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斯維加斯當地時間 1 月 12 號星期五中午,麥卡倫國際機場出發區排起長隊。這天,為期四天的全球最大消費電子展 CES 落下帷幕,參會的 17 萬人陸續返程。
“週五,平常這個時候應該是人們飛抵這裡,開始歡度週末了。哪會像現在,車都動不了了,都趕著往城外跑。”送記者去機場的 Uber 司機說道。
機場辦票區,63 歲的俄亥俄州採購商克里·斯馬特 (Kerry Smart) 說他 10 號開展第二天到的,“沒必要趕第一天來,人太多,而東西又沒新意”。斯瑪特經營著一家運動器材商店,這是他第六年來 CES。
受制於整個行業缺少突破,CES 最近幾年都沒有令人震驚的新東西出現。今年 Google 來了,卻也依然沒能改變這情況。它派出的 100 多名身穿白色連體服、頭戴毛線帽的 Google Assistant 工作人員遍佈展區,為經過其合作夥伴的觀眾講解如何使用語音指令控制產品。
(場館內隨處可見的 Google Assistant 員工)
最吸引人駐足的基本都是像 Google 這樣大廠的展區 — Google 扭蛋機、LG (003550-KR) 百塊曲面螢幕組成的電視畫廊、三星 (Samsung,005930-KR) 於主會場過道內佈置的 VR 體驗區。與其說它們展示新技術,不如說是一場場大型行銷活動。
2016 年 1 月的 CES,Facebook Oculus 首次對外展示了消費者版本的虛擬現實頭盔,當時體驗一下需要排隊 4 小時,工作人員甚至鼓勵參觀者去三星的展台,因為那裡根本沒人排隊。
但虛擬現實沒能普及,曾為這個技術搖旗吶喊的祖克伯 (Mark Zuckerberg) 忙著應付關於它誤導世界的質疑,Oculus 過去兩年都沒有再來 CES。並沒什麼顯著進展的三星展台成了 CES 上最火的虛擬現實展台。
另一個 CES 延續數年的趨勢是,車廠和供應商把它辦成了一個談技術的車展。豐田 (Toyota,7203-JP) 、賓士 (Mercedes-Benz,Daimler AG-DE) 、現代汽車 (005380-KR) ,輝達 (NVIDIA,NVDA-US) 、采埃孚 (ZF) 、法雷奧 (Valeo) ,大小車廠、供應商佔據主會場北館,展示各自在電動車和自動駕駛領域的研究。一些還拿出了對未來出行的概念設計。
(豐田 Concpet-愛 i 概念車)
四天下來,我們選了這 34 個值得一提的產品。這裡有自動駕駛接駁車、聲控馬桶、自動疊衣機、安撫患病兒童的機器人……。
它們大多來自小公司和汽車公司。也許它們的目標市場尚不明確、技術實現也存在難度,但至少也是有趣、有新意的。假以時日,有些也會影響你的生活。
無人駕駛還有好幾年,但來了之後會怎麼改變汽車已經有了很多設想
- 可以自己送外賣的無人駕駛車
豐田在這屆 CES 上說自己要從一家汽車公司轉型成移動招車公司。它們宣佈了最新的純電動自動駕駛智慧出行平台 e-Palette,作為對未來移動出行的最新設想。
這是個支持 L4 級別自動駕駛的概念車,今後能用於送外賣、共享汽車、短途接駁、自動售貨或者工廠機器人等多個場景。
(豐田 e-Palette 概念車。豐田希望它被用來送餐、工廠運輸機器人或者迷你公車。)
目前還不清楚豐田是否真的打算製造這些樣式奇特的概念車,只說 e-Palette 仍處在早期概念車研發階段,對於電池性能、續航里程、核定載重和載人等細節參數,現在沒有更多訊息可以透露。
但它已經與少數幾家大公司建立了合作關係以推動這個項目,包括 Uber、滴滴、必勝客和亞馬遜(Amazon, AMZN-US)等已是其啟動客戶。豐田打算在 2020 東京夏季奧運會上對外演示該車型。
- 車既是交通工具又是個人伴侶
繼 2017 年 CES 和東京車展後,豐田又將 Concept – 愛 i 概念車帶到今年的 CES,一輛微面大小,另一輛跟特斯拉(Tesla, TSLA-US) (Tesla,TSLA-US) Model X 尺寸接近。
兩車都是非常早期的概念化設計,使用光線,聲音甚至觸摸來傳達行車訊息。它們的中控只有一個單一的寬屏顯示器。按照豐田的慣例,這樣的車基本是不會進行量產的,可以看作是豐田對電動汽車以及個人出行未來的理解。
