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始發表日期為 2013 年 6 月 18 日)
“我們不該以一個人的巔峰表現來評論他,而是要以他開始到最終的中間這段經歷”— 傳教士亨利・瓦得・畢奇爾 (Henry Ward Beecher)
要寫下投資旅程的紀錄讓我感到驚慌。首先,這可能會讓人覺得自戀。第二,我將要展示的紀錄並不是公開的,這些數據的真實性可能會讓人懷疑。畢竟有許多人為了達到他的目的,而偽造事實。
我決定把前面所提的事情放到一旁,並寫下我的故事,是因為我相信這段故事對於年輕或者是對自己不滿意的投資者來說,會有一些啟發。此外,我相信這篇文章能夠顯現出價值投資事實上是如何運作的,最重要的是,價值投資,是一生不斷的學習旅程。
我大約在 20 年之前展開我的投資旅程,當時的我,看起來就像一個丑角 (我買進的前三檔股票是金礦公司,這之後會再提到)。所幸的是,在我耗盡畢生的積蓄之前,我已經能夠區分笨蛋和有能力的投資人中間的差異。在這個過程當中,除了需要極度謙虛之外,還需要從錯誤中學習的堅定承諾。
有幾件事情支持著我:在市場當中生存的特質是我與生俱來的天性。也很幸運地,天生就具有對價值的嗅覺。雖然這些天賦在我一開始選擇股票時,並沒有展現出來。這兩項特質再加上不斷地學習,是在市場上成功的不二法門。
華倫・巴菲特 (Warren Buffett) 曾經說過:“投資很簡單,但並不容易”。在一次的訪談當中,他曾詳細闡述這個觀點。他表示如果自己是財務學教授的話,他只會教授兩堂課,一堂是證券價格,而另一堂則是看待市場的正確方式。在現實生活當中,成功的價值投資僅需要具備能夠辨認股票價值的能力以及在價格大舉折扣時買進,其他的事一點也不重要。
這一系列的文章,會分成三個部份,第一個部份是我績效不彰的那幾年 (1993 年至 2000 年),而第二個部份則是我一開始學習的初期 (2001 年至 2008 年),最後一個部份則是大放異彩的時期 (2009 年到現在)。我會在這幾篇文章當中依序說明我的投資績效,從自己一開始學習的這個報酬不高的階段開始說明,但我無法確認這些紀錄是完全正確無誤的。
股票報酬率和 S&P 500
以下的報酬率反應了我的投資的目前市場價值相較於 S&P 500 的報酬率。今年 S&P 500 到目前為止,約成長了 16%,目前的年化股利率略低於 2%。以此我以 17% 來作為 S&P 500 的報酬率來作比較。而我從今年度到現在的報酬率則為 33%。
從 2001 年 1 月 1 日到現在,我的投資組合增加了 547%,而 S&P 500 加回股息的報酬率則為 72%。我的年複合報酬率約為 16.1%,而 S&P 500 則約為 4.4%。
從 2009 年 1 月 1 日到現在,我的投資組合增加了 196%,而 S&P 500 加回股息的報酬率則為 77%。我的年複合報酬率約為 27.7%,而 S&P 500 則約為 13.7%。
注意 S&P 500 的數據是稅前的,而我的報酬率的數據有部份是稅後的。如果我把所有的持股全數賣出,將會產生大量的所得稅負債,這會大幅降低我的報酬率。要比較報酬率,最好還是比較稅前的,如果是這樣的話我的績效表現會再更好一點。
值得注意的是,我的投資組合,在 2007 年底至 2008 年厎時,曾經歷了 46% 的下跌,而從 2007 年 10 月高峰到 2009 年 3 月的低點,最高曾下跌了 60%。我的投資組合下跌的幅度比 S&P 500 下跌的幅度還要大。在這個艱難的期間當中,需要試著跟你的妻子解釋你的投資敏銳度。
現在我已經揭露了那些為了建立自己信譽的無聊數據了,接下來,我會以敘事的方式來紀錄自己的投資旅程。這段旅程,將伴隨著許多極富寓意的故事和自我反省,希望讀者能夠從中到得娛樂性和資訊性。接下來的三篇文章,我會依時間記載自己是如何從投資傻子持續增加投資的能力。
最後要注意的是,價值投資是一種動態而非靜態的追求。在電影《安妮霍爾》當中,伍迪・艾倫 (Woody Allen) 的角色曾經指出,“感情就像是一隻鯊魚,它必須不斷往前游,不然就會死掉”。價值投資也是一樣的道理。價值投資者必須持續增進他們的投資技能,並增加對於公司和產業的知識,這是他們賴能維生的所需。
在接下來的文章,我會從 1990 年代,作為投資傻子的時間開始。這篇文章當中,我會顛覆一般人的認知:在這個年代,所有人都可以賺錢。我真應該在學習成為價值投資者的這段時期,使用指數型投資。(編譯/Ing)
《GuruFocus》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