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投資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基金ETF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全球總經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理財商業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消費信用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保險稅制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房產生活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為什麼美股可以無視疫情狂漲?
作者 雪球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雪球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雪球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為什麼美股可以無視疫情狂漲?

2020 年 5 月 11 日

 
展開

從3月22日開始,美國每周申請失業金的人數,屢創新高。截至4月23日,在短短的一個月內,失業總人數達到了2500多萬。美國的勞動力人口總數,大約為1.6億。也就是說,在過去一個月,美國的失業率,飆升到16%左右。如此的高失業率水平,十分罕見,在過去百年的歷史中,僅次於1930年代大蕭條時期大約25%左右的失業率。

但是,一個讓人有點意外的現象,是同期的美國股市,非但沒有下跌,而且還上漲了很多。標普500指數的收盤價,在3月23日和4月23日分別為2237點和2797點。就是說,在那短短的一個月內,美國股市上漲了25%。任何一個股市,如果在一年內上漲25%,都可以被認為是牛市。然而美國股市僅用一個月就漲了那麽多,而且是在其失業率屢創新高的情況下完成的,怪不得讓很多投資者摸不著頭腦。

為什麽經濟的基本面,和股市的走向之間,有如此大的分歧?大致來講,有這麽幾個解釋。

第一、筆者在FT中文網之前的文章《股市不是經濟》中,曾經專門指出,股市的一大特點,就是總是向前看。因此我們經常可以看到股市和經濟貌似脫鉤的現象。
當我們看到美國經濟中的失業率屢創新高時,其股市很可能已經在消化接下來的這些問題:什麽時候復工?復工以後消費和投資會有多少復甦?公司的盈利會有哪些變化?等等。股市在過去一個月內的上漲,反映的恰恰是市場對於復工以及復工後經濟活動的反彈的樂觀預期。
在美國股市歷史上,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舉例來說,從1930年算起,標普500指數公司平均盈利下降的年份,共發生過30次。而在其中的23年,標普500指數都上漲了。在平均盈利下降的30個年份中,有16個年份的降幅超過10%。然而在這16年中的11年,標普500指數都上漲了。更有8個年份,標普500指數上漲了10%以上。

第二、標普500指數不代表美國所有的公司。標普500指數中的公司成員,主要是美國市值最大的500家公司(注:嚴格來講市值並非唯一選取標準,但大致來說標普500代表了美國最大的公司)。在各行各業之中,這些公司都是本行業的領頭羊。在經濟正常運行的期間,大市值股票的投資回報,未必比中小市值股票更好。有時候,情況還會反過來,即中小市值的股價上漲超過大市值股票。然而,在COVID疫情期間,大公司的優勢體現了出來。他們的韌性更強,有規模更大的資產負債表,有更多的人力資源及時申請各種政府補貼,也更容易從銀行獲得應急貸款,或者從股市和債市以更低廉的成本融到寶貴的資金。
股市的表現,恰恰體現了不同規模公司對於疫情的抗打擊能力。從年初算起,截至4月24日,追蹤大市值公司的標普500指數ETF(IVV)回報為負11%,而中市值股票ETF(IJH)和小市值股票ETF(VB)在同期的回報,分別為負24%和負22%,比大市值股票差了一倍,足可見這些公司承受的壓力。
市值加權指數,本質上是一個優勝劣汰的篩選器。在競爭中勝出,市值不斷變大的股票,有朝一日會被囊括到股票指數中。而那些競爭優勢不強,被慢慢淘汰的公司,則會在市值不斷減小的過程中,被剔除出指數,或者從大市值指數降級到中小市值指數。購買市值加權指數基金,特別是大市值指數基金,其實就是買整個經濟中表現最強的公司。在COVID疫情這樣的情況下,購買大市值指數基金,是一個比較簡單的篩選更強公司的方法。