(豐田 Concept-愛 i 概念車)
按照豐田的說法,這個系列概念車叫“愛 i”是希望汽車不再是冰冷的機械工具,而是通過人工智慧成為車主的朋友,分析他們的情緒並提出建議,如有必要,還會接管汽車並驅車安全抵達目的地。
- 又一個可以自平衡的摩托車,但這次有點不一樣
上屆 CES,本田展出過可以自己保持平衡的摩托車,這次另一家摩托車大廠 YAMAHA (7951-JP) 也帶來可以自動保持“直立”的概念產品 MOTODROiD V2。
MOTODROiD 的外觀很“未來”,車肚裸露著由六枚圓柱形電池組成的電池包,橙色電纜連接到後輪轂電機,它後懸架的減震器安裝在搖臂下方,這跟傳統摩托車反過來。
電動摩托兩側各有一組纖細的支架用來保持平衡 — 這點跟本田 (Honda,7267-JP) 的做法幾乎一樣,但兩款摩托車的區別在於,本田是在一輛普通的汽油動力摩托車的基礎上進行改裝。
(YAMAHA 設計,可以自己保持平衡的電動摩托車)
工作現場演示是按車頭處的一個按鍵,摩托車電池包下方的腳撐收起,隨後自己保持平衡,工作人員從側邊推它也只是推的那一下使它偏離重心,但馬上就回正。
目前不知道產品的參數和技術細節。每天騎摩托通勤的 Fusillo 說很難相信這種設計會讓人騎著舒服,而且電動摩托車沒離合器,不能換擋,聽不到排氣和引擎聲,“你可是在騎摩托誒,這下好了,你騎車時能聽的就只有風聲了。”
- Panasonic 自動駕駛概念艙
作為特斯拉的電池供應商、並共同投資建立數十億美元的超級工廠, Panasonic (6752-JP) 一直試圖重塑自身,成為高級機車零組件供應商,以逃避包括智慧型手機在內的低利潤消費品的價格競爭。
這次它們帶來 L5 全自動駕駛概念艙。在五級自動駕駛中,動力踏板和方向盤已經不復存在,電腦接管一切,車上沒有人類司機,只有乘客。 Panasonic 的設想是屆時訊息娛樂系統將在旅途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Panasonic 自動駕駛概念艙)
在其概念艙設計中,座位相向放置,側窗和天窗不斷變換出數位內容。 Panasonic 為概念艙準備了“起居室”、“商業”和“放鬆”三種可變配置。
“起居室”配備數位遮陽傘、空氣淨化器、燈光系統。“商業”提供人工智慧和雲端運算和影音會議功能,“放鬆”則是創造一個有香氛的冥想環境。
- 可以透視前車看路況的新技術
法雷奧 MyMobius 人機交互界面,可以根據駕駛員的習慣,提供定製的路線、調整駕駛艙燈光和音樂。這套系統中還有個 XtraVue 子系統,它利用了法雷奧收購的 Peiker 公司的車與車 (V2V) 和車與基建 (V2I) 通訊技術,以及車身攝影機、雷射掃描儀。
如果兩輛車都有 XtraVue 系統,前車可以把自己拍到的畫面實時傳給後車,在後車看來,這個時候前車是透明的,它超車前能獲取更多的路況訊息,進一步提高行車安全。
不過這種技術的實現於需要 4G 甚至今後 5G 網路更廣泛的建立,以及市政更新道路基建,一時還很難看到它商用,現在更多是在有地理圍欄的封閉場地內測試或是某個有相關政策的實驗小城鎮。
- 對身心障礙人士友好的無人駕駛車和配套車站
Local Motors 公司設計了個對身心障礙人士友好的公車 Olli 和對應的車站,它們自備小緩坡,幫助下肢行動不便需要使用輪椅的乘客乘車。
(Olli 無人駕駛接駁車)
通過人工智慧和安裝在車內外以及站點的攝影機、感測器等設備,Olli 試圖瞭解聾啞人士的手語,然後把回答文字傳到車頭和車側的螢幕上。
癲癇患者對光特別敏感,Olli 設想為他們調整光線亮度和閃爍頻率,因為太亮或頻繁閃爍會刺激癲癇發作。車站和車內都有觸摸大螢幕和揚聲器,乘客可以選擇自己想要的服務。如果乘客是盲人,Olli 使用圖象識別技術,把在車窗外“看到”的情景用文字描述給他們。
一位工作人員說他們現正在英國曼徹斯特建造實驗車站,在封閉環境中測試。今後如果商用則會先在英國及澳洲投放。
- 自動駕駛計程車
