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 1 月,比特幣迎來十歲生日。回顧這十年,是多麼刺激的 “雲霄飛車式體驗” 呀!從最初的乏人問津,到荷蘭某位鬱金香商販目睹比特幣價格指數的飆升,再到基於其基礎區塊鏈技術的模仿者比比皆是。而在 2018 年,比特幣價格急劇下跌,這對矽谷來說就兩個字:頭疼!
十年前,中本聰引入了比特幣的概念;他所開發的比特幣 “創世區塊” 在世界上引起一陣熱潮。比特幣標榜的是財富創造(針對其早期用戶而言)和制度摧毀(尤其是對於中央銀行),就跟我們眼中的矽谷一樣。如果你認為 Facebook(FB-US)和 Google(GOOGL-US)這樣的公司是在靠著操縱大眾賺錢,而不考慮會對社會造成怎樣的危害,那麼關於比特幣的故事你真的應該認真聽一聽。
作者 Noam Cohen 是一名創意撰稿人,著有《The Know-It-Alls》一書,該書主要講述了矽谷的傳奇歷史。
跟大多數的記者比起來,我對比特幣的了解算是比較早的(當時一枚比特幣的價格是 17 美元,在那時,它就經歷過從價格暴跌中復甦)。記得當時我把它看作是一個不可思議的思維實驗,某個巫師發明了一種無法複製的虛擬貨幣——這對虛擬貨幣來說明顯是個挑戰——並通過一個不斷更新、無法竄改的分類帳,向所有人宣布了這枚硬幣的主人是誰。
我找了幾家願意接受比特幣的公司,一家在佛蒙特州,一家在匈牙利;公司是找到了,可是它們似乎對比特幣所做的整個努力持不可知論的態度。即便如此,比特幣似乎是一個潛在的強大線上協作工具。
或許,這是一種在你不想兌換貨幣的情況下也能賺取貸款的方式?畢竟維基百科也是一群狂熱分子用來創造價值的代碼;它的運作非常透明,其最新版本可讓任何人都參與編輯並獲得報償。但我不明白,為什麼會有人在沒建立某種共同信念的情況下,同意接受這種支付方式?(當時,我的報導出現在一家全國性報紙的商業版上;但現在回過頭看,我對商業還真是一竅不通。)
在 2011 年,的確出現了一些不祥的跡象。比特幣操作軟體的主要開發者 Gavin Andresen 告訴我,從市值的角度來看,比特幣的價值相當於一枚硬幣的價格乘以流通中的所有硬幣。這個思想實驗變成了一次冒險行動。(若按照 Andresen 的方法來計算,比特幣當年的市值達到了 1 億美元;以此推算至 2017 年年末,比特幣的市值達到了逾 3,000 億美元的峰值。)
使用比特幣必需謹慎,早在 2011 年,電子前線基金會(Electronic Frontier Foundation)就曾因比特幣在法律上的地位可疑,開始返還用比特幣捐贈的資金,但後來又改變了做法,開始接受比特幣。大型文件洩密及分析網站維基解密(WikiLeaks)對比特幣十分感興趣。2017 年,維基解密創辦人 Julian Assange 在 Twitter(TWTR-US)上發了一條消息,以諷刺的口吻感謝美國政府讓其從 2010 年開始便很難接受常規的捐贈資金。他寫道:“這就迫使我們投資比特幣,其報酬率高達 500 倍。”
比特幣在發展早期具有以下兩個特徵:擁有一家不斷壯大的企業的一部分潛力、在政府監管之外進行交易的能力。2012 年,一位比特幣專家估計,這種虛擬貨幣的主要用途是在絲路網站上購買少量毒品。由於比特幣的這種用途體現出了它一定的價值,吸引不少想要快速賺錢的人,比如 IRL buck 開始購買比特幣作為一種投資;新的投資者們也使這些硬幣變得更有價值,從而也引起了其他潛在投資者的注意。
矽谷並未把這些趨勢視作麻煩,相反則是押注於比特幣。大型風投公司傾向於投資那些旨在將比特幣轉換成美元來鼓勵投機的企業;彼得・泰爾(Peter Thiel)、卡麥隆・溫克沃斯(Cameron Winklevoss)和泰勒・溫克沃斯(Tyler Winklevoss)等知名科技人物都曾表示,他們自己都曾投資過比特幣。自此,比特幣億萬富翁一詞開始出現。
有著如此明顯粗俗的賺錢目的,不管矽谷怎麼努力,都很難用其典型的 “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說辭來粉飾跟比特幣相關的投資。2014 年,風險投資家馬克・安德森(Marc Andereessen)在一條即發即刪的推特上提出,投資者對比特幣價格的投機是出於宣傳目的。比特幣系統是專門為投機而設計的,旨在引導 “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的網路效應。換句話說,他們來的時候只是一瞬間,但留下來的卻是無邊界的對等交流。
就在同一個月,風險投資家 Reid Hoffman 透露,他正在投資一家名為 Blockstream 的新創公司,因為他認為比特幣和區塊鏈從大體上來看是一種解放性的工具。它承諾降低金融服務的費用;它允許小額支付,可以用來支持類似於報紙和藝術家等重要機構;它將把一種國際貨幣帶到世界的偏遠地區。
他寫道,“總之,區塊鏈的理念以及它所支持的交易類型,是對互聯網的一個基礎補充,而互聯網能大規模地擴展我們彼此交流的方式。” 比特幣正在連接世界,Hoffman 在 Silicon Valley fashion 提出,比起依靠官僚監管,極度透明的分類帳金融體系能更有效、更公平地運作。
在這些比特幣宣言中未提及這一點:“讓比特幣變得有用,會讓它們變得更有價值,因此這是一項不錯的投資”。這篇文章可能說過要讓跨境交易變得更容易,“尤其是在沒有信用卡網路或強大銀行系統的地方”,但潛台詞是比特幣使用得越多,它們就越有價值。當然,那些以最低價格購買最多比特幣的人會像強盜一樣逃走,因為寡頭控制著一種貨幣。
事實上,矽谷就是這樣的寡頭:一些公司瓜分著世界利潤,卻聲稱不在乎利潤。他們用社區建設和社區聯繫的資訊來掩蓋他們的真實目的;哪怕我們已經意識到,這些公司鼓勵極端個人主義和我們每個人都可以獨立完成夢想,而並不是促進社區的發展。
比特幣推崇的是超個人主義,而不是將其偽裝起來,但它自己卻從未在這種文化中站穩過腳步。不過必須要承認一點,大型科技公司已經意識到,如果你打算利用操縱和欺騙來賺錢,最好不要接連發布關於你賺了多少錢的資訊,你這是自找麻煩。
《新芽》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