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投資

基金ETF

全球總經

理財商業

消費信用

保險稅制

房產生活
Alphabet、Apple將健康與醫療“融合”
作者 IBD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IBD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IBD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Alphabet、Apple將健康與醫療“融合”

2016 年 2 月 15 日

 
展開

Alphabet是搜尋引擎的龍頭,期望能在和它的核心業務相距甚遠的健康醫療產業獲得成功。公司研發用來幫助糖尿病患者監測血糖的隱形眼鏡,也離上市不遠了。而它設計來讓手會不由自主產生抖動的患者使用的防震湯匙,在上市後的6個月賣出了1,000隻。

Google在去年的組織重組當中成為了Alphabet(NASDAQ:GOOGL)底下最大的子公司,在2014年買入了Lift Labs,就在轉移焦點至醫療產業的幾個月後,就開始量產產品。

為了更強調醫療保健的重要性,Alphabet在上個月將它原本的Google Life Sciences重新命名為Verily Life Sciences。這個部門將醫生和科學家聚集在一起,並把焦點放在了解以及改善影響許多人的慢性疾病,像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神經退化疾病、精神疾病。

加州生命科學協會(California Life Sciences Association)的CEO Sara Radcliffe告訴IBD,“我認為科技對醫療保健的發展將會有深遠的影響,而且將會持續很久,因為我們可以看到科技公司和醫療保健公司的距離越來越近。她認為促成醫療保健公司和科技大廠合作的主要原因是大數據的成長,成長後則需要一些方法來管理患者的資訊。她也提到,雲端科技以及穿戴裝置,像是Fitbit(FIT)手環使資料量增加了,也改變了醫療保健產業,除了簡單的治病之外,也開始朝健康的維持以及追蹤的方向發展。

公司間的合作

最近較有名的醫療保健公司和科技公司的合作,包括Alphabet旗下的Verily部門在上個月和Johnson & Johnson(JNJ)合作研發手術機器人。而在2014年的9月,Google則是宣佈了Calico與芝加哥藥品巨頭AbbVie(ABBV)將攜手十年合作研究與年齡相關的疾病。

Verily則在去年第三季與Dexcom合作研發新型的血糖監測器,這項新產品比目前的產品運作的速度要快,而且也更便宜、更小。Johnson & Johnson和Verily去年宣佈他們共同成立Verb Surgical來研發新型的手術機器人,這將會比目前用來作微創手術的達文西手術系統(Intuitive Surgical (ISRG) da Vinci system)的體積來得更小而且價格會更低。

其他想要跨入這個領域的廠商包括醫療器材製造商Medtronic(MDT),它和提供大數解決方案的IBM(IBM)的華生健康部門合作分析所收集到糖尿病患者的胰島素波動值。

大數據和疾病

Alphabet不是唯一一個想要使用大數據和賺大錢的計劃加入醫療戰局的科技巨頭。Apple(AAPL)和Microsoft(MSFT)和其他公司也都使出了他們的看家本領來製造與醫療相關的產品以及服務。

今年Apple發表了他們的健康追蹤工具,它能夠監測使用者的步數、心跳和睡眠狀況。Microsoft和Samsung也發表了一些穿戴裝置來紀錄使用者的日常活動。

在行動運算、人工智慧以及分析軟體上領先的優勢

Cambridge Consultants的藥物輸送專家Iain Simpson指出“近年來許多傳統上被認為是消費者導向的公司對醫療保健相關的應用程式越來越有興趣。像Google、Apple、Facebook(FB)和Amazon(AMZN)都基於維繫長久用戶體驗的立足點,來構建出顧客導向的產品與服務。

Simpson指出,有許多的科技公司陸續躋身健康醫療產業主要是因為醫療保健市場當中所需要用到的科技,和他們的技術越來越相關,而且對他們來說,這是一個能夠創造高附加價值業務的機會,特別是當他們和醫療保健大廠,像是製藥廠和醫材公司合作時,會更有機會。

根據加州醫療保健基金會(California Health Care Foundation, CHCF)的報導指出,在2015年美國的醫療保健花費約為3.2兆美元,而預計2023年將會達到5.1兆,潛在的利益相當地高。還有其他的因素驅使這些大廠進入醫療保健市場。像Alphabet會將目光集中在帕金森氏症的部份原因,則是個人的因素。

