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中有三家公司名稱都有福懋兩字,其中福懋科技(8131-TW)與福懋興業(1434-TW)都是台塑(1301-TW)集團轉投資的公司,但另外一家福懋油(1225-TW)脂可就跟他們完全不相干喔!從名字就可看出,這是一家做油品的公司。
歷史沿革
福懋油成立於 1986 年,創辦人暨前董事長黃勳高早年做大宗穀物買賣起家,而後在台中大肚成立福懋油脂,成立時間不算早,但也與福壽(1219-TW)、泰山(1218-TW)並列為三大中部油脂廠。另外於 1999 年時在寧波設立轉投資公司,拓展中國市場。
營運概況
首先觀察公司營收,除了與公司名稱相符的油脂事業以外,福懋油主要業務還有飼料及麵粉,2018 年的營收比重各佔 37.30%、37.51%、23.80%。在銷售地區上,約有 5% 是來自於中國,其餘全數內銷台灣。
油脂部門以生產黃豆粉、黃豆油、棕櫚油為主。前者主要賣給轉投資公司中聯油脂,由他們代為生產、銷售,再販賣給其餘飼料廠做為原料使用,這也讓中聯油脂成為銷售佔比超過 10% 以上的大客戶。
食用油的部分則以「聯福益康」為品牌銷售,大家一定會好奇怎麼好像都沒聽過此品牌,這就跟銷售對象有關,福懋油主要是以大包裝的業務用油為主,銷售給食品加工廠、餐飲小吃業,很少與一般消費者接觸。
而這件事的導火線來自於 2013 年發生的混油風波,當時福懋油曾切結未使用混油,結果最終仍被查到油品標示不符,導致產品下架、被撤銷 GMP 認證的慘況,零售通路本就不多的福懋油,遂決定退出小包裝油品市場。
飼料業務又可細分為大宗穀物及加工飼料,前者如黃豆、玉米、小麥等,除了是其餘部門產品的生產原料外,還銷售給其餘飼料廠做加工,後者則以「福有安康」為品牌銷售給家禽畜養殖業者。市佔率部分以小麥佔 35% 最具亮眼,這也跟公司另一大業務麵粉部門有很大關係。
麵粉主要透過進口小麥進行加工,並供應給食品加工廠及透過各地經銷商銷售,目前是由子公司台灣大食品負責此塊業務。台灣大食品原本是與東森(2614-TW)合資成立,後東森將股權處分給茂生農經(1240-TW),有趣的是茂生與福懋油可說是系出同門,雙方經營階層互有持股。
台灣大麵粉業務市佔約 18%,僅次於聯華(1229-TW)的約 20%,也帶動公司小麥的進口需求;另一方面,麵粉廠位於台中港區,能夠省去多一次的原料運輸成本,相關地利之便也讓麵粉事業能降低成本以貢獻穩定的獲利。
營運策略
可以發現食品加工部門都需要大量的上游原料,而這些都需向國外進口,在年報中也多處提到,原料進口成本影響各事業群獲利很大,此時廠商間為了降低成本,就會採取聯合採購的策略。不過這也導致各廠商間成本、品質接近,剩下能比拼的只有在製程上的差異化,以及營造的品牌形象,這部分福懋油並無特別之處,甚至還捲入混油風波,也影響 2014 年的營收衰退。
中聯油脂則是另一種廠商間的合作方式,當生產過程中,有某段製程是需耗用大量成本,要有一定的規模才具效益時,外包的需求就出現了。交由專門處理此業務的公司負責是最好不過,既然如此就由相關同業一同成立此家公司,大家還能各自認列部分獲利。中聯油脂就是在這種背景下誕生的產物,負責代三家股東公司榨油。
未來發展
在多個市場呈現飽和的狀況下,公司也積極尋找具有發展性的新產品,棕櫚油就是一例,另外為了在製程上優化,也必須定期將老舊設備汰舊換新,去年底正式公告的台中港油脂新廠就是為了這兩個目的。近年因為食安意識的提升,讓原本不大的棕櫚油市場有了新的機會,設在台中港則是一樣考量原物料的成本優勢。
最後不得不提福懋油的一個隱憂,翻開公司背後股權結構,可以發現飼料同業興泰(1235-TW)也名列其中,原來該公司被吳金泉入主後,就到處尋找投資標的,福懋油也被盯上,甚至還曾有經營權恐變天的新聞。雖然目前看來並無立即危機,公司持股派也不比興泰派的少,但 2019 即將進行董監改選,仍要小心關注。
結語
經營層低調的福懋油,近年大都是因為負面消息才會上媒體新聞版面,關於實際營運上的消息並不多,我們只能透過定期公佈的財報、年報做追蹤。不過營運是一回事,股價又是另一回事,受到外在人為因素的影響,股價也與公司營運有所脫鉤,下篇再來好好分析公司的營運績效。
資料來源:福懋油財報、年報、福懋油法說會簡報、工商時報、自由時報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