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世界衛生組織 (WHO) 的定義,65 歲以上的老年人口比率超過 7% 的國家稱為高齡化社會,達 14% 稱為高齡社會,若達 20%則稱為超高齡社會,台灣在 2011 年老年人口比率已達 10.8%,成為名符其實的高齡化國家,資策會並預估到了 2017 年,台灣將有超過 16% 的高齡人口,正式邁入高齡社會。
國家的年金制度改革是新政府最重要的施政項目之一,目前正如火如荼的進行當中,原因就是少子化,高齡化的社會,可以工作繳保費的人口愈來愈少,而沒有工作能力、領退休金的人口數卻愈來愈多。
據統計,退休年金第一層的政府年金會在 2027 年破產,第二層各行各業的企業年金也將於 2019 年到 2030 年間破產,最簡單、最直接的解決之道就是延後退休年齡或將退休俸減少,但要達到讓各界都滿意的公平正義,還有待政府的努力,改革的過程中,不論軍、公、教、勞工各階層在職或退休者無不哀聲嘆氣,其實除了哀生嘆氣之外,我們還有好的選擇,那就是靠自己打造現金流、被動收入的機器。
如果政府退休金減少,勢必得靠民眾自己準備,摩根投信在 2017 年初的調查,國人普遍希望在 65 歲前退休,若以退休後 20 年的花費,每月 3 萬元計算,加計通貨膨脹每年約 2%,保守估計每人需要準備 1500 萬元的退休金。
而花旗銀行在 2017 年 6 月的「國人財富報告調查」中指出,國人預期退休年齡為 60 歲,而且富裕族群認為,累計理想退休金額為 2645 萬元、一般大眾為 1724 萬元,但實際退休金缺口,富裕族群估還差 1099 萬元、一般大眾差 1127 萬元,因此,大家都認為,38 歲即應該著手準備退休金。
其他類似的調查也都認為需要 2000 萬到 3000 萬元不等,隨著醫療科技進步,民眾餘命增長,再加上通貨膨脹,這個數字應該會愈來愈高,但根據調查,卻很少有民眾有及早規劃準備退休金,原因之一也是因為薪資扣除日常生活開銷就已經無多餘之金,要存到千萬談何容易?筆者一向鼓勵年輕朋友們,有做總比沒做好,有多少錢存多少錢,利用投資複利,若干年後,小錢也能變成大錢,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至少已經在正確的道路上了。
相信很多朋友都看過蝴蝶效應 (The Butterfly Effect) 這部電影,這是 2004 年非常賣座的一部電影,男主角在偶然的機會下,發現自己有回到過去的能力,他為了扭轉母親、好朋友和女友的命運,多次回到過去、企圖改變現狀,每一次小小的改變的確造成未來非常巨大的變化,但這些變化不見得都是最完美的,過程中,發生了很多令人意想不到的悲慘的、痛苦的事情,但是男主角不放棄…,當然最後故事的結局是好的,這算是編劇導演給觀眾一點的恩賜吧!
『蝴蝶效應』這個名詞最早是由美國氣象學家洛倫茲 (Lorenz) 在 1963 年提出,他的理論是說,如果在南美洲亞馬遜(Amazon, AMZN-US)雨林有一隻蝴蝶翅膀微小的振動,也許兩周後就會引起美國德州的一場龍捲風,意味著即使微小的變化都能帶動系統長期、巨大的連鎖反應,而筆者想要表達的意思就是,我非常感謝十幾年前的我,努力工作,勵行存股,就是這個小小存股的動作,才有現在的投資成果,達到初步的財務自由,雖然中間的過程不總是順心如意,但透過不斷學習、不斷修正自己的錯誤,只要大方向是對的,最後終將品嘗甜美果實。
如果您相信複利,接下來就是去執行的問題了,在筆者「華倫存股穩中求勝」臉書(Facebook, FB-US)粉絲專頁上,有不少朋友會問我,長期持有股票五年、十年,不害怕股價下跌嗎?
股神巴菲特說:『我從不想在股市中賣出股票賺錢,我買股票時總是假設股市明天就會關門,五年後才會重新開始交易』,這就是手中有股票,心中無股價的意思,會擔心股價下跌可能有幾個原因,第一、你買股票的錢是借來的,是融資來的,所以你會害怕跌;第二、你買的股票不夠簡單易懂,或者說你不夠瞭解這家公司,不明白公司的護城河和競爭優勢,如果你徹底瞭解這家公司,當這家公司的股東,對公司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因為公司努力的經營,每年可以獲取公司發放的股息,又何必擔心股價的波動呢;第三、你可能追高了,人都不喜歡被套牢的感覺,即便是再好的公司也不能付出太高的價格,你也許缺乏的是一種習慣,「當別人恐懼時我貪婪、當別人貪婪時我恐懼」的習慣。
凡此種種,都需要學習,因為「複利」是在不間斷的情形之下所產生的神奇效果,如果您亂買股票,常常小賺大賠,就不會發生「複利」這種事情,所以首要建立正確的投資念,越早開始投資越好,因為時間是站在我們這邊的。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