Google的共同創辦人,現任Alphabet總裁 Sergey Brin的媽媽Eugenia患有帕金森氏症,而他自己也在2006年被診斷出有LRRK2突變基因,這個基因會增加中央神經系統退化以及紊亂的機率。Brin在2010年Wired的訪問當中提到“相較於網路技術來說,醫學研究的步調相當地緩慢,我們能夠在更多地方收集更多的資訊,如果我們看到一個模式,就可能會得到一些結果。”

另一項因素則是法令的修改。它為科技公司敞開了大門,讓他們先進的科技得以進入健康醫療產業。數據驅動的精準醫學是歐巴馬所提出的健康保險改革─平價醫療法案(Affordable Care Act, ACA)的關鍵要素。這項法案也是促成科技醫療發展的重要因素。

研調機構IDC的分析師Lynne Dunbrack指出,這項法案讓醫生和醫院有財務上的誘因來證明他們的治療是有效率的。那些“以價值為基礎“的支付原則讓能夠追蹤以及分析病患資料的軟體增加了許多需求。

病患處方軟體

Dunbrack:舉例來說,有些醫院發現讓心臟衰竭的病患在家休息並給他一台體重計、平板和連接至醫院的應用程式的成本相較於病患在30天內不斷進入醫院的成本,會比較便宜,因為病患不斷的進出會使聯邦政府給予補償的比例降低。

Dunbrack指出,“這就讓那些醫療組織有財務上的誘因來購買和使用這些新科技,因此而對這些新科技產生了需求,這也讓公司看到了新的商機。“

Cowen 的分析師John Blackledge在9月份對Alphabet的健康醫療策略的報導指出,其他醫療保健的相關產業,像是人類基因定序和醫療數據的數位化隨著醫療政策也轉向以價值為基礎。

Blackledge指出,這三項醫療趨勢並非憑空出現的,是因應社群、行動裝置、大數據以及雲端科技的進步而發生的。而這些領域也是Google的強項。

這股趨勢以及在科技上的領先優勢也燃起了科技巨頭Apple加入醫療戰局的野心。

在2014年的全球開發者大會(WordWide Developers Conference, WDC),Apple介紹了新的健康應用程式—HealthKit。這項應用程式能夠紀錄使用者的心跳、睡眠狀況、體重和血壓以其他相關的健康數據。並可讓家中的健康裝置,像是心律監視器、健身穿戴裝置作數據的交換。HealthKit也讓醫療集團Mayo醫院的醫生能夠傳送健康相關資訊到使用者的App裡,而App裡的資料也可以傳給使用者專屬的醫生。

Cambridge Consultants的分析師Simpson指出,HealthKit 是蘋果(Apple, AAPL-US)現有產品合乎邏輯的延伸,也是一個能夠讓使用者持續使用、蘋果的應用商店能持續發展的一個生態系統。而這也使蘋果的產品和服務能夠在快速成長但競爭激烈的健康醫療市場中競爭。

而另一個Apple的研究工具ResearchKit則是讓想遠距離參與臨床實驗的人能夠在iPhone上使用這個特製的app,而不用親自出現。

去年3月份,Apple展示了一系列的app,據Apple指出,從糖尿病到心臟病,這些app都可以幫助診斷。Apple指出他們自己並不會去查看這些數據,而使用者也能選擇是否要將資料分享給研究人員。據Apple的新的執行長Jeff Williams指出,現階段ResearchKit能夠幫助解決一些研究相關的問題,像是病患的參與率過低以及樣本數過少。

Apple的CEO Tim Cook在3月時告訴CNBC,在ResearchKit發表後的24個小時之內,就有約11,000位民眾註冊參與了史丹佛的一個醫學研究。

“史丹佛告訴我們,一般來說,要50個研究中心花一年的時間才會達到這麼多的參與人數,ResearchKit的確帶來相當大的改變。而Cook則說,“若能因此而對這些疾病有新的發現或找到治癒方法,將會使我們的壽命能夠延長。”

而Alphabet旗下的子公司Google也有自己的健身App,“Fit“,裡面有開發者工具和收集資料的線上平台。

INVESTOR’S BUSINESS DAILY》授權轉載

© [2016] Investor’s Business Daily, Inc.
Investor’s Business Daily, Inc. (IBD) does not license, review or approve of, and is not responsible or liable for any investment advice or other services provided by the user. The user is not an agent of, sponsored by, affiliated with, or owned by IBD and is not authorized by IBD to make any representations, warranties, or promises.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IBD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IBD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