第三、目前的標普500指數,有很強的行業偏重。指數中占比最大的行業,是訊息技術行業,占到總市值的27%左右。指數中權重最大的十家公司,有一半都是科技企業:微軟、蘋果、亞馬遜、臉書和谷歌。這些公司的市值加起來,達到標普500指數20%左右的權重。
橫掃全球的COVID疫情,給航空、酒店、餐飲等行業造成了毀滅性打擊,卻意外的成為了科技企業的一場盛宴。這是因為,大家都關在家裡遠程辦公,對於筆記本電腦、遠程視頻、雲服務、網路電商的需求反而增加了。因此,標普500指數的上漲,更多的體現了這次疫情中那些贏家公司的收獲,而非整個經濟基本面的復甦。
第四、在我們看到疫情帶來的各種壞消息的同時,不要忘記,各國政府和央行推出的大規模的救市政策。比如美國國會通過2萬億美元CARES法案,救援受到疫情影響的大小企業、政府機構和個人。美聯儲將基準利率下調到0~0.25%,宣布無上限量化寬鬆,購買包括垃圾債券在內的各級別債券。歐洲央行推出2020年量化寬鬆計劃PEPP,宣布購買價值8000億歐元的債券。地球上幾乎所有的主要國家,要麽推出大型財政刺激,給個人和企業發錢或者減稅,要麽推出寬鬆的貨幣政策,通過降息和量化寬鬆向市場注入流動性,或者乾脆雙管齊下。政府提供的這些流動性,遲早會有一部分流入股市,對幾乎所有公司的估值起到一定的支撐作用。
當然,上面這些因素,主要解釋了最近一個月的上漲。但從總體上來看,COVID疫情對於經濟和公司的打擊,遠遠高於一開始所有人的估計。這也是為什麽今年到目前為止股市還是下跌的原因所在。基於COVID疫情發展的高度不確定性,接下來的股市走向,同樣充滿了不確定性。

那麽,有什麽因素,可能導致美國股市再次下跌呢?在這裡,讓我和大家分享幾個可能的情況:

第一、最大規模的科技企業,比如微軟、谷歌、蘋果和亞馬遜,發生股價下跌。由於這些公司的市值,在股市指數中占有絕對的主導地位,因此如果他們的股價發生大幅度下跌,那麽就可能引發整個股市的下跌潮。這樣的情況並非不可能發生,而且最近才發生過。從2018年9月21日到12月26日,在短短的3個月內,標普500指數下跌了20.2%,蘋果股價暴跌40%。這樣的歷史在2020年再度重演,並不是沒有可能。

第二、COVID疫情,曠日持久,其造成的損失大大超乎我們的想像。目前來看,全球主要國家的政府和醫護人員,在應對COVID疫情上,都積累了相當經驗。中國第一個從疫情中走出,並且恢覆正常的經濟秩序,讓全世界人民感到鼓舞,看到希望。美國的一些州,和歐洲的一些國家,都紛紛開始逐步放開封城,爭取慢慢恢復經濟活動。但是,如果COVID再度恢復大面積傳染,威脅一些國家的醫療系統,逼迫政府再度宣布封城,並如此反覆的話,對經濟的打擊會更大,也很可能會再次拖著股市往下走。

第三、為了應對COVID疫情,各主要國家的央行把基準利率降為零,甚至推出了無上限量化寬鬆。那麽如果股市再度因為一些原因下跌的話,央行和政府還有更多的救市工具嗎?把利率降到負,也不是不可能,但是效果如何則很難預測。通過量化寬鬆買各種債券,包括垃圾債券,已經是極具爭議。難道接下來央行要直接入場買股票嗎?如果股市感覺到接下來政府和央行的選項有限的話,很可能會把擔憂轉化為下跌的動因。

股市的走向,永遠都充滿變數,有時候甚至有些無厘頭。如果以為基於一些簡單和線性的邏輯,就能輕鬆預測股市的漲跌,那麽投資者就顯然墮入了過度自信的行為學陷阱。我們要時刻提醒自己,股市總是受到很多不同的因素影響,不停消化對於未來的預期。只有摸清了股市運行的特點,才能讓自己在不確定的股市中,做出更加理性的投資決策。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雪球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雪球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