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人們總會有些資金上的需求,比如說繳學費的時候可能需要助學貸款;買汽車的時候可能會需要汽車貸款。人們有時候也會有閒置的現金,就會將它借出給有需要的人或是機構,比如說將錢存入銀行帳戶,其實就形同借錢給銀行。
金融機構在此時就扮演很關鍵的角色,提供媒介讓資金能給需要的人,增進流動性,提升社會福利,以上是從個人資金需求的觀點來說。如果是企業、新創公司等需要較大的資金需求,除了向銀行借錢之外通常會考慮舉債或股權增資的方式來擴大規模。
企業貸款增資?Private Placement Offer?從創業者的角度出發
企業在草創之時,常常需要大量的資金以及需要一些營運上的指導,起初企業資金需求還不會那麼的高,所以有資金需求通常會向公司經理人的朋友、家人等借款,更甚者,會向銀行的企業金融部門貸款。
然而隨著企業規模愈趨擴大,企業開始需要擴大生產、研發等單位,資金需求也會越來越高,這時候企業通常會開放將公司一定比例的股份售出給一些具有較高淨資產的私人投資人,我們稱這些投資人為天使投資者 (angel investors) ,以及如創投基金之類的機構投資人進行注資,此時因為對於企業的不確定性也較高,通常這些機構投資人會採用播種 (seeding) 的投資技巧,以中量的資金供給確保機構持有達到一定比例的股份,但是投資總額風險可以調整到可以接受的範疇。
而在數個播種輪結束之後,公司資金需求若又提高,此時便會考慮將公司在次級市場中上市,舉行IPO (Initial Public Offering) 。而IPO的同時,通常便是這些私募基金、創投將起初的投資份額獲利了結的時候。畢竟如果是一家話題性十足的公司舉行IPO,如 Facebook,它們所公開標售的股價,通常是溢價發行的。
而常在此階段,若企業有多餘的資金需求或是營運不善,就會有私募基金、投資銀行介入,買入持股影響公司決策,視私募基金的性質以及長處,通常會有不同的手段來使這家公司更好,如重構 (restructure) 、收購與併購 (merger and acquisition) 等常見的做法來幫助這家公司改善現有問題。在此我們整理出一般創業募資的流程如下圖,不再深入的探討從 PE/VC 層面出發的技術性的財務評估。
Fintech-What to expect?
Fintech,顧名思義就是金融與科技做出結合,使金融服務變得更有效率,提升了生活的水準及服務的品質,甚至大幅度的改變現有的服務結構。
且看看前一段所敘述的內容,提到了借款、存款等個人金融的行為。在網路普及化的現在,借款、存款也變得相當的方便。人手一台手機,隨時隨地的都可以用手機的行動 ATM 管理自己的金錢與帳戶,甚至可以隨時隨地的管理自己的投資活動,比如許多商業銀行所提供的行動 ATM APP 中就有提供目前帳戶的投資內容以及績效等等的評量,不再需要像從前為了要買金融商品還得臨櫃購買那樣耗時。
除了個人資金管理上的革新,資金流動的過程也有很大的變革。從原先由金融機構所主導的借貸,進化到了最新的 P2P 借貸等方法,直接地將中介的成本降低之外,更使群眾募資等人們十年前絕對想不到的主意開始萌芽。
而群眾募資的出現使得對小資本的個別投資人而言,是第一次大家可以親手接觸到創投基金的業務的機會。如此的產業變化,一定會大大的衝擊目前業內的從業人士,然而對於創業者而言,是提供自己擴大公司規模以及資本更好的方法。
金融創新仍然在進行中。我們都值得一個更美好的世界,一個更便利更簡單直覺的世界,而Fintech就是一個協助我們達到此一目標的方法。未來,無論是在投資、儲蓄等等,Fintech 都將伴隨著我們。然而近年Fintech創業者要如何獲得資金呢?目前除了傳統創投外另外還有 Corporate Venture Capital & Initial Coin Offering。
Corporate Venture Capital (CVC) :P2B (Peer-to-Business) 募資的變形
Corporate Venture Capital,文字上可能看不太出和創業投資 (Venture Capital) 不一樣之處,實質上主要在於 CVC 是由大公司直接注資的子公司來評估創業投資的標的,而不是透過外部的創業投資團隊。最著名的 CVC 團隊舉例而言有:Google Ventures、Intel Capital、Johnson & Johnson Development Corporate、鴻海(2317-TW)策略投資部門。而 CVC 的投資相對較為持久,從新創企業的觀點而言,是一個更好更穩定的募資來源……是嗎?
