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投資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基金ETF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全球總經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理財商業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消費信用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保險稅制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房產生活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學習如何閱讀財報 快速入門介紹(二)
作者 雪球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雪球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雪球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學習如何閱讀財報 快速入門介紹(二)

2017 年 9 月 6 日

 
展開

有個可愛的問題,放在開頭,讓開始輕鬆一點。有朋友問,你上次說「資產負債表的右邊是錢的來源,左邊是錢的去處」。可是我手上的資產負債表沒有左右啊! — 是的,有時候,紙不夠寬,會計就把左改為上,右改為下,從「資產總計」那一行切斷,下面的部分就算是右邊 — 嚴肅點,不要笑那麼誇張好吧!

企業有時候會買些股票、債券、基金什麼的。買它們簡單,買了之後,把他們放在資產負債表的「交易性金融資產」還是「可供出售金融資產」裡卻有講究 (債券還可選擇放進「持有至到期投資」裡) 。

為何放這裡而不放那裡,管理階層負責決定,理由頗多,複雜又無聊。我們不去管它,牢記一點,放進去就不能隨便改。改動一般有鬼,發現就要高度警惕,搞清楚原因和目的。順帶說一句,除非是政府有了新規定,否則公司的任何會計政策變化,都必須引起足夠的警惕,搞懂它為何要變,變動會造成什麼影響。

如果放在「交易性金融資產」裡,它們的價格變動,要算企業當期利潤或虧損 (無論賣還是沒賣) ,會直接影響企業當期淨利潤。不過,裡面如果有未上市股票,或者無交易商業票據,稍微麻煩點。通常,可能按照董事會批准的某估值模型算差價,不然就是就按照成本計價了。

一般來說,企業利潤的形成,要靠企業對外交易形成。沒有交易,而使利潤發生變化的情況,有兩種:一是上條說的交易性金融資產價格變動導致;二是匯率波動,導致持有的外匯價值波動,影響當期淨利潤。

如果股債放在「可供出售金融資產」裡,其價格變動,不影響利潤表,而是計入資本公積,影響股東權益表數據。也就是說,價格變動帶來的利潤或虧損,不影響當期淨利潤,但會增加或減少淨資產。

商譽,是收購其他企業時,成交價和被收購對象的帳面淨資產的差額。2007 年之前,是按照無形資產的政策,年年攤銷。2007 年之後的新會計政策,不要求攤銷,但要求每年估算是否減值了。 (重要提示:商譽是成交價和被收購對象可辨認淨資產公允價值之間的差額,不是和帳面淨資產之間的差額。)

有些企業的股價淨值比 (PB) 看上去很高,實際上只是因為帳面低估了淨資產。假設企業把全部資產負債及子公司按照當前市值賣出去,再瞬間原價買回,企業價值沒發生任何變化,而淨資產立刻暴漲,PB 變成 1 倍。

商譽,是個奇妙而容易被忽略的東西。如果一家企業沒有收購過,它的商譽,並不出現在報表裡,但它又實實在在是企業得以盈利的重要資源。巴菲特這麼評價商譽:“直接和間接的企業分析經驗,使我現在特別傾向於那些擁有金額很大的、可持續的經濟商譽,卻對有形資產需求很少的企業……在通貨膨脹時期,經濟商譽是一份不斷創造豐厚回報的大禮”。

應收票據,分為兩種:商業票據和銀行票據。商業票據相當於是標準化的欠條,表示沒其他糾紛好扯,承諾到日子立馬付款。商業票據的價值,因出票企業信用不同而差距巨大。而銀行票據,可以看成打折的現金。願意等,到期收到足額現金。不願意等,給個折扣 (貼現率) ,銀行馬上給你現金。有些企業,也直接把票據當錢,支付給自己的供應商。

因為票據可以貼現,所以就有了交易市場。正常情況下,持票人將持有的票據貼現給銀行,銀行也有利可圖。但這項業務做大了也可能影響銀行自身的資金部位,於是便會拿些貼了現的票據再出售。其他資金部位充裕的銀行,會到票據市場上去買票。所以,票據業務是銀行較大的一塊業務。而普通公司如果利用大量閒置資金去從事票據業務,就有點不太正常。所以如果一家企業報表裡的應收票據大到與正常經營不匹配,那就需要報以警惕。

應收帳款,就是俗語說的欠帳。其他人或企業欠本公司的錢。通常是因為賒銷而形成的 (其他應收款項目,通常是由銷售之外的其他原因形成的) 。應收帳款,會按照不同欠帳的時間,計提壞帳準備。計提規則在報表的會計政策裡有介紹。

一般來說,五年沒收到的欠帳,財務上就歸零了。如果後來意外的又收回來了,會重新算成一筆收入。顯而易見,應收帳款欄目是造假的重要通道。但凡要誇大營業收入,手頭又沒有足夠現金折騰的,多會放在應收帳款裡。應收帳款占營業收入比例很大的企業,最好持高度警惕態度。

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有點拗口。剛接觸的朋友,需要慢慢想一下。遞延所得稅指的是公司自己算的稅額,和稅務局認定的稅額之間的差異。公司算的稅,比稅務局要收的稅額小的,差額部分是遞延所得稅資產 — 是公司認為自己提前預付給稅務局的錢。

當公司算的稅,小於稅務局認定的稅額,按誰的數字繳稅呢?當然是按稅務局的數字繳,你敢說個不字嗎?雖然你說了也不會挨打,但稅務局只當聽蛐蛐叫。兩者的差額部分,報表上就計入遞延所得稅資產。

為何會出現稅務局認為公司應該多繳稅的情況呢?主要有幾種情況:

1. 有些費用,雖然公司實際支出或提列了,但稅務局根據政策法規,不認,這會導致多繳稅。例如超過一定額度的招待費、折舊攤銷、行政罰款、慈善捐款什麼的;

2. 有些公司本期一次性支出的費用,但按照稅務局規定只能在以後分批扣除的費用,例如壞帳準備、修理和保修費用、超過年度營收 15% 的廣告費等,會導致多繳稅;

3. 有些收入,被稅務局認定為本期收入,但按照公司財務政策,需要在下期才報告的,也會導致多繳稅。

這些情況都會產生遞延所得稅資產。其中第 1 類,會是永久性差異,2、3 類,則是可以在以後沖抵的臨時性差異。

當稅務局認定的稅款,小於公司自己報表計算的稅款,按誰的數字繳稅呢?當然還是聽政府的,按照稅務局數字繳。這部分差額,就是遞延所得稅負債。

為什麼會有稅務局算的稅款反而少的情況呢?也分幾種情況:

1. 有些費用 (例如研發費用) ,按照公司會計政策分攤在多年裡,但根據稅務制度,卻可以在當年全額稅前抵扣;

2. 某些被公司計入本期的收入,稅務局認為可以分為幾期納稅;

3. 有時為了鼓勵某些行業,政府允許某些行業的某些資產,採用加速折舊法折舊,而公司報表上可能是按照直線折舊法折的,因而,稅務局認定的費用,就可能比公司算的大,從而產生遞延所得稅負債。

關於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看懂了嗎?看懂了的話,對股東而言,是該喜歡遞延所得稅資產,還是遞延所得稅負債?答:資產多好啊,誰會喜歡負債?錯了。遞延所得稅負債,意味著少繳稅或推遲繳稅,相當於公司得到一筆外財或一筆無息貸款,是對股東有利的事情。

從上面幾條也可看出,費用這東西,對於股東而言,最好是儘可能當期處理了,可以減少或推後公司應納所得稅,相當於獲得一筆外財或者無息貸款。但資本市場中,反著來的多。

為了利潤表好看,許多公司會把費用資本化,也就是把費用列入資產負債表的「長期待攤費用」項目。假裝花掉的費用,是一筆屬於公司的資產。雖然也會符合規則,但經常將大筆費用資本化的企業,尤其是資本化理由很牽強的企業,建議多幾分疑問多幾分小心。

在建工程,名字一看就知道是什麼。但如果一家企業的在建工程,老是處於在建狀態,遲遲不轉化為固定資產,通常有鬼。因為一旦轉入固定資產,就要開始計提折舊,會降低當年企業報表利潤。不轉,省了這筆報表上的折舊,會使當期淨利潤比較好看。

而實際上,這個“在建工程”可能已經投入使用很久了。還有更黑的,工程根本就不存在,只是一個偷錢出去的藉口,也就沒法轉固定資產了。這種時候,董事長就在那兒盼啊盼啊:怎麼就沒個地震洪水,或者恐怖分子來扔個炸彈什麼的。好報損失,圓故事啊。

未分配利潤,並不意味著都能拿來分配。企業的投入,無外乎股東的本錢,借來的錢和賺來的錢三種。這個未分配利潤,是賺來的錢,可能以現金形式存在,可能以應收帳款、應收票據形式存在,也可能已經變成房產土地存貨什麼的了。

員工的工資,會算進營業成本裡。而管理層的工資,會算進管理費用裡。至於財務費用,數字為正,說明公司有需要付息的債。數字為負,公司沒債,還有存款。

現金流量表,有兩種編排方法。一種叫直接法,就是我們通常看見的現金流量表,分為經營活動、投資活動、籌資活動三類。另一種叫間接法,一般以現金流量表補充資料的名目,出現在報表附註裡。

間接法是從利潤表的淨利潤開始計算,把淨利潤計算過程中,已經扣除的,但實際不需要支出現金的折舊攤銷和計提準備,加回去。然後再加上出售固定資產帶來的收益或損失,加上存貨生產占用的現金,以及應收款和應付款變化帶來的現金變化,從而得出經營現金流淨額數據。這個數字,和直接法的經營活動現金流淨額,是一致的,只是提供了另一個觀察角度。至於投資和籌資現金流,一看就懂,沒什麼可談的。

最後談談會計操縱。會計操縱通常有三種目標,利潤最大化,利潤最小化,利潤平滑化。非上市公司,喜歡利潤最小化,目的是少納稅。上市公司,除了更換管理層時,可能大洗澡,使利潤最小化以外,通常都傾向於利潤最大化或平滑化。常見的操縱手法有:改變利潤確認的時點,變更會計政策,費用資本化,出售資產,計提準備,虛增下期會退回的當期銷售,改變合併報表範圍等。

這個話題比較大,感興趣的朋友,推薦閲讀馬丁.弗裡德森 (Martin Fridson) 和費爾南多.阿爾瓦雷斯 (Fernando Alvarez) 合著的《財務報表分析》第三版。

財報閲讀,個人覺得基本上就這麼些內容了。之後的工作,就是讀財報,分析財報。財報分析,大體會圍繞著著名的杜邦(DuPont, DD-US)分析法進行的。

杜邦分析法脫胎於一個公式:淨資產收益率=淨利潤/淨資產=淨利潤/營業收入X營業收入/總資產X總資產/淨資產。其中淨利潤/營業收入,看的是產品競爭力;營業收入/總資產,看的是管理層營運能力;總資產/淨資產,看的是企業財務槓桿。

結合企業生意模式,分析清楚產品競爭力,管理層營運能力和財務槓桿,一個企業的優劣勢大體也就清楚了。

雪球》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雪球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雪球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