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統益(1232-TW)身處穩定的食品產業,也缺乏明確的營收成長動能,投資人一般不認為這類股票能有高額漲幅,然而大統益的股價可是一路長紅,從 2010 年到 2018 年底股價上漲了 157%,是什麼原因帶動股價上揚呢?一起來從財報中看看吧。
產業趨勢
在台灣食用油品產業中有兩點值得注意,首先是主要原料為大豆,大統益的大豆 100% 依賴進口,主要來自美國與巴西,原料成本佔公司製造成本的 90% 以上,因此原料採購與匯率變化對最終損益都有極大的影響。
第二點則是食品安全,在 2013 年爆發的食用油安全危機中,同為油品產業巨頭的大統長基與頂新都被爆出涉案,失去消費者信心,而大統益則通過所有檢驗,使其油品的獨佔性提高。
經營績效
近幾年來大統益的營收變化不大,維持低個位數的下滑,這跟市場處於飽和階段相關,如果供需沒有出現重大變化,未來每年營收持平甚至微幅下滑是合理預期。值得注意的是 2013 年與 2014 年時大統益營收分別成長 14% 與 9%,2013 年的成長主要依賴黃豆粉與其他商品銷售業務,而 2014 年時則是四個部門都有貢獻正成長。
在成熟的穩定的食品產業中連兩年出現 5% 以上的高成長並不常見,大統益之所以能繳出這樣的成績跟前面提過的食用油安全危機相關。公司在 2013 年前三季的營收僅比前一年前三季的營收高 4%,而 2013 年 10 月份傳出食用油成分造假,導致消費市場對油品安全的注重度提高,大統益、福懋油(1225-TW)等油品廠商順利通過檢驗後則接獲轉單效益,帶動業績成長。2014 年時再次爆發油品安全問題,高品質的大統益產品持續通過檢驗,獲得轉單商機。
2015 年大統益營收下滑,原因是黃豆價格低,而大統益的出貨價格會隨原物料價格趨勢變化,因此營收下滑是正常現象,關鍵是營收下滑幅度跟原物料價格下滑幅度的比較,如果原物料價格下滑較多則有利毛利率提高。
大統益的獲利能力是財報中的亮點,公司 2017 年的營收僅比 2011 年的營收多 1.5%,但毛利率卻從 6% 成長到 10%,同時 2018 年營收無太大變化但毛利率再次提升了 1%,如同前面所說,原料的採購佔大統益成本的 90%,因此是影響毛利率的主要因素,除了大統益本身的原物料採購策略得宜之外,市場上大豆價格下滑,雖然沙拉油價格也下滑,但是成本的跌幅比售價的跌幅還大,反而帶動毛利率提高,也讓公司的每股盈餘從 2011 年的 3.67 元成長到 2018 年的 5.67 元。
雖然毛利率的走勢漂亮,但在營業利益率上我們看到一些隱患,在 2011 年到 2018 年間營收幾乎未成長的情況下,大統益的營業費用增加了 65%,近五年的年化成長率達到 7.7%,使毛利率的提升並沒有完整的反映到獲利上,從細項來看主要是銷售費用成長較多,可能是公司花了更多費用在行銷推廣上,卻沒有帶來更多營收,由於市場已經接近飽和,發生這類情況並不奇怪,如果未來公司繼續增加銷售支出,營業利益率可能轉下滑。
股利政策
大統益本身因為穩定的配息深受投資人的喜愛,可看到近五年雖然EPS皆有變動,但大統益連續5年發放5元的現金股利,股利發放率從2016年開始皆維持在80%以上,殖利率的下降則是因為股價的持續攀升,從大統益的股利政策即可看出,大統益因穩定的配息而出名,市場上許多投資人將之視為可長期持有穩定領股息的標的之一。
未來發展
在 2014 年的食用油安全危機後,大統益成為台灣食用油市場獨大的廠商,而隨著市場飽和,營收成長能力並不高,合理預期是營收將隨原料價格波動,獲利能力才是投資人應分析的關鍵,過去公司的毛利率受益於自身對原物料的管理以及大豆價格下跌,在大統益在產業間的獨佔性提高下,議價能力隨之上升,未來應能順利管理成本使毛利率持平甚至上升,投資人可樂觀看待大統益的獲利能力。
結語
堅持製造高品質油品的大統益通過一連串的食安危機考驗後,成為台灣食用油市場的領導者,雖然在營業費用上有效率不高的情形發生,但穩定的市場地位、增加的外食人口、以及持續上揚的毛利率將帶動獲利成長。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