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才上櫃的達邦蛋白(6578-TW)是目前市場上唯一的農業科技股,公司主打食品安全,2019 年初時也因非洲豬瘟問題而成為熱門股票,公司具備領先的蛋白質分解技術,在目前全球養殖飼料越來越講求無抗生素下,將會大大受益。
歷史沿革
達邦蛋白創立於 2001 年,創辦人劉郁芬原本在一家飼料原料供應商擔任業務,在公司財務狀況惡化後,向親友募集 3 千萬元接手並成立達邦蛋白,是亞洲第一家 HACCP 發酵黃豆蛋白製造廠,也是亞洲唯一具有微生物醱酵技術的飼料廠商。
營運概況
達邦蛋白的營收 100% 來自水解黃豆胜肽蛋白,客戶遍及亞洲各大養殖國,內銷僅佔公司 2018 年營收的 9%,且比重逐年下降。達邦蛋白外銷以越南為大宗,在越南市佔率達到將近 9 成的水準,在台灣也保持在 8 成左右,但在中國的市佔率仍有很大的成長空間,不過近年來達邦蛋白逐漸開始在中國佈局,同時中國開始逐漸限制抗生素與藥物農藥,未來很有機會因為產品品質與特性的原因提升在中國的市佔率。
養殖業中飼料多會摻入蛋白質,目前多使用動物性蛋白,如魚粉、血漿蛋白、肉骨粉、腸黏膜蛋白等,但近年來市場發現動物性蛋白相對於植物性蛋白有兩大缺點:供應不穩且容易導致疾病傳染,舉例來說,魚粉為常見的動物性蛋白來源,但受到氣候變遷與環境污染影響,漁獲量逐漸下滑,使魚粉量變少價格上漲,而黃豆豆粕則價格穩定;而肉骨粉則可能引發狂牛症,因此各國開始呼籲改用植物性蛋白。
非洲豬瘟的肆虐也有助於植物性蛋白的發展,由於豬瘟病毒具有極強的生存力,導致任何與豬有關的產業內的產品都會受到影響,而部分的肉骨粉即是由豬骨所製成,由於豬瘟的肆虐與植物性蛋白的優勢,可能使得部分廠商轉換至植物性蛋白,從而帶動達邦蛋白的營收。
儘管黃豆有價格平穩、蛋白質含量高、胺基酸組成均衡與種植面積廣大等優點,但其中的抗營養因子不利於動物腸道吸收甚至導致下痢,達邦蛋白的微生物發酵技術將豆粕水解後,不僅將蛋白質分解成易吸收的小分子(胺基酸及胜肽),也去除原本的抗營養因子,讓動物能有效吸收。
使用植物性蛋白將提高動物免疫力,因此能減少施打抗生素,而這也正是目前世界養殖業的作法,過去有大量抗生素應用在養殖動物上,人類食用後會危害身體健康,因此 2017 年時世界衛生組織便呼籲停止使用抗生素於養殖業中,達邦蛋白的產品將在這個風潮中獲益。
目前達邦蛋白主要工廠在台南(5906-TW),但隨著台南廠 3 萬噸年產能滿載,且出口到中國市場又有匯率與關稅風險,達邦蛋白決定在中國福建漳州設立兩條生產線,其中一條在 2018 年底投產,另一條生產線則目標在 2019 年底投產,希望能貢獻未來營收成長,也能看出達邦蛋白的產能滿載,需要擴廠提升產能。
營運策略
達邦蛋白的競爭優勢有兩點:比同業更好的蛋白質吸收率以及國際認證。達邦分解後的小分子能讓動物的蛋白質消化吸收率達到 95% ,居同業之冠,而公司產品曾獲日本中央畜產會、歐盟最高標準 HACCP 與 ISO 22000 認證且曾發表數據於國際免疫學術期刊,都有助於國際客戶選用公司產品。達邦蛋白未來將以有機肥代替化學肥料,不僅能迎合部分國家有機肥的補助方案,且也能解決牲畜排泄物的環保問題與化學農藥殘留的“食安”問題。
世界趨勢則是達邦蛋白成長的最大助力,亞洲水產養殖占世界總量九成,中國市場占比更高達六成,豬隻產量也高居五成,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預測,中國大陸在推動「無抗養殖」趨勢下,黃豆胜肽蛋白市場的需求量將由 2014 年 67.7 萬噸,躍升至 2020 年 110 多萬噸。前瞻產業研究更預估,寵物市場將以 32.8% 高速發展,從 2016 年約台幣 4,499 億元,到 2020 年將突破台幣 1 兆元大關。
近年來隨著世界人口與生活品質的攀升,人們對畜產品與水產品的需求越來越高,水解黃豆胜肽蛋白市場呈現快速成長的趨勢,以中國為例:中國近四年的水解黃豆胜肽蛋白市場年化成長率達到 6%,在未來水解黃豆胜肽蛋白需求持續擴增的情況下,對掌握技術與產能優勢的達邦蛋白有著樂觀的發展前景。
結語
食品安全是目前世界趨勢,而達邦蛋白提供的產品協助提高動物免疫力,在養殖業興起去抗生素的風潮時相當有利,是值得長期關注的公司。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