法國公司 Navya 的 Autonom Cab 是另一款旨在特定區域提供接駁的概念電動車,預計售價 25 萬美元。但它似乎能比豐田和 Local Motors 的概念車更早進入市場,我們在現場看到 Autonom Cab 掛著內華達州自動駕駛車牌。
(Navya 的自動駕駛車)
Autonom Cab 有 10 個雷射雷達、六枚攝影機和四個線性雷達,一趟最多載六人,兩邊各三個人相向而坐。車內有觸控螢幕和顯示螢幕,乘客可以跟系統互動,問天氣、聽新聞、查路線。22 千瓦時的電池大概可以讓它連續工作十小時。
Navya 市場總監 Nicolas de Cremiers 說 Autonom Cab 就是為公共搭車而設,為了保證乘坐舒適度,限速 90 公里/小時、建議時速則是 55 公里/小時。
牆壁也能整出花樣,可以是螢幕也可以是音箱
- 3D投影投影牆
好萊塢盜賊主題的電影中有過這樣的情節,盜賊偷到寶物後在原位放了個 3D 投影,以欺騙攝影機背後的安保人員。
現實中,英國新創公司 Kino-mo 的 HyperVSN 實現了十分逼真的3D投影投影效果。這個看上去像螺旋槳一樣的東西,葉片上佈滿可編程的 LED 燈。工作時,基座內的處理器轉動葉片,並給每個 LED 發送燈光信號,繼而投射出看上去懸空的 3D 圖象。
Kino-mo 去年展出的是單個基座投出的畫像,今年是用超過 20 個基座拼接投出 F1 賽車等圖象,成了一面 3D 投影牆。
但這個產品一時半會兒跟個人消費者基本沒關係 — 一個基座就要 3200 美元,設計出來就是為了給商店宣傳產品用的。
- 可以用語音命令遙控變色的霓虹牆
智慧家居照明生產商 Nanoleaf 的主要產品是由一塊塊面板組成可以觸控變色的燈光牆,用戶通過觸摸打開、關閉它們,還可以改變顏色、亮度。它們可以根據用戶的喜好自由組合形成。
(Nanoleaf)
今年這些產品的創新點在於,Nanoleaf 為它們設計了個支持 Google Assistant 和蘋果(Apple, AAPL-US) (Apple,AAPL-US) Homekit 的遙控器。
這個遙控器 11 面對應 11 個編號,每個編號面都可以預先設置場景或顏色,在蘋果設備或通過任一內置 Google Assistant 的音箱。
如果 1 號面對應紅色,用戶可以通過 “嘿 Google,把牆的顏色設置成紅色 (或 1 號) ”就行了。
- 即是裝飾牆,又是音箱
前面兩個牆都只能用來看,B&O 推出了一款可以聽的牆,售價 4000 歐元。
這款名為 BeoSound Shape 的產品一套由 8 個六邊形貼片組成。其中四個是揚聲器、兩個吸音消聲器、一個放大器,以及一個 BeoSound Core — 同時支持 AirPlay、Chromecast、Spotify Connect 和藍芽的連接中心。
(BeoSound Shape)
不過產品雖然酷炫,但 Shape 並不適合對音質有追求的人。就連 B&O 的品牌負責人 Marie Kristine Schmidt 也說“如果你是一個高度要求的人,我不會推薦這個系統。”
- 可變成 emoji 的電子墨水牆
不是只有五顏六色、花花綠綠的組合才能做成一塊有創意的牆壁。日本公司 DNP 展示了兩個電子墨水 (Eink) “感應牆”,牆體分別靠熱敏感測器和靠空氣感測器在黑白色間轉換。
在熱敏感應牆前,人用手靠近牆壁時,牆壁會檢測溫度變化,菱形 Eink 墨水背板會由黑變白。
同樣,在空氣感應牆面前,感測器受到空氣流過產生的震動,也會控制牆壁變色。當一整堵牆組完時,手在牆上划過的地方會依次變色。
(DNP 公司開發的感應 EINK 牆)
現場工作人員介紹說,現在它們的產品主要用於商場海報和橫幅廣告,然後根據客戶的要求為 Eink 牆編程,變化出對應的內容。有的客戶要求 DNP 把牆設計成 emoji。
另外,現場還有一位模特穿 DNP 提供的 Eink 衣服,用一節 AA 五號電池驅動,可連續運行三天。不過 DNP 說這主要是用來炫技的,“這麼穿出去誰會舒服啊……”
Google 首次自己來 CES 搭展台,為了搶亞馬遜的生意
- Google 帶著語音助手來了
車身貼著 Hey Google 字樣的單軌列車、10 米高的 Google 扭蛋機、兩層樓高的 Google 滑梯,統一著裝、穿梭於各展區的 Google 工作人員。
