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投資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基金ETF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全球總經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理財商業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消費信用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保險稅制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房產生活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Apple(AAPL)服務業務為未來策略重心
作者 Roger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股感知識庫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Roger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Apple(AAPL)服務業務為未來策略重心

2018 年 11 月 23 日

 
展開

上次我們談到 Apple(AAPL-US)倚靠服務轉型的目標短期內不可行,然而具體狀況是什麼樣子呢?筆者在此為各位讀者詳細分析。

Apple 轉型服務公司可行嗎?

攤開財報,可以發現 Apple 營運狀況相對好理解,主要產品為 iPhone、iPad、Mac、其他產品以及服務收入。比較需要解釋的只有後面二個:

1、其他產品:包含 Apple TV、Apple Watch(手錶)、AirPods(耳機)、HomePod(智能音箱)等硬體產品。2018 會計年度時,此部分佔營收比重為 6.5%。

2、服務收入:此部分收入主要包括 iTunes、Apple Music、APP Store、iCloud、AppleCare 以及Apple Pay。在這部分營收之中,也包含 Google(GOOGL-US)為了把其軟體預裝在 iPhone 上的預裝費用,根據高盛(Goldman Sachs Group, GS-US)(Goldman Sachs, GS-US)估計,2018 會計年度光是 Google 付給 Apple 的預裝費用就高達 94 億美元,約佔服務收入的 25%,相比之下,2014 年 Google 的預裝費用僅 19 億美元,佔當時服務收入的 11%。據此拆解之下,Google 預裝費用 2014~2018 平均每年成長 48%,其他費用的部分則在 2014~2018 年均成長僅 15%,顯見 iPhone 對於 Google 是非常重要的通路,而這塊營收對 Apple 來說是 100% 的利潤。

另外,2018 年 iPhone、iPad、Mac 分別佔公司營收比重的 63%、7% 以及 10%。

若我們回到題目,Apple 真的能轉型成功嗎?分析師常談到的轉型服務公司論述,在高盛估計的服務收入是正確的前提下,筆者認為很難成功。儘管其生態系建立的非常完善,諸如 Apple Music、APP Store 和 Apple Pay 被大家所看好,但實際對營收成長率貢獻度不大,近年僅維持 15~19% 年增率的水準,更重要的是,這些業務都有成本,若換算成利潤貢獻程度,很可能就低於 100% 利潤的 Google 預裝費用了。

若我們進一步去推論 Google 在毛利率以及營業利潤率的貢獻,可以發現 Google 對 Apple 來說越來越重要,在 2014 會計年度時,Google 對 Apple 毛利率及營業利益率貢獻 3 個百分點及 4 個百分點,分別佔公司毛利率及營業利益率的 7% 及 13%;但到了 2018 會計年度時,Google 對 Apple 毛利率及營業利益率貢獻來到 9 個百分點及 13 個百分點,分別佔公司毛利率及營業利益率的 24% 及 50%,也就是將近一半的營業利益來自 Google 的預裝費。

這也顯見所謂 Apple 的轉型本身是一個假議題,Apple 本身所提供的各項軟體服務,無論在營收成長貢獻和獲利貢獻上都不如 Google 補貼來的好。當然,這也不排除是高盛過度高估 Google 預裝費的估計(畢竟這不是公開資訊)。真實資訊可能要等到下一季開始,Apple 分解出服務收入的營收及利潤率才能看清了。

即使退一步去思考,假設這個預裝費不存在,2018 會計年度服務收入佔營收比重僅 14% 左右,以軟體業營業利益率 40% 去設算,2018 會計年度服務收入佔營業利益率比重也僅僅 20% 左右,儘管 2014~2018 年營收年均成長高達 19%,但短期內仍難以抵擋 iPhone 銷量停滯的困境。

另一方面,筆者不認為 iPhone 價格能持續往上提升。以 2018 會計年度來看,iPhone ASP 年增 17%,外加適逢 iPhone 十周年,銷量已經基本持平的狀況下,未來要奢求價格進一步上升困難重重。

但 Apple 本身也沒有太多選擇,在沒有新的殺手級產品出現前,Apple 最佳的策略即為暫時透過提高產品單價維持成長性,等到「服務收入」成長到一定的規模後,再依靠其做為主要成長動能。最大的風險即為忠實果粉對價格的反感,畢竟在性能和體驗沒大幅提升的狀況下提高價格,本身就是和顧客處在對立面,不是長久的解決之道。

最後我們回頭看看獲利面,Apple 在股東權益報酬率的表現上仍然相當亮眼,2018 會計年度達到 56% 的水準。但需要注意的是,Apple 2018 會計年度的總資產報酬率僅有 16%,中間的差距為負債比率上升導致。也就是 Apple 在 2014~2018 年真實獲利能力並沒有太多改善。

展望未來

未來投資人在觀察 Apple 時,除了要持續關注 iPhone 銷量及單價成長之外,還需要持續關注貿易戰發展,因為 Apple 有 20% 的營收在大中華地區,加上大部分加工及原料是在中國進行。因此一旦貿易戰大規模開打,對 Apple 來說是首當其衝,此為投資 Apple 短期內最大的風險之一。

2018年11月26日,川普宣佈將對iPhone徵收10%關稅,預計將進一步衝擊iPhone銷量。另外,美國最高法院近期審理蘋果(Apple, AAPL-US)iOS是否涉及壟斷,則很可能影響 Apple 朝服務轉型的努力

資料來源:年報法說等公司資料

【延伸閱讀】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股感知識庫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Roger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