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投資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基金ETF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全球總經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理財商業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消費信用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保險稅制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房產生活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個人投資者全球資產配置懶人指南(一)
作者 雪球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雪球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雪球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個人投資者全球資產配置懶人指南(一)

2017 年 11 月 27 日

 
展開

資產配置其實就分兩部分:資產和配置。資產就是食材,配置就是食材之間的比例。一個方便實用的菜譜不僅會告訴你選擇什麼樣的食材、怎樣配比,還會告訴你怎樣選擇烹飪器具以及傳授一些簡單的烹飪理念。

不過再次提醒一下哦,投資可是比做菜複雜多了,所以按照菜譜做出來的食物,你不要對口味希望過高哦。還是那句話,這個懶人指南主要是為了幫助普通人糾錯。真正要做出美味佳餚,除了尋求專業投資者的幫助,也想不出其他的辦法。

看看下面我整理出來的五個步驟是不是很合你的心意?

步驟一:樹立適合自己風險偏好的收益預期

至於收益,既不能太貪心,奢望自己能做出像巴菲特 (Warren Buffett) 那樣的美味大餐,也沒必要過於保守,因為你的潛力可能比你想像的要大哦!

具體的收益目標可以通過參考各類主要資產類別的長期歷史收益和未來預期收益來制定。注意歷史數據雖然可以參考,但是不能完全依靠,因為各類資產在不同的經濟環境下的表現有可能完全不同。蒐羅一些專業投資者發佈的預期資產收益數據可以有助於建立向前看的合理預期,以便消除後視鏡 (rear-view mirror) 的認知偏差。

至於風險,既需要瞭解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也需要瞭解自己的風險偏好。每個人的情況都是完全不同的。有些人看上去經濟能力很強,但是他們可能會有很多隱性的負債,其實肩上的擔子很重。還有些人好像只是按月賺點工資,但是可能家裡有經濟援助,房貸早已付清,而且平時開銷很小,這樣的人其實風險承受能力很強。

當然了,不管風險承受能力如何,和風險偏好相比,往往後者更為重要。一個風格非常保守的投資者,你讓他/她把所有的錢全都投到新興市場小盤價值股,導致他/她每天都睡不著覺也是不現實的。

步驟二:瞭解各類資產類別的主要特點

資產類別可以分為主要資產和輔助資產。主要資產就像是魚、肉、海鮮等主料,即資產配置過程中不可或缺的股票、債券、現金等;次要資產就像是配菜,比如股權投資和對沖基金等。我個人的觀點是,普通人是很難接觸到質地上乘的次要資產的,所以除非你有特別的渠道,要不然這些配菜不用也罷。否則很容易因小失大,反而把主料的口味都給攪和壞。

至於主要資產,不要以為它們就只有股票和債券這麼簡單哦。它們各自還可以被細分為很多二類資產 (Sub Asset Class)。比如股票可以按地區、行業和投資風格進行細分,如美國小盤成長股,或者日本大盤金融股等。債券既可以是最最保險的美國國債,也可以是波動性很高的垃圾債或者新興市場債等等。

這些不同的資產不僅風險和收益特徵迥異,往往在組合中所起的作用也非常不同。比如投資股票的目的一般是為了高收益,長期還可以抵禦通脹;投資美國國債主要是為了安全,如果投資按通貨膨脹率調整的國債 (TIPS)還可以直接防止通脹;房地產信託基金 (REIT),是介於股票和債券之間的混合資產門類,也具有防通脹的作用,同時因為其所投房產非常多樣化,還解決了大多數投資實物房產時具有的風險過度集中 (concentrated risks)的問題。

選資產就像選擇食材一樣,雖然確定了做魚,但是具體是選擇淡水魚還是海鮮、以及在哪兒出產,還是很有講究的。

步驟三:建立資產組合、實現資產配置多元化

但凡是地球人都知道,雞蛋不要放在一個籃子裡,所以投資時有必要選擇不同的資產類別建立一個組合。這樣,當一種資產收益不佳時,還有其他資產表現較好,以減低整個組合的整體風險。

這其中最關鍵的一點其實就是觀察各類資產類別之間的相關性 (correlations)。如果兩種資產類別之間的相關性較低,就說明他們是此消彼長的關係。這些相關性的數據也可以在一些公開網站上蒐集得到。但是需要提請注意的是,相關性數據變動很大,所以如果不能做到對相關性數據進行實時跟蹤的話,通過深刻瞭解驅動各類資產的動因,從而推斷資產之間的相關性變動其實更有意義。

至於資產組合建立之後,是保持靜止比例,長期不動,還是每隔一段時間調整一下?

戰略性配置一般不太需要變動,只有戰術性配置才需要進行調整。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因為不擁有建模型和跟蹤市場的的能力和時間,反倒讓選擇簡單化了:就選擇長期靜態配比,並且定期平衡 (rebalancing)。至於戰術調整,其難度較高,需要根據市場機會和投資者的投資理念而確定。

步驟四:儘量選擇低費、高效的投資工具

好了,方法論基本介紹完畢。食材選定了,配比也想好了,那具體該怎樣操作呢?就算是想好了投 30% 的美股,普通投資者又不可能自己去選擇個 50 檔股票,所以沒辦法,還是需要借助基金。

市面上的基金分為兩種:主動投資型 (active investing)和被動投資型 (passive investing)。主動投資型基金的投資目的是為了超越指數,被動投資型基金的投資目的是為了複製指數。不說你也知道,複製容易超越難,所以被動性投資基金的費用一般都遠遠低於主動型基金。如果你覺得面對幾千個基金不僅眼花繚亂而且心煩意亂的話,還不如直接選被動投資型基金,即指數型基金 (index fund)或者 ETF 等等。

不要覺得沮喪,認為自己老是在退而求其次,面對這麼多選擇自己好像並沒有那麼多選擇。你可能有所不知,其實主動型共同基金長期跑不贏市場已經是公開的秘密,這種現象在成熟市場尤其是美國表現最為普遍。所以你雖然因為不會選基金而不得已退而求其次,其實有時反倒是省了費用而且增加了收益,這就是典型的”懶人也有傻福“的道理。

當然了,在某些市場特別是新興市場,主動基金還是比較容易超越市場的,如果選得好,就是扣除費用以後也可以輕鬆超越指數好幾個點。所以在美國之外的市場,我認為借助專業投資者的幫助,還是可以發現一些個別質地較好的基金的。

步驟五:定期再平衡,確保資產組合的風險特點依舊

資產組合建立之後,並不是就完全可以放手。由於各類資產的價格每天都在變動,時間久了就會導致原先設計的資產配比逐漸偏離方向。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最開始一個投資人的股票和債券配比是 60%/40%,但是股票一直瘋漲,最終導致股票和債券的比例變成了 80%/20%,在這種情況下,投資者就應該考慮 80%/20% 的比例是不是遠遠超過了自己的風險偏好。如果是,就應該賣掉一些股票,再買回一點債券,保證該配比回到原先的設定範圍內。

注意,再平衡的主要目的並不是為了追求增加收益 (雖然有很多學術研究證明再平衡長期來講可以促進低買高賣,但是當某種資產類別漲勢特別強勁的時候,再平衡並不一定會促進收益增加,所以在此不強調對收益的作用) ,而是為了確保資產組合始終不偏離投資者可以接受的風險水平,這樣投資者才可以高枕無憂。

雪球》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雪球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雪球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