(放置在主會場外的 Google 扭蛋機。這是當地時間 1 月 5 號,工作人員正在布展。)
參加 2018 年 CES 的人很難不注意到 Google。搜尋巨頭這麼顯眼的亮相賭城,就是為了跟亞馬遜 (Amazon,AMZN-US) Alexa 在智慧家居市場中競爭,它已經與 15 家公司合作製造新的無線音箱和家用電器。
(像這樣的 Google 廣告牌在本屆 CES 上隨處可見)
比如 LG、聯想 (0992-HK) 、 Sony (6758-JP) 和 JBL 都將 Google Assistant 整合到電視機中。 Sony 展廳的西北角專門有個功能演示區,每 45 分鐘進行語音命令控制燈光、電視、門鈴等物件的演示,一切都通過內置 Google Assistant 的無線音響完成指令收集、傳遞。
但是 Google 這麼做暫時還無法在短時間內追上亞馬遜 Alexa,後者在智慧助手領域佔據 70% 的市場份額。
- 亞馬遜把虛擬一鍵購物工具 Dash 做到了冰箱裡
亞馬遜除了靠 Alexa 搶佔智慧家居市場外,用來一鍵買東西的 Dash 按鈕也成了它的工具。
亞馬遜發佈了 Dash 的虛擬服務版本 (Virtual Dash Button Service,VDBS) ,它是一種軟體開發工具包 (SDK) ,可以讓第三方廠家在帶有螢幕的連網設備上放置虛擬 Dash 按鈕。
例如,惠而浦 (Whirlpool,WHR-US) 已經宣佈,將在其連接的冰箱上增加亞馬遜的虛擬 Dash 按鈕,以方便消費者直接從冰箱的液晶顯示螢幕重新訂購食品。
科勒對於未來智慧廚衛的設想,暫時都集中體現在 Konnect 系列產品上。通過亞馬遜語音助手 Alexa、Google 智慧助手 Assistant 以及蘋果智慧家居系統 HomeKit 提供的技術支持,這個系列中的淋浴器、浴缸、抽水馬桶、鏡子及水龍頭都具備聲控或感應功能。
(科勒 Alexa 鏡子)
只需發出“Alexa, turn lights to 100% (Alexa,把燈光調亮到 100%) ”的聲音指令,鏡子的 LED 光帶就會自動切換到最亮的模式;雙手抱著嬰兒的父親說一句“Pour eight ounces (倒 8 盎司水) ”,水龍頭就能噴出相應的水量;淋浴系統的水溫、水壓、蒸汽、燈光與背景音樂均能利用聲控技術調節。
除此以外,水龍頭、鏡子、浴缸以及兩款智慧馬桶 Touchless Response 和 Numi 均設有感測器,分別具備監控用水量及漏水量、啟動夜燈模式、自動灌滿浴缸、感應手勢自動沖水,以及在有人靠近時自動啟動馬桶底部的暖腳設備並加熱坐墊等功能。
不過在現場,我們聽到了不止一個人問:我就去個衛生間而已,哪那麼多事非得用聲控命令解決?
它可能適合一些上肢殘疾的消費者。但如果一個人能使用雙手去完成某些操作,為什麼要花費比普通家用設備更高昂的價格去購買智慧家居產品?
- 一個自動疊衣服的機器人
美國新創公司 Foldimate 的這個新產品,看起來像是一台飲水機或者小型冰箱,其實是一個整合了熨燙和摺疊衣服的機器。
2016 年 Foldimate 就已經展示過他們的原型機,當時的版本略顯笨拙,需要把衣物垂直掛在頂端的架子上。
(Foldimate 疊衣服機器人。現場看到的、包括圖中這台,都是模型,並不能工作。)
這款新版本做了改良,把衣物從頂部平鋪塞進去,機器會識別出衣服的類型,之後據此開始高溫熨燙和摺疊,最終一件件碼放整齊落在底部的抽屜。期間你也可以添加衣物柔順劑、芳香劑等其他東西。
Foldimate 表示 Foldimate 一次可以摺疊 25-40 件衣服,一個流程耗時 2-4 分鐘。它可以勝任襯衣、牛仔褲、圍巾這樣單薄的衣物,但一些大件比如大衣外套恐怕就不行了。
不過這個動態的過程僅僅出現在影音裡,我們在 CES 現場看到的 Foldimate 還僅僅是概念展示,機器的入口和出口塞了幾件衣服,但設備並沒有啟動。
一台 Foldimate 定價 980 美元,這差不多是一台中高檔全自動洗衣機的價格了。在 CES 上 Foldimate 已經拿到超過 8000 個訂單。
- 能通過語音命令查膚質的鏡子
一個鏡子能做多少事?
