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概述
印度,這個住著 13.7 億人口的大陸,是世界上人數第二多的國家,僅次於中國的 14.2 億,且因人口眾多,號稱是世上最大的民主國家。且印度的人口結構非常年輕,年齡中位數甚至不到28歲,25 歲以下人數佔總人數的一半, 35 歲以下人口高達 65%,勞動力十足。其國土面積為 328 萬 7,263 平方公里,排名世界第七,比臺灣足足大了 91 倍,可耕地面積甚至佔了全世界的 10%,糧食出產量為世界第二 。
這個古老的大陸更蘊含有豐富的天然資源,舉凡鐵礦、錳、鉻、鈦、鋁 … 等產量都相當豐富,為全球十大礦藏國之一。其中,廣泛被加入化妝品或保養品的「雲母」,印度的出產量排名是世界第一,全球約有六成的雲母由印度供應。但「黃金」的產量相對就沒那麼豐富,偏偏印度人又超愛買黃金,需求量高到僅次於中國為世界第二大黃金需求國,因為黃金與印度文化有千絲萬縷的關聯,所以印度國內的黃金有很大一部分都仰賴進口;而因為地質結構的關係,印度石油及天然氣等能源相當匱乏,名列前五大進口品項。
印度首都在北印度的「新德里」(New Delhi),為政治中心及第二大城;第一大城則為「孟買」(Mumbai),為工商金融中心,最大港口也在孟買這個靠海的大城,但城內有蔓延十幾公里的全球最大貧民窟,可見其貧富差距之大。經濟方面,以美元計價的 GDP 來看,2018 年的 GDP 為 2.716 兆美元、人均 GDP 約為 2,030 美元,是世界第七大的經濟體,近年來一直保持著高速的經濟成長!特別是 2014 年「莫迪」擔任總理以來,提出了「印度製造」、「數位印度」、「綠色印度」、「清潔印度」、「智慧城市」、「技能印度」等多項經濟政策,大力發展印度經濟,讓印度成為最受投資人歡迎的新興市場之一!
對外貿易概況
首先來了解印度的 GDP 佔比, 其國內消費的比例非常高,約有六成,明顯是以「內需」為主的國家;投資約佔三成;政府支出為一成;出口約為 21%,進口為 24%,淨出口則為負值,可見其對進口品的依賴。
而早期印度偏向自給自足,近年來擠身開發中國家,經濟成長被看好。加上地處印度洋,掌握其運輸路線,中美兩大國紛紛表示將提升與印度的雙邊貿易額,所以近年「貿易」佔 GDP 的比重快速提高。其中,印度前五大出口地為:美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香港、中國、新加玻」;前五大進口國則為:中國、美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沙烏地阿拉伯、瑞士。而前五大出口品依序為:汽柴油及石油腦、未加工鑽石、銀製品、醫藥製劑、小客車;前五大進口品則為:原油、未加工黃金及鑽石、通訊器材、煙煤及天然氣。
且近年在印度政府大力推動貿易自由化之下,其目前已簽訂且生效的國際貿易協定不少,包括南亞自由貿易協定(SAFTA)、亞太貿易協定(APTA)、印度非洲貿易協定等,以及與多國間的雙邊貿易協定。
經濟概況
而身為發展最快的新興國家之一,印度國內的經濟概況自然令人注目。其本身就是一個超大的內需市場,地理環境再加上從英國殖民時期就開始建立的工業基礎,都影響著印度的產業發展邁向多元化。
以目前的產業結構來看,「高科技及現代化服務產業」的產值最高,約超過一半的 GDP 產值來自服務業 ,為 GDP 貢獻王;而「傳統農業」佔 GDP 的比例雖然只有大概 17% ,卻來自高達印度半數以上的就業人口,而將直接與間接農業人口相加甚至高達 2/3 的總人口數,只能說,農業如果出事,多數印度人民都不會好過;而工業含製造業的產值則佔 GDP 的 32% 左右,近年成長更加明顯,原因為強打經濟牌的印度總理 — 「莫迪」上台後,為提振製造業及促進經濟發展,強打「印度製造」的口號,以經濟改革開放吸引外國企業來投資印度,結合當地俗又大碗的勞動力發展製造業,希望將印度打造為全球製造中心。以下我們就來了解幾個印度的重要產業!
