的產品紅利,如此也形塑出醫療產業封閉的特性。
雖然鐿鈦成功打進嬌生的供應鏈,但代工的利潤勢必不若品牌廠那麼高,只能憑藉訂單量衝高營收。於是,鐿鈦就以代工所累積的資源與技術,發展自我的骨科及牙科品牌。目前品牌開發出來的產品,就包含脊椎釘、骨釘、骨板之骨科產品,與植牙用植體的牙科產品。
這些醫療植入物隸屬於醫材法規第二級 (Class II) 的產品,除了需查驗登記外、更得審查相關臨床資料,審核下來需歷時 140 天的時間,相較於第一級醫材的 80 天,顯得更為冗長並嚴格管制 (第三級醫材則更久,莫約半年 200 天) 。
這類醫療產品都有著技術門檻高、行銷通路較為封閉的特性,但相對的,公司一旦能夠進入醫療產業,就能享有高毛利且穩定的長期營收,無形中更也創造出難以踰越的技術護城河。
- 微波開關
微波是指波長為 1 毫米至 1 公尺下的電磁波,這也是通訊與雷達常用的波段範圍。由於微波的應用範圍廣泛,因此衍生的產品種類可謂相當多種。而「微波開關」則是用來進行頻率訊號切換的元件。
跟扣件產品一樣,鐿鈦以客製化方式製造各種產品所需的微波開關,產品的應用範圍包含頻率與寬頻的通訊測試儀器、有線及無線的通訊系統、X 光與超音波醫療器材、航空控制系統與軍用自動操控系統等等。
由於通訊相關基礎建設已日漸普及,鐿鈦目前的微波開關訂單來源,主要還是來自於通訊檢測設備。
營運模式 — 多角化的經營戰略
隨著生活品質的日益提升,潛在的社會需求便成為驅動企業不斷創新的原動力。就如扣件逐漸趨向各種客製化應用之際,原本的自動化生產設備已無法因應各種模型與生產流程變動所帶來的挑戰。
為了能提升每次生產的時間價值,往更精緻、更有標準要求的產品來發展,就成了企業不得不的選擇。為了能順利轉型,鐿鈦也因此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投入在醫療器材的開發上。
多角化的佈局,終而也讓鐿鈦擺脫了傳統產業不斷壓低成本的迴圈,從而透過技術成功拉升了每個產品的價值與價格含量。這也讓鐿鈦能保持一定的金流來源,進而投入在技術研發、甚至是品牌發展上。
不過,鐿鈦所投入的產業均有產品相當複雜的特性,但它旗下員工才不過 600 人左右,其中直接雇用員工約只有 250 人,整體研發的能量可謂相當分散。加上碩博士背景的人員只佔了約 9%,埋下了研發不夠集中且也不足的隱憂。
誠如松下幸之助所說的,「在企業經營裡面,有所謂多元化和專業化的經營方法。但我原則上認為,與其多元化,不如想辦法實行專業化」。畢竟唯有專注投入,才能發現特定領域裡的真正問題與專門知識,如此才能有機會在國際大廠的重重包圍下突出束縛。
鐿鈦選擇發展自我品牌,也許就是朝向專業化發展的第一步;但若要能果敢舍斷代工的固定收入,還是得等到品牌步入成熟階段才有可能。
未來走向 — 技術精進是一條無止盡之路
由於研發需要大量且持續的資金投入,因此鐿鈦短時間內還會維持代工的業務。相較於單純的接單生產,鐿鈦為能拉升技術能量與客戶的依賴度,目前正積極走向與客戶共同開發產品的模式;億鈦希望藉此擺脫過往代工的角色,進一步成為整體解決方案提供者 (Total Solution Provider) 。
可以預期,億鈦為了研發所需投入的資金與人力,也將持續地上升。因此,如何有效配置現有的人力並招募更多適合的人才,將成為鐿鈦最急迫、也最需要持續關注並改善的挑戰之一。
參考資料
- 2015 年鐿鈦年報
- 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
§本網站個股介紹僅就公司在產業趨勢中的機會、年報及新聞的整理,真正的公司評價仍需從總體經濟、財務資訊或公司經營等全方面著手,本整理所提供的資訊僅供參考,也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所有資訊仍應以資料來源公告為準。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