我們在 CES 的展台上體驗了一台能夠測試皮膚狀態的智慧梳妝鏡 HiMirror。
本身它是一台帶有 LED 燈的梳妝鏡,可以在化妝的時候看得更清晰,如果你在這台鏡子前自拍的話,效果也會更好。這是所有帶 LED 燈的化妝鏡能做到的事。
(Hi Mirror 檢測皮膚狀況的鏡子)
HiMirror 最大的賣點是位於鏡子上方的那枚攝影機。當用戶站在鏡子前,這枚攝影機可以拍下照片,自動分析你的皮膚狀態。為了保證測試的效果,用戶最好是素顏,同時摘下眼鏡、露出額頭。所以它更適合的場景是家用,每天早上起床的時候隨手檢測一下。
它可以自動檢測人臉上的黑斑、紅斑、皺紋、細紋、黑眼圈等。HiMirror 的工作人員告訴我們,這是他們自己研發的算法,原理是把臉分割成幾萬個網格,拍照然後掃描每個網格的紋理,從而得出類似 T 區黑斑 4%這樣的結論,從而判斷用戶的皮膚狀態。
用攝影機來測試皮膚狀況也並不是最新的應用,美圖最近發佈的 AI 測膚的功能,是利用手機前置攝影機打開閃光燈拍照,利用其人工智慧算法來檢測皮膚狀態。在 CES 現場我們也看到嬌生(Johnson & Johnson, JNJ-US) (Johnson & Johnson,JNJ-US) 旗下的護膚品牌露得清發佈的 SkinScanner,那是一個用於手機的攝影機,也是通過拍照來測試皮膚狀態。
如果說區別,那就是各家的算法不太一樣。不過各家都說自己的最準。
- 三星 146 寸模組化 Micro LED 電視
1967 年第一屆 CES 的參展主題限定在電視機、收音機、留聲機等幾樣類型,所以整場展會的主角是電子娛樂產品,主要亮點是電視機整合電路的發佈。
51 年過去,各種新奇古怪的東西出現過在 CES 展館內,但電視技術的更新仍是 CES 最被人關注的亮點之一。
三星帶去了 146 英吋的模組化 Micro LED 電視。這款被稱為“牆壁” (Wall) 的電視機使用微米尺寸的 LED 單獨發光源,因此不需要背光。
跟一整塊的 OLED 相比,MicroLed 模組化的特點使三星可以根據客戶需求造出相應尺寸的電視,而且在應對一些特殊尺寸,比如特別巨型的螢幕時,不用擔心切割工藝問題。
三星在現場拒絶回答技術問題,也不允許拍照,只是說今年三月會舉行發佈會正式宣佈該產品。
這些產品跟健康有關
- Aurasens 音樂按摩椅,跟隨音樂節奏搖擺起來
一把椅子也能提供“沉浸式體驗“,這是法國公司 Aurasens 要做的事。
CES 上這家公司展示一台跟隨音樂律動的按摩椅,從外形上看它和商場裡那些按摩沙發一模一樣,但是啟動之後大有不同。
(按摩力度隨著音樂節奏變化的按摩椅)
椅子內部 32 顆按摩滾珠會完全依照音樂的節奏震動,Aurasens 會定製一批歌曲,編排對應的按摩節奏,這份歌單每月更新,所以理論上你不能拿著 iPhone 直接接入椅子邊聽音樂邊按摩。
戴上降噪耳機和眼罩,跟隨音樂的跌宕起伏享受按摩力道的大小變化,好像是一場後背上的交響樂。不過要享受這樣的服務並不便宜,Aurasens 定價 2 萬美元,實在是太貴了。
- 助眠耳機幫你睡的安穩
播放白噪音已經被證實可以幫助人放鬆、促進睡眠。有一些 app 可以播放舒緩的聲音,硬體廠商也在另外的角度開發了一些小配件。
法國公司 Rythm 展示了名為 Dreem 的頭部綁帶,睡覺的時候套在頭上,它會通過骨傳導耳機播放白噪音。
(Dreem 助眠頭帶)
聲音不用手動調整和關閉,當你睡著的時候,Dreem 實時監測大腦腦電波活動,據此調整聲音的大小和強度。
它也有鬧鐘的作用,設定好時間範圍,它只會在監測到淺度睡眠狀態下用聲音喚醒,一定程度上這讓起床更容易一點。
這一切的目的是為了促進人的深度睡眠。Rythm 表示用上這個頭帶,深度睡眠時間會提升 32%。
另外飛利浦也在 CES 上推出了一個類似的頭帶產品 SleepSmart。
(飛利浦 SleepSmart)
- 裝了全向輪的代步車
Whill 的電動輪椅在獲得過去年 CES 的最佳無障礙技術獎 (Best Accessibility Tech) ,今年它們推出更輕便、外形更簡潔的 Model Ci,售價 4000 美元。