服務業
印度是全球第十五大的第三級產業 — 服務業國家,在全世界的服務業中,有 23% 的僱員來自印度。且服務業佔印度 GDP 的比例成長速度極快,從 1950 年的 15% ,一路飆升到近年的 60% ,榮登 GDP 貢獻寶座。但服務業的涵蓋範圍很廣,從最底層的清理排泄物等雜工,到頂端的金融或科技範疇的相關行業,皆包含在服務業內。其中「商業服務」這個類別是從 2000 年以來,成長最快的項目,目前貢獻國內整體服務業 1/3 的產值。
商業服務包含金融服務、資訊科技類,如軟體設計和其相關服務,以及外包工作等。而為什麼能成長如此快速的原因,要歸功於大量受過高等教育,並擁有高技術含量、高專業度又說著一口流利「英文」的低成本技術工。再加上通過印度國土正中央的「東經 80 度線」,正好與位在「西經 100 度線」的美國德州尖端技術產業區—Silicon Plain、「西經 120 度線的」加州矽谷,時差約為 12 小時,能恰好銜接上並讓公司維持 24 小時營運。這些原因使印度每年承接了全球服務外包市場將近一半的業務量。
如印度是全球軟體開發服務的主要海外外包國家,許多大型的跨國企業,會將客服或技術支援等「後勤服務」外包給印度企業,致使其成為世界客服外包業務量最大的國家,甚至有「全球後勤辦公室」的稱號。
農業
印度為世界人口第二多的國家,龐大的人口數加上地理條件,帶動了農業生產的需求,並成為世界排名第二的農業出產國。各品項的產量豐富,如「稻米」的年產量約有 1.07 億頓,排名世界第二,僅次於中國;「芒果」的產量一年約 2,200 萬頓,佔全球的 50% ,為世界第一;「蔗糖」年產量約有 2900 萬頓,佔世界產量的 14% ,還有「腰果」的年產量約 75 萬頓,佔世界產量的 36% ,照這樣的成績看起來還算不錯吧!
可是我們剛剛才提到,印度的農業佔國內 GDP 的比例只有約 17% ,卻貢獻自高達印度半數以上的就業人口,單單農業部門就影響了超過 7 億以上人口的生計,這個數據直接顯示了印度的農業生產效率其實並不高,這也是為什麼雨季的變化異常,對印度股市會有顯著的影響。
效率不佳的原因有很多,例如印度的可耕地雖然有約 1.6 億公頃,佔全球可耕地中的 10% ,但其中僅有約 36% 的土地為灌溉農地,這代表印度的水利設施嚴重不足,大多數沒有受惠於灌溉系統的農民其實是「靠天吃飯」,對氣候跟降雨的依賴非常大。而近年因氣候變遷,天氣異常的極端,要不給你乾旱、不然就來個洪水,直接影響印度的農業產值以及 GDP 。再加上印度的農業現代化基礎薄弱,除了都會區以外的農村,基礎建設非常不足,惡劣的路況加上不發達的物流倉儲運輸,導致農產品的運送不易。而食品加工業也不夠發達到可以將農產品加工延長保存期限,所以當遇上炎熱天氣又沒有設備保存易壞的農產品時,從農村運往都市的過程損失是很大的。這些原因都導致印度每年仍需大量進口農產品,而效率不佳的生產模式,又直接影響農民的所得長期偏低,造成城鄉、貧富差距更進一步擴大。
製造工業
印度的製造業,在莫迪上任總理後,大幅受到國際關注。原因為印度人口增長速度世界第一,擁有龐大的勞動力基礎,但國內的失業問題卻相當嚴重,2018 年的失業率高達 6.1%。印度總理莫迪因而提出各種經濟改革與規劃以解決失業問題,其中最受全球關注的非「印度製造」莫屬,希望藉由扶植國內製造產業,吸引外資到印度投資,並建設印度成為全球製造中心,進而創造龐大的工作機會來滿足國內的勞動需求。
該計畫聚焦在汽車零組件、汽車、工具機、營建、電機、電子系統設計與製造、資通訊、紡織…等 25 項產業領域等。其中最具規模的是佔了全國 GDP 高達 7 %的「汽車產業」。印度為全球第四大的汽車市場以及第五大的汽車生產國。 2017 年全球約生產 9,730 萬輛汽車,其中的 478 萬輛就產自印度,國內知名的汽車廠商有「塔塔汽車」及「Mahindra」,更有許多國際知名的汽車大廠將印度作為重要生產基地,包括日本的豐田、美國的福特及通用、歐洲的BMW及賓士等。
