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市場擁有多少家咖啡店算得上是太多了? — 一些研究人員認為,3.3 萬家可能是一個需要注意的數字。
市場研究公司 Mintel 最新發佈的報告顯示,2017 年美國市場的咖啡店數量接近 3.3 萬。作為精品咖啡火起來的主要陣地,過去兩年,紐約、舊金山、俄勒岡波特蘭等人口密集城市地區推動了咖啡館的大量湧現,如今美國市場的咖啡店數量比五年前增加了 16%。
如此繁榮的景象並不完全是一件好事。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是,同行競爭正在變得愈發激烈。當麥當勞(McDonald’s, MCD-US) (McDonald’s) 、Dunkin’ Donuts,以及更多超市都開始提供咖啡,消費者的選擇被分散,開出一家新的咖啡館也變得比幾年前更難了。
當 2014 年 Dunkin’ Donuts 決定在店內供應深度烘焙的咖啡飲品,市場開始認真看待這個星巴克(Starbucks, SBUX-US) (Starbucks) 的競爭對手。2016 年它在美國新開了 297 家店,賣出的咖啡標價 2.89 美元一杯,這個價格也成為被精品咖啡館培養起來的那批新消費者的另一個選擇。
從這張統計可以看到,獨立咖啡館的數量在 2016 年不增反降。一些咖啡店老闆、公司高層和產業人士則開始警告咖啡產業可能要面臨清算。
著名的精品咖啡品牌 Blue Bottle 接受雀巢 (Nestlé) 5 億美元注資,後者占股 68%,並計劃在幾年把店面數量翻倍,從 29 家增加到 55 家,公司還將開發即飲咖啡產品。
這些原本區域性的小型連鎖咖啡品牌如今接受了資本投入開始擴張;而像 JAB 控股公司這樣喜歡咖啡麵包的巨頭則在近年來瘋狂收購咖啡品牌,這類抱團取暖的做法也和咖啡店數量的成長情況相映照:今年美國咖啡店總數年成長率預計為 2%,是近 6 年來最慢的一次,Mintel 還預計,年成長率在未來幾年還將進一步下滑。
一些精品咖啡店開設密集的地區也往往是租金高昂的地方。紐約擁有 1600 多家咖啡店,根據 RentHop 的數據,咖啡店最集中的 SoHo 區月租金高達 4300 美元。而對於更具規模的咖啡店而言,它們可以在談判租金的時候更具優勢,當然,資本本身也是一大限制。
與此同時,一股新的消費潮流正在咖啡市場興起:即飲咖啡。
市場上的大玩家幾乎都在生產自己的瓶裝咖啡,從星巴克 (最早做這件事的公司之一) 、Dunkin’ Donuts 到 Blue Bottle,它們把冰凍的冷萃咖啡、摩卡和拿鐵放到超市和雜貨店的貨架上。
即飲咖啡是咖啡產業目前的成長亮點。市場研究公司 IRI 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 9 月 10 日的過去 52 週,美國冷藏即飲咖啡的零售額成長了 29% 達到 2.89 億美元以上;Mintel 則認為其範圍更廣,如果把常溫的即飲咖啡計算在內,市場規模接近 27 億美元。
今年夏天,一種不用現做即可外帶取走的冷萃咖啡 (Cold Brew) 的流行,某種程度上也催生了即飲咖啡的市場。Dunkin’ Donuts 的 CEO Nigel Travis 說,“人們越來越不耐煩、懶惰。”。
占了全美咖啡門市數量幾乎三分之一的星巴克,也在想方設法賣出更多的飲料。星巴克最近則宣佈,計劃在明年推出新的瓶裝星冰樂、咖啡杏仁奶昔、以及瓶裝冷萃咖啡。
這類創新的開發需要成本,但同時也能夠提高利潤率。
Mintel 的高級食品服務分析師 Caleb Bryant 表示:“對許多咖啡店來說,成長可能都來自一群現存的消費者,賣給它們更複雜、昂貴的飲料。”比如,星巴克的椰子摩卡星冰樂在洛杉磯地區的售價為 4.95 美元,而普通的星冰樂賣 3.75 美元。
在調查過程中,大部分咖啡消費者都對各類創新口味表達出了興趣,分析師也認為,手機點單這類科技創新也是新的市場機會,而這些都不是獨立的小店可以簡單完成的。根據最新的第四季財報顯示,星巴克美國門市的客流已經有 10% 都使用手機點單付款。
不過,那些懂得經營的咖啡店老闆仍然在尋找吸引顧客的新辦法。《衛報》最近報導了英國面臨著類似局面的咖啡市場,報導中提到了一家位於馬蓋特的咖啡店 Mala Kaffe,老闆 Carey Karlberg 最近就在苦思冥想新的口味:下個月開始,她打算在晚上 6 點到 11 店提供帶酒精的咖啡飲料。她還成立了一個 WhatsApp 群,告訴顧客新的營業時間和產品。“你必須用不同的方式做事,提供不同的東西。”她說。
《好奇心日報》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