Ci 使用鋰電池,一次充電可行駛 16 公里,最高速度為每小時 9 公里,大概兩倍於正常成年人步行速度。它能拆成三個模組化組件,放到汽車後備箱然後到目的地再拿出來裝好使用。
它兩個前輪採用全向輪 (Omniwheel) 設計,每個輪子包含 24 個獨立的滾輪,可以讓椅子向任何方向移動,原地畫圈也可以。左扶手是三檔變速和停止桿,右扶手是控制方向的八向搖桿。
在我們的實際體驗中,Whill 幾乎沒有任何上手難度,在工作人員的建議下我們先用一檔速度熟悉操作,然後用二檔速度趟過石子路面。由於場地大小和過往人流關係,我們沒有試三檔速度。
不過,Whill 的工作人員說他們不會把 Ci 稱作“輪椅”,而是定義成“個人輕便代步工具”。因為新型號速度更快、操作也更靈活,殘障人士一般通常缺乏力量,在一些顛簸路面可能翻車。
我們在測試時沒有這種感覺,但 Whill 的目標客戶,老年人群就說不定了。
一些新相機,都不是參數流
你在什麼情況下會用相機拍照?圖片社區 Flicker 2017 年的報告顯示,智慧型手機佔據拍照設備數量的 50%,單反 33%。iPhone 又一次上榜成為最受歡迎的照相設備。
今年的 CES 上,老牌相機廠商希望我們找回一些有關相機的記憶,走起了復古風。
- Polaroid 又出新相機
Polaroid (PRD-US) 成立於 1937 年,這家老牌拍立得相機品牌伴隨著數位化浪潮,業務幾經瓜分、出售和破產。2017 年 5 月,The Impossible Project 公司收購了 Polaroid 和它僅剩的數位相機業務,推出一個新品牌 Polaroid Originals。
這讓 Polaroid 更像是一個來自時尚業的潮牌,出售的東西也依然在消耗 Polaroid 過往知名的設計元素。
(Polaroid One Step 2)
這次 Polaroid 在 CES 上展出新款 OneStep 2 拍立得相機,造型和 40 年前推出的 OneStep 一模一樣,官方也用 “經典回歸” 來給這款拍立得打廣告。
OneStep 2 相當於經典款的數位版,支持 USB 充電,搭載了一顆高質量攝影機,支持 0.61m 至無限遠對焦機身上也配備閃光燈、提供自拍功能,內置的充電電池單次充滿工作 60 天。一台 OneStep 2 售價 99 美元。
- 柯達(Kodak, KODK-US) (KODK-US) 膠片掃描設備,KODAK SCANZA
同樣試圖復活經典的還有柯達。
這家曾經的膠片巨頭在 CES 上展出了一台小型膠片掃描機,KODAK SCANZA,膠片不經沖洗就能轉化成數位格式。
這個花盆大小的設備有塊顯示螢幕,附帶 HDMI 輸出、USB、SD 卡槽等藉口。從底部塞入膠片後,設備掃描其中的圖象,顯示在顯示螢幕上,然後你能通過 USB 線傳輸到 PC 上,或者存儲在 SD 卡中。這就相當於膠片的沖洗環節,只不過變成了數位圖片。
柯達一直在試圖復活曾經的膠捲業務,去年有媒體透露柯達即將復產 Ektachrome 系列膠捲,面向小眾的專業攝影市場。這是柯達 40 年代推出的產品,2012 年停產。
不過在數位化的浪潮裡柯達可能不太適應了,就比如 KODAK SCANZA,這個倡導復古的設備本身同樣復古,它並不支持無線傳輸。
- 柯達 360 度人像掃描儀
除了復古,柯達也在 CES 上展示了前沿技術 3D 掃描。
這是和美國新創公司 Twindom 的合作產品,後者是一家 3D 掃描技術公司,專門為個人構建 3D 虛擬形象。
這次和柯達的掃描儀是一個便攜式攝影棚工作站。影棚的相機、佈景都可以隨時拆裝移動。套裝中包含 89 個相機感測器、25 個 LED 投影儀感測器、16 個 LED 燈條等裝置。
(Twidom 利用柯達技術王設計的 3D 全身掃描儀)
搭建的環境最好避開陽光直射,30 分鐘就完成所有配置,搭好後裡面足夠站得下兩個人。
利用 Twindom 的技術,人站在裡面可以完成高分辨率的全身 3D 掃描,0.25 秒的速度就可以完成掃描過程。
