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再復興 智慧服務成新關鍵字
作者 雪球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雪球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雪球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聯想再復興 智慧服務成新關鍵字

2018 年 4 月 1 日

 
展開

回歸聯想 (0992-CH) 不到兩個月,聯想集團執行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劉軍向外界展現了強大的執行力和變革魄力。2017 年 8 月 18 日,一場由劉軍主持的高管溝通會在內部召開,從目前已流出的聯想內部微信《被十次掌聲打斷,818 軍哥到底說了啥?》來看,這次會議的重要內容是介紹聯想中國戰略,鼓舞員工士氣,重拾企業文化。

2017 年 8 月 18 日,恰逢劉軍回歸聯想接近 100 天,而這也恰好趕上第一季財報業績發佈,多種因素綜合在一起,有點意味深長。但不破不立,聯想中國的復興也會從這次的內部溝通會上開始。

智慧將是聯想復興的關鍵字

復興,從來就不簡單。在過去的歲月裡,我們看到了無數曾經站在世界之巔,卻因錯失投資機會從此一蹶不振的巨頭。但對聯想來說,這家公司仍有機會。

在會議的一開場,劉軍提到:“在我肩負使命重回團隊 90 多天裡,每一天我都在問自己,我們向何處去?我們應該如何做出改變,聯想中國應該如何破局,如何重新回到成長的巔峰?”

作為全球主要智慧硬體企業的聯想,實際上天生具備入口優勢。聯想每年銷售的智慧設備數量超過 1 億 5000 萬台,在中國市場更是最大的 PC 企業和全智慧硬體提供商。而聯想這個品牌在中國也有幾十年的長期積累,有非常深厚的用戶的基礎。

聯想“復興之戰”必須要充分發揮固有優勢。而作為是一家客戶驅動的 IT 企業,它的復興要以客戶為中心,在行動網路成為智慧網路的過渡階段,聯想的復興則離不開“智慧”這個關鍵字上。

1. 萬物智聯的智慧

作為一家在 PC 產業創造了中國輝煌的硬體公司,聯想正視全球 PC 銷量下滑帶來的產業問題。在當前產業背景下,它需要大氣魄和宏觀視野,立足於現有業務佈局,重構一個新的業務群落,而智慧網路時代的到來則為聯想帶來了新的機會。

隨著智慧網路時代的到來,智慧設備會越來越多,過去一年智慧家居的全球連接為 90 億個,而這個數位在未來五年將攀升到上兆個。如此龐大的市場潛力,這自然也是聯想的契機所在。

在 2017 年 8 月 24 日召開的聯想創新科技大會上,聯想對外進一步展示了一系列,針對不同用戶和使用場景的創新技術和人工智慧應用。全球首款擁有視覺識別功能的智慧音箱 SmartCast+、聯想自主研發的全球領先的 All-in-one 混合現實智慧眼鏡 daystAR 晨星(Morningstar, MORN-US)、可實現“刷臉”查看手機資訊的虛擬智慧助手 CAVA 咔哇、聯想智慧服務機器人等。

而針對目前市場上使用者面臨的設備多、應用多、服務雜、不協同等現狀的困擾,聯想還計畫將於 9 月底上市的“智慧聯想”應用。該應用是跨電腦、手機、平板、智慧電視、智慧音箱等設備的終端應用程式,可以説明使用者展示所擁有的智慧設備,管控多種類型設備,管理各類服務,以及説明使用者實現服務及內容在不同設備間的協同、切換。

這些產品和服務的推出不僅使得聯想在中國人工智慧領域處於領先地位,更幫助這家公司打造了一張智慧物聯網。透過聯想既有的產品優勢引領智慧製造,將聯想的邊際擴張。未來的聯想已不再是一家 PC 公司,還是一家為用戶提供智慧生活體驗的企業。

2. 線上線下聯動的智慧零售

“新零售(3085-TW)”這個關鍵字相信大家並不陌生,而這背後本質是線上市場加速放緩、使用者體驗和購買場景需要打通趨勢下,企業希望透過大數據和網路重構“人、貨、場”等全新的管道形態,其中最重要的一環實際上來自線下管道對用戶場景化體驗重構。

聯想的核心消費業務主要是 PC 和手機,再輔助一些其他的硬體產品,這是聯想利潤最重要的來源,所以在新零售時代,聯想也必須進行相應的變革。

聯想的智慧零售不止限於線下場景重塑,新零售對傳統零售的衝擊主要還在於滿足消費升級的個性化需求,所以這需要對製造業進行重新定義。在人工智慧推動製造業升級過程中,聯想也在不斷提高自身 PC 製造業務的智慧製造水準。

如今聯想旗下的 ThinkPad 系列產品的個性化定制率已超過 70%,處於產業領先水準。在今年 6 月,聯想單月產值已突破 65 億人民幣,更是成為中國智慧製造領域的標杆,以及全球消費電子製造領域的領跑者。

