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有在注意財經新聞的話,很難不發現那些談論目前股市有多高的文章。《華爾街日報》在上週有一篇很好的文章:美國股市會持續破紀錄嗎?細數五項支撐理論。
這五項理論是:
- 股價反映了美國公司的復甦。
- 全球展望良好。
- 美國處於“金髮經濟” (編按:高成長、低通膨並存,利率處於低水位) 的情勢。
- 被動基金使股價抬升。
- 沒有其他的投資選項。
我認為在這份清單中,第一、三和五點是正確的,而第二點和第四點是錯的。還有其他的一些想法,我也認為是正確的。
- 目前的人口年齡分佈使人們想要買進能夠帶來長期現金流量的資產。貨幣政策導致資產價值膨脹,而非貨物價值膨脹。
- 人們過於高估政治和社會結構的影響,認為它們有相當大的力量。
- “雖然還沒有產生笨錢效應 (Dumb Money) ,但是在零售業的波動已經產生了與笨錢效應完全相反的作用。
我不同意《華爾街日報》的第二點,因為強勁的全球經濟除了會使利潤上升之外,資金的成本也會增加。全球經濟能夠使股票上升、下跌或者是保持中立,這端視於哪一項因素比較強勁。
而第四點,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股價的高估並非因為被動投資造成的。在投資組合當中,股票比重的提升,遠比主動/ 被動投資的選擇還重要。當人們在投資組合當中持有越多股票,就會使股價提升。
主動/被動投資對於在指數當中,以及在指數之外的股票的相對價格比較有影響。最明顯的是觀察債券 ETF。ETF 之中的債券相較於其他小型非指數型的債券來說,有著較低的殖利率以及較高的價格。
股票之中,或許也存在著這樣的情況,但要證明並不容易,我之前曾經寫過相關的文章。在短期,如果公司存在於熱門的 ETF 當中,就會因為這樣的趨勢而持續上漲。在某個時間點則會開始出現轉折,因為最終投票機將會變成秤重機。
為何股價如此之高?
因為資訊科技的發展,而使產量增加,而產量則推升了利潤率。此外,在開發中國家,有許多員工,僅得到極低的薪資。
《華爾街日報》的第三點和第五點講的事情幾乎是一樣的。目前的利率處於低水位,這主要是因為通貨膨脹率低,一般的經濟活動沒有那樣的茁壯。也因為如此,資金成本較低,相對於股票和債券的現金流量來說,人們願意付出更高的價格。
會有這樣的狀況,其中一個原因來自於年齡分佈,這也是我在新增的第一個原因之中提到的事情。對於那些將要退休或者是已經退休的人來說,並沒有太多獲利方式讓他們能夠在未來保有相同或者是更高的購買力。
有幾種原物料是可以囤積的,像是黃金。但是絕大多數的原物料都是不能囤積的。因此如果你想要依賴債券較低的報酬維生,並認為通貨膨脹將會升高的話,可以買進債券或者是和物價指數連動的債券。貨幣市場基金能夠讓你的投資保持穩定,也能夠帶來一些回報。如果你想要保護資產,避免受到通貨膨脹的影響,也可以選擇買進股票,並承受資金成本提高的風險。持有房地產也是一樣的,但是需要承受持續增加的貸款利率。
當貨幣政策所增加的每一美元,從被儲蓄轉成被消費時,可能會發生一些轉變。目前貨幣政策所產生的通膨僅影響資產的價格,並未影響貨物的價格。
而在我新提出的第二點,當人們認為股票系統長期能夠維持穩定的話,他們願意在股票當中配置更多資金。目前看來或許是事實,但是它低估了發生交易混亂、戰爭、社會主義復甦以及未來可能更糟的人口年齡分佈。人口縮水的國家,會有較低的資產報酬率。生產效率低落的國家,經濟無法成長。
而我在第三點提到的,可能會有一些爭議。我並沒有看到許多人高喊著“買進股票”。仍有許多人不太信任這個市場。這也是傑森・茲威格 (Jason Zweig) 在近期《華爾街日報》的專欄當中所說的。當我看到人們以作空波動交易策略來賺取報酬時,這讓我感到納悶。就如同之前我所說的,“這看來就像是免費的錢帶給人們的誘惑,只會讓他們的財務狀況更糟”。
那麼該如何是好呢?我的模型指出,現在的市場水位已經很高了。未來它有可能變得更高。過去估值能夠保持在前幾個百分點的時間從未超過三年。如果市場能夠經歷下列的事項的話,它仍然能夠保持健全:
- 普通的迴歸。
- 普通的熊市
- 更多元的板塊/企業表現
未來會發生上述的任何情況嗎?我不知道。現在,我的資產配置風險對我來說並不高,我投資在股票的部份約佔 70% (這對大多數人來說似乎很高,但我已經習慣了)。如果市場估值再繼續升高,達到前 95 百分位的話,我會作一些避險的動作。但現在,我並不願意。(編譯/Ing)
《The Aleph Blog》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