之後你可以獲得一張 3D 照片,用於在社群網路分享。或者選擇柯達提供的 3D 列印業務,給自己的形象列印出一個模型,1-2 週內可以收到。
還有四個形態不同的機器人
本田公司這次帶來了 4 款機器人產品,命名為 3E 系列,代表著能力、體驗和同理心 (Empower Experience Empathy) ,號稱都配置了自動導航的功能,其中 2 款都可以用來運輸重物。
3E-D18 基於本田的 ATV 底盤開發,配備了 GPS、定製的軌道,四輪驅動的電動,可以用於建築、消防、搜救等需要運重物的環境。
另外一台 3E-C18,採用了模組化的設計,車上的電池可以被拆下來。出場的時候,機器人前面的螢幕顯示出 HELLO 字樣,很快又做了眨眼的動作,但更多情況下是兩個圓眼睛。本田在官方網站說,該機器人可以用來銷售商品,做廣告。
(3E-C18)
3E-B18 是專門針對老年人和殘障人士。它可以在爬坡過程中保持坐位的水平,添加附件後,可以轉成行李車或者嬰兒車。
另外一台本田 3E-A18,本質上是針對家用。帶螢幕,有著較為柔軟的外部皮膚的 3E-A18,被本田看作是“邀請人們觸摸或者擁抱機器人”。本田稱,3E-A18 通過攝影機可以識別用戶的表情。
這些產品都採用模組化設計,可以快速更換零組件。
- 迷你編程小機器人
創立於 2015 年的 Ozobot 公司帶來了升級版的 Evo 小型機器人,售價 90 美元。
兩種玩法,一種是編程路線,用貼紙和一些標記就可以設定路線,讓 Evo 轉彎、掉頭或者是直行。這是 Ozobot 開發的一種特殊的圖形化編程工具 Color Codes。;另外一種是將其握住,然後用手指來指引 Evo 跟隨。
他們的產品進入到了 1 萬個教室內,目前總共有 27 種不同的形象,例如機械狗、獨角獸、漫威英雄等。
- 復活的 Sony Aibo 機器狗
1990 年代以來,Sony 跟愛寶公司 (Aibo) 合作開發的機器狗是大概是互動玩具界最著名的 IP 了。現在,Sony 新的機器狗來了。它們正在與愛寶公司展開合作,復活這一經典玩具。
(新 Sony 狗)
新版 Sony 狗 Aibo 的頭部、下巴和背部有觸摸感測器,不同力度的撫摸會得到不同的響應。全身 22 軸的設計,使 Aibo 行動更靈活。它的眼睛是用 OLED 做的,可以眨眼、轉動,鼻子上還有一個攝影機,用來識別家庭成員。價格 19.8 萬日元。還是挺貴的。
- 一個用來安撫患病兒童的機器人
小朋友的世界似乎理應是五彩斑斕的。他們無憂無慮,跟父母、親戚、同齡人一起肆意玩耍。
但總有不幸的事情降臨到一些小朋友身上,他們可能很小就罹患重病,整日待在醫院,睜眼第一件事就是配好當天吃的藥或者給自己的生命倒數,怎麼聽都很喪。
機器人專家 Aaron Horowitz 和他的公司開發了機器絨毛鴨 Aflac。
(治癒系的機器鴨)
它的臉頰、翅膀下方和背部共有五個觸摸感測器。小朋友跟它依偎在一起的時候,小鴨子會用“嘎嘎”聲快樂地回應。
它胸口裡還附帶一個配件包,裡面都是可以近場感應的標籤包。孩子們可以將任何一張表情符號標籤放到鴨子的胸口,以表達他們當天的感受,而鴨子會用快樂的唧唧聲或痛苦的呻吟模仿他們。
現在,Aaron Horowitz 正致力於為全美各地被診斷患有癌症的兒童免費提供小鴨子,亞特蘭大癌症治療中心將會是第一個合作方。
這些小東西 (有些也不是太小) 也值得一看
- 可以在機場當作代步車的登機旅行箱
在 CES 現場,Modobag 智慧行李箱已經銷售出去了數百隻,這是一個帶輪子會跑的箱子,9 公斤左右,拉出拉桿瞬間變身一台小型電動車,騎上去就就能應付機場裡需要趕時間的路程。
(行李箱摩托車)
Modobag 的工作人員說其行李箱使用 NanoSafe 電池,該電池用納米鈦酸鹽材料以替代石墨材料而達到更好的熱穩定性 ,不易起火爆炸,得到了美國運輸安全署 (TSA) 的認證,在美國可以免託運,作為手提行李帶上飛機。