聯想在智慧製造領域已建立了強大的優勢,相信未來,聯想將為消費者提供滿足更多個性化需求的定制化產品。

3. 無處不在的智慧服務

其實智慧網路的這一場景,實現起來有個前提,那就是需要產業鏈中的各個要素加以有效整合,融合出新的東西。

以設備為例,未來的設備將不再只是一款設備,而是服務及內容的承載中心,一台設備能跑人工智慧,但卻沒有人工智慧可用,那麼這台設備仍是無用的。設備為內容和服務預留了介面和承載能力,服務能力跟不上就等於零,表現不出最大價值。

基於此,聯想又推出了智慧服務的構想。在劉軍看來,“所謂智慧服務,核心就是應用人工智慧技術,在全場景、全流程、全生命週期為使用者提供周到服務。”上一季,聯想 IDC 資料大客戶業務已在 PC 上市場佔有率創下歷史新高,市場佔有率達到了 57% 以上。而除了從 PC 出發,聯想還希望更多的去拓展產業解決方案,拓展專業的服務,比如桌面外包等等的專業服務,透過這些服務聯想希望能與客戶關係更加深入。

如今聯想還研發出了聯想智慧服務 Smart Service、聯想智慧情境引擎等 AI 產品,説明企業進行數位化轉型。

聯想智慧服務 Smart Service 是一個服務機器人,Smart Service 透過學習了數以億計的問答對話,能夠主動學習使用者的歷史使用資訊,提供個性化服務;而聯想智慧情境引擎 LCE,則是 PC 產業第一家透過人工智慧升級服務的產品。它基於 AI 技術,可以讓聯想電腦透過 50 多個感測器,即時感應用戶的使用場景,並透過大數據,對使用者的使用習慣進行深度學習,從而為客戶提供“想你所想”的服務。

4. 推動價值鏈資料智慧轉型

熟悉聯想的人知道,2013 年,透過收購 IBM (IBM-US) System x 業務,聯想進一步強化了在資料中心業務上的能力。與此同時,聯想自身也在經歷數位化轉型,從一個硬體供應商向大數據、人工智慧、雲端計算等服務能力上提升,這些能力同時也為聯想電腦、智慧手機等業務提供技術支撐。

如今聯想已成為國內最大的製造企業資料集群,擁有超過 12PB 的資料,這個資料規模僅次於 BAT;同時聯想在全球有 9 個資料中心,超過 2000 台伺服器。

作為全球最齊全的終端設備提供商,聯想擁有全球最大的終端使用者和企業後臺的用戶群,而每台使用者設備都是一個大數據入口,這就意味著,聯想每天都在透過不同終端設備產生 30TB 巨量的使用者資料,每天處理的資料超過 150 億條。

用聯想巨型資料庫訓練出來的機器人,其能力是競爭對手所無法比肩的。而運算速度更快,服務品質越好,倒推聯想賣出更多的設備,由此形成一個完整的閉鎖系統。“聯想是世界範圍內少數幾家把閉鎖打通了的公司之一,這是非常核心的優勢。”

截止目前,聯想大數據業務已經持續了 6 年的戰略投入,自 2011 年起開始打造統一的大數據整合平臺,已經形成了點對點的產品優化體系、使用者經營體系、業務決策支援預測體系,推動了全價值鏈的資料智慧轉型。而借助於領先的大數據技術和科學管理方法,聯想也能為合作夥伴提供專業、高效、點對點的優質服務。

5. 智慧化人才的底層佈局

當然聯想想要完成智慧化轉型,這離不開人才的佈局。在不久前從 Lenovo Tech World 上,楊元慶宣佈,聯想在 3 年之內要在人工智慧領域投入 12 億美元,確保聯想在第三波上有後勁。

而在聯想集團首席技術長 (CTO) 芮勇的牽頭下,今年 3 月聯想人工智慧實驗室成立,如今該實驗室已有 100 多名研究員和工程師,一方面負責核心技術的開發工作,包括語音技術、電腦視覺技術、機器學習等,一另方面負責將核心技術產品化。此外芮勇還挖來了德國人工智慧研究中心,技術領袖徐飛玉博士加盟聯想,作為副總裁負責聯想研究院人工智慧實驗室的研發工作。

此外聯想還構建了三級研發體系:事業部、研究院和創投集團。在智慧化浪潮來臨前夕,聯想已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聯想的復興是一場全方位的“戰役”

就目前而言,聯想的業績不盡如人意,但這些都是暫時的,從聯想各方面展現出的活力來看,聯想復興可期。

劉軍回聯想後的這一個多月,主要是在把脈,悶頭做功課。在他看來,聯想真正要想實現品牌的復興,“需要從每一個人做起,需要在場每一個人從我做起,每一個人都需要成為聯想品牌的代言人。”而關於聯想所急需的二次創業精神,劉軍則提出“雙手沾泥”,“我不希望我們的老闆變成精神領袖。”他幽默地說,“我們是企業,不需要那麼多精神領袖!”

在會議的最後,劉軍回顧了聯想過去的輝煌,然後感慨到,“振興聯想大業的重任在各位肩上,每個人都責無旁貸,讓我們一起出發,為聯想中國的復興而戰!”我們可以看出一個老聯想人的那份創業熱情。而一段段感動人心的話,也贏得了現場數十次掌聲,更讓人刮目相看,讓人看到劉軍回歸之後,聯想中國的轉變。

面向未來,聯想全方位做好了準備。

雪球》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雪球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雪球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