答案實在不能過於武斷的說好或壞。從上一段,我們可以知道實際上有很多 CVC 團隊是屬於科技業、生技業以及 FMCG 產業。他們能給新創公司資金,甚至是大小從法務到專利上的協助,但都是有其目的。
如果說傳統 Venture Capital 著重的是你在財務上的前景 (也因此多半會選擇在五年左右的時間 IPO 或出場) ,那麼 CVC 除了對於財務前景要求較為寬鬆之外,其實更加著重的是對於新創公司的「策略性」,意即此新創公司在未來能否對其母公司帶來戰略上發展的機會,用句行話就是評估未來若要走上併購此新創公司,這個交易所帶來的綜效 (Synergy) 多寡。
若經過評估綜效高,能在早期以低成本的價格,也就是在公司價值尚未一飛衝天的時候就能夠入股,將大大節省母公司的未來現金流。因此若新創公司選擇透過 CVC 來籌資,建議將未來發展納入考量,並且綜合考量企業現實的需要,如專利、RD 等層面的需求來取用 CVC 資源,也許會比起透過傳統 Venture Capital 取得資金來得有效率。
ICO (Initial Coin Offering) :群眾募資的黑科技進化版
ICO,也稱 Token Sale,相對於 IPO (Initial Public Offering) 絕對是新穎的概念。ICO 源自於最新的區塊鏈 (blockchain) 技術 (其又源自於 cryptocurrency 技術) ,並加上了許多群眾募資的觀念、技術,成為了未來新創企業擴大規模又不用承擔喪失經營決策權的風險。
如同 IPO,ICO 實際上也是將一定比例的公司權益發售出去,然而最大的不同在於 ICO 使用的是加密貨幣來發售,精確來說叫「代幣」,代幣很像股票,但是偏向特別股的性質,因為不具有投票權,此外代幣的最小交易單位通常在小數點下 4-8 位,因此適合小額投資。
特別的是 ICO 面向的是對於公司特定方向有興趣的個別投資者,而非單純將公司的價值決定於財務上的數字面向普通的投資人,也就是 ICO 更像群眾募資的特色之一。然而,ICO 並不是群眾募資,ICO 的參與者本質上還是投資人,期待新創公司帶給他們投資回報而非單純如同群眾募資時代常見的 Donation-based 而是 Equity-based,也因此 ICO 也可以被理解為 Crowdsales。
如何投資 ICO?
- 通常 ICO 案件會在各大媒體平台發布消息,此外也可以透過社群網站 (Medium、twitter、Reddit、Facebook等) 了解該計畫的團隊與內容
- 前往該計畫網站,了解計畫內容,查閱所謂的交易白皮書 (White paper) ,裡面詳載公司運作模式與技術架構
- 下載該 ICO 指定加密錢包 (Cryptocurrency wallet) 來儲存自己的 token。
ICO 的出現,其實是奠基於加密貨幣技術的演進。從最初而言,是加密貨幣公司所釋出的募資方案。加密貨幣公司會使用白紙黑字來訂定與目標貨幣之間的交換合約,其中會說明此一方案所需要達到之最少募資額以及方案所希望運用資金達成的目標。若募資不及最低水準則宣告募資失敗,目標貨幣會被發還給投資者。
其中最成功的例子,便是 Ethereum,以太坊在 2014 年以約 6000 萬以太幣募得約 3 萬 1500 比特幣,以現在的幣值而言市值約折合 3700 萬美元。以太坊之所以成功在於他們開創了智慧合約的加密貨幣功能。
智慧合約更加的擴大了加密貨幣在募資上的優勢與便利性,運用 Token 機制取代稍傳統的加密貨幣交易機制 (#ERC 20,https://github.com/ethereum/EIPs/issues/20) ;運用潛在的可套利性質對於幣值穩定起了市場作用。此一優點也吸引了機構如 Microsoft 的支持、J.P. Morgan、蘇格蘭皇家銀行等金融機構採以太坊的架構為藍本,開發私人區塊鏈帳本。
儘管現在 ICO 募資的主要社群來自加密貨幣族群,在未來技術以及合約標準化過程臻於成熟之時應用在相對較為一般性的新創公司可說是指日可待。
而事實上,ICO 對於投資人而言是個機會,也可能是個巨大的風險。目前整個加密貨幣市場還很年輕,由於加密貨幣本身的分散性與抗監理性,加上許多金融監管機制、信用評等、法律機制也尚未定型,使得 ICO 很可能成為公開詐欺的一個工具。
最後還因為網際網路本身的間接接觸性質,投資人不能直接面對面的感受到新創團隊的動機以及是否可信。因此對於潛在投資人而言,必須要非常小心的審視投資的標的以及控管自身投資的曝險程度。
你還在為你的新創團隊缺錢而煩惱嗎?希望這篇文章可以給你更多的啟示以及想法,也期待你可以不吝將你的經驗分享給大家!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