Modobag 的室內速度為 5 英里/小時,室外速度則可達到 8 英里/小時。充滿電之後,這只箱子的續航里程是 8 英里,僅需 15 分鐘就可以充滿 80% 的電。另外,車身上還有 USB 插口,你也可以在旅行中,使用它為自己的電子設備充電。
從我們在現場體驗的情況來看,除了擔心箱子的存儲空間不太夠,更擔心的還是,雖然 Modobag 宣稱自己得到了認證,但是按照現在越來越嚴的安檢管理,很有可能它還是會在安檢那裡被攔下來。
一台 Modobag 不便宜,目前眾籌價格 1495 美元。
- 螢幕下指紋識別技術有了實際產品
vivo 在 CES 上有一塊不到 2 平方米的展位,展示了識別技術解決方案公司 Synaptics 提供技術的螢幕下指紋識別手機。
一整塊 6.43 英吋 OLED 螢幕覆蓋工程機正面,沒有 iPhone X、Essential Phone 那樣的劉海。在接近傳統正面指紋識手機的 Home 鍵處,有一個常亮的指紋圖標,用來提示用戶把手指放到這個位置上完成解鎖。
螢幕下光學指紋的錄入方式仍然是多次按壓錄入,分兩階段完成,第二階段提示用戶將指紋邊緣訊息錄入,每次錄入都有線下馬達的震動反饋。不過 vivo 的錄入次數比應用傳統電容式指紋的手機,比如三星 Galaxy S7 Edge 或 iPhone 7 要多。
從我們現場的體驗來看,手機解鎖進入主螢幕大約要 0.7-0.8 秒,比 iPhone Touch ID 慢。但由於 iPhone 解鎖時有過場動畫,所以看上去兩者解鎖速度差不多,vivo 取巧了。
Synaptics 的指紋識別方案是感測器接收到手指的壓感信號,然後從螢幕下射出藍綠光、打到手指肚,將指紋紋路訊息反射到接收感測器上進行識別比對,從而完成解鎖。手指潮濕情況下的解鎖成功率下降很多,有點像蘋果第一代 Touch ID 的表現。
vivo 表示 2018 年會生產“數百萬台“螢幕下指紋識別功能的手機。以 vivo 慣常的產能,這是個非常小的數字。
- 高清晰度的口袋掃描儀
免費的手機應用也可以掃描文檔,為什麼要買一個價值 300 美元的掃描筆呢?法國公司 7Next 在 CES 上展出新產品 Pup Scan,這支筆的賣點是“One Click (一鍵化) ”。
Pup Scan 掃描筆高 13.5 釐米、寬度 0.36 釐米,完全可以放進口袋。筆的一端是一顆攝影機,搭配兩顆閃光燈和雷射發射器。筆的側邊還有一塊小小的觸控螢幕。這裡用來選擇工作場景,掃描完畢的文件去到哪裡。可選項有 Airdrop、郵件、雲端、各種社群網路。
(Pup Scan 手持掃描儀)
舉起筆身對著等待掃描的文件,它會投射雷射四條雷射線條框出掃描區域,上下左右調整一下,按下另一端的按鈕,掃描完成。除此之外就不再需要其他操作,文檔會自動飛到你之前選定的位置。
Pup Scan 表示除了方便,他們的圖片效果也要好於智慧型手機。目前 Pup Scan 正在 Indiegogo 眾籌,已經超過目標金額的 3 倍。
- Sony Xperia Ear 開放式耳機
降噪耳機能讓你與世隔絶,但 Sony 打算反其道行之,不讓耳機阻擋外界的聲音。
此前已經有包括 Sony 在內的耳機廠商在耳機上安置麥克風,CES 上 Sony 展示的一款概念耳機 Xperia Ear,卻用了最原始的方法 — 把耳機掏空留出一個孔,塞入耳朵的揚聲器變成圓環,外部聲音和耳機聲音會同時進入耳朵。
Sony 認為,這樣一來人們就能在配戴耳機的同時毫無障礙的和人交流,不必擔心聽不到。
當然不能期待這樣的耳機會有多好的音質,這也不是 Xperia Ear 的初衷。 Sony 的這款概念產品是想給大家提個醒,在浸入音樂世界的同時不要完全脫離現實世界。
實用一點的話,過馬路、騎車、來到陌生地可能都需要這樣的耳機。
只不過樣子有些離奇,因為是副無線耳機,鏤空的耳機還連接著一塊裝有電池和藍芽連接裝置的方塊,扣在耳朵上怎麼看都有點奇怪。
封面來源:https://goo.gl/VTKZAh
《好奇心日報》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