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在 2015 底年風光上櫃後,一連串的營運挑戰讓股價不停下跌,上櫃前五天曾大漲到 99 元,卻在一年後跌到 30 元左右,到底公司的財務面發生什麼變化,讓投資人信心不再呢?
營收分析
天蔥(2740-TW)的歷年營收趨勢非常不樂觀,營運在 2015 年時達到高峰,而後年年衰退。導致營收下滑的主因其實在前一篇文中就提過了,公司在創立初期因為同類型的競爭對手較少而得以高速成長,但品牌變化度不高,加上相似類型的餐廳逐漸增加,讓公司營收開始下滑。
另一方面,管理層的混亂也是導致營收持續下滑的原因之一,觀察每年的年報,公司都有提出改善營運的策略,例如在 2015 年時跟澳洲中式餐飲集團天同集團合作,藉機跨入中餐市場,在 2016 年時與中國黃記煌國際發展有限公司合資成立煌天國際公司,並引進中國著名火鍋品牌黃記煌,2017 年時再引進中國甜點品牌許留山,然而這些措施不但沒有讓營收回升,公司在一開始推出合作案後,也缺少後續的更新,因此即使這些品牌剛引進時有大量人潮,對公司的幫助僅是曇花一現。
2018 年時公司下定決心改善營運狀況,關閉大量營運不佳的門市、引進新的總經理以及料理顧問並推出新品牌,其中關閉門市對營收影響最大,從原本 30 間以上的店面縮減到僅剩 14 間,導致公司營收在 2018 年下跌 44%。其他的措施目前還看不出成效,2018 年第四季與 2019 年第一季營收仍年減約 60%,投資人別過度期待公司轉型成效。
獲利能力分析
跟營收趨勢相似,天蔥的獲利能力並不樂觀,在 2016 年以後年年虧損,仔細觀察更可以發現早在公司營收下滑前營業利益率就出現衰退趨勢,下面就來看看衰退的原因吧。
首先看到毛利率,公司毛利率其實變化較少,在 2013 年到 2015 年間約 50%,2016 年時下滑到 46%,但後續就穩定在 46% 左右,並沒有隨著營收下滑而衰退,2016 年時毛利率下滑的原因包含食材成本上揚、人力成本增加以及折舊費用提高,其中折舊費用提高是因為公司在 2015 年底上櫃時改變會計認列制度,將過去折舊攤提從五年變為三年。
另一方面,營業利益率衰退明顯,但其實並不是因為公司的營業費用增加太多,而是因為營收大幅下滑。從營業費用的細項來看,銷售費用佔總營收的比重從 2014 年的 35% 增加到 2018 年的 53%,因此很可能讓人以為公司投入大量支出在行銷上,但觀察營業費用的變化可以發現,其實營業費用與銷售費用的總額並沒有增加,反而營業費用在 2014 年到 2018 年間下滑了 40%,但同期間營收下滑 62%,遠遠超過營業費用縮減的幅度,導致營業利益率降低。
展望未來,公司毛利率目前並沒有看到明顯的影響因素,因此維持穩定的機會較大,然而營業利益率方面,公司大幅減少店家數量對營業利益率有正向幫助,但要有大幅成長還是要依賴營收回升,從 2019 年第一季營收仍下滑 60% 來看,要轉虧為盈並不容易。
結論
天蔥歷史財務數據並不亮眼,而甫推出的營運改善措施的幫助也尚未反映在營收上,營運上公司管理層混亂的問題未解,未來營運重返創立初期榮景的機會相當低。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