隨著汽車業的成長,也帶動了周邊的相關產業如「汽車零組件」,每年創造約 400 億美元的產值,佔 GDP 約 2.3%。而印度除了生產汽車之外,機車以及一種叫做速克達的小型摩托車的產值也相當可觀,更為全球最大的機車市場以及全球機車產量第二名,在 2017 年共賣出了 2,010 萬輛雙輪車。因此,印度國內與汽機車有關的製造工業年產值,就佔了 GDP 超過一成,說他是印度製造業重要的脊椎也不為過。
生技製藥業
想不到吧 ~ 印度的「生技製藥業」是世界有名的呢!在 2005 至 2016 年間,印度製藥市場的年複合成長率為 17.46%,市場規模從 60 億美元大幅增長到 367 億美元,其國內製造的藥品數量更為世界上通過 FDA 認證第二多的國家,僅次於美國,產品銷售遍佈全球,如歐、美、澳洲等已開發國家,以及非洲、拉丁美洲也為印度藥品外銷的主要市場。印度還是全球疫苗的主要出口國,以及主要的臨床試驗大宗國,國內的學名藥(註一)更是發展的強強滾,世界上有將近 2 成的學名藥由印度製造,每年的產值都以將近 10% 的成長率在擴大,為全球最大的學名藥出口國。
印度自己國內對生技醫療的需求也相當龐大,而在這個人口高居世界第二的國家,卻有將近九成以上的內需能自給自足,可想而知印度真的是卯起來做了很多藥丸子欸。而印度的生技製藥之所以會這麼蓬勃發展,原因之一為其便宜但專業度高的人力資源,藥品在印度的生產成本只有歐洲國家的一半,因此吸引了很多國外藥廠將研發外包給印度的製藥業。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國家政策的扶植,印度政府為保護本土藥廠,確保低收入的人民能買得起藥,1970 年修了專利法,只對食品和藥品給予「製程與工藝」的專利,而不給產品本身專利,所以印度本土藥廠只要稍微繞道一下用不同的製程,就可以仿製世界上任何專利新藥,學名藥隨之蓬勃發展。但 2005 年印度在 WTO 的施壓下大幅修改了專利法,准許「產品專利」,大幅提高國外藥廠把專利藥帶進印度的誘因,也鼓勵本土藥廠從學名藥轉型成開發新藥的領域,生技醫藥市場的成長潛力非常可觀呢!
鑽石加工業
「未加工鑽石」為印度前三大進口品,「鑽石」則為前三大出口品,看出其中的端倪了嗎?印度的「鑽石加工」產業可是蓬勃的呢!全世界約有90%的碎鑽(小顆粒鑽石)都要經過印度的孟買及鑽石之都—「蘇拉特」來進行切割、拋光。2018年印度進口了總值約190億美元的鑽石原石,經過加工來提升附加價值後,出口的加工成品鑽石總值高達240億美元。鑽石相關產業的產值直接占了印度GDP的 6~7%,在印度有著重要的經濟地位,印度甚至推出了世界首款的「鑽石期貨」。
全球不少頂級的鑽石和珠寶公司都漸漸進入印度市場,印度也開始在非洲一些量產鑽石的國家建立合資企業,協助興建基礎設施和投標鑽石礦業等等,以取得更多更好的原型鑽石。印度國內勞力密集的鑽石加工業,也逐漸轉型為附加價值更高的鑽石設計業,以獲得更大的市場價值。
印度的經濟來源非常多元,我們介紹了對印度半數以上人民很重要的農業、與西方國家接軌並快速崛起的服務業、總理莫迪狂推的製造工業、銷售遍佈全球的生技醫藥業、求婚一定要來一顆鑽戒的鑽石產業。印度龐大的內需市場更是其一大特點,跟中國有些相似,近十年以來印度人口的成長儲備了大量的技術人才再加上生產力的提升,讓印度始終維持穩定的 GDP 成長,說印度是亞洲最有成長潛力的國家之一也不為過,不愧是新興市場的龍頭國家之一啊!
註一:仿製藥又稱學名藥,指新藥的專利過期後,其他廠商能以相同成的分和製程生產該藥品。學名藥上市後,通常會讓這款藥的價格立即大幅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