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夏天,全球美妝產業最為重量級的消息,應該非美國Coty集團斥資125億美元收購P&G旗下43個美容品牌的新聞莫屬!
根據《路透社》報導,此樁交易除了是十多年來美妝產業金額最高的一筆併購案,更讓Coty集團在納入Wella和Clairol…等美髮品牌、Max Factor(密絲佛陀)和Covergirl…等彩妝品牌,以及Dolce & Gabbana、Gucci和Hugo Boss…等奢侈品牌香水業務之後一躍而成為全球第二大、總營業金額直衝100億美元的化妝品公司。
以香水為中心積極向外結盟
創立於1904年的Coty集團,是許多知名香水,如Vivienne Westwood、adidas(愛迪達)運動香水…等品牌背後的研發商和製造商;在2005年,Coty將Unilever(聯合利華(Unilever, UN-US))所出售的全球香水業務收歸麾下,同時也把包括Calvin Klein、Chloé…等著名香水品牌的生產權利及銷售管道盡收入囊中,藉由收購讓旗下所經營的香水品牌數目達到數十個、同時更一步步邁向香水霸主的地位。
Coty集團除了透過不斷地收購香水品牌以壯大自身的實力,另一方面也積極地與高端奢侈品牌相互結盟、以香水為中心讓業務觸角延伸到更加多元化的領域。
舉例來說,該集團曾在2009年與以牛仔服飾起家的時尚品牌Guess達成協議、共同開發並銷售新款香水,同時並由Coty集團負責經銷Guess旗下所有的香水系列;全球著名的模特兒經紀公司Elite,則曾於2012年與該集團攜手開發且行銷一系列以模特兒般美麗特質、時尚界誘人魅力…等訴求為出發點的新款香水,在兼具女人「味」和時尚魅力的授權合夥關係之下,以表達現代女性靈魂和視野的方式開發出極具品味的香水商品。隨後,與義大利著名奢侈品牌Prada獨家合作、為其旗下副牌Miu Miu設計開發且經銷全球性品牌香水的協議,則再度讓Coty集團在高端奢侈香水市場的地位更加穩固,並有助於進一步提升集團的聲譽和市占率。
積極打造香水以外的競爭優勢
或許是為了減少對於香水商品的依賴、也可能是企圖打造香水以外的另一項競爭優勢,因此Coty集團在香水主業之外也陸續推出蜜粉等各類化妝品,並且同樣藉由收購壯大集團內的品牌組合。
在2007年併購了化妝品製造商DLI公司之後,Coty緊接著在2010年一口氣收購了近來深受女性消費者喜愛的美甲品牌OPI Products、美國保養品牌Philosophy,以及來自德國的藥妝品牌Dr. Scheller,進而豐富且拓展了彩妝和保養產品線的內容;去年十月份,Coty集團則正式宣佈與Chanel(香奈兒)集團達成協議,以非現金的股權形式收購香奈兒旗下擁有睫毛膏、眼影和指甲油…等豐富品類的法國彩妝品牌Bourjois。
對此,Coty集團執行長Bernd Beetz表示,多元併購不同的品牌是該集團經營戰略的自然延伸,除了期望藉此讓集團的品牌組合更加均衡、也希望透過這些公司所擁有的品牌聲譽、優質產品、高度市占以及消費者忠誠…等優勢,為Coty集團在全球的成長擴張助一臂之力;近期,隨著收購P&G旗下43個美妝品牌的計畫實現,則讓Coty在達成目標的進程上又往前邁進了一大步。
然而,Coty集團在併購路上也曾遭遇過不少挫敗,除了與全球最大的直銷企業Avon(雅芳(Avon Products, AVP-US))在歷經四次的併購協商後、最終仍因對方認為出價過低而慘遭回絕;為了進攻中國市場而收購的大陸防曬油第一品牌丁家宜,也因為被收購三年以來都遲遲無法為母公司創造營收,最終只得宣告失敗並黯然退場。
事實上,以香水起家並因此享有盛名的Coty集團並不希望自己的定位僅被侷限於香水製造商,因而積極地透過與其他領域品牌結盟的方式為產品創造出製造以外的價值和效益,同時也藉由收購加速拓展其在彩妝和護膚用品產業的業務。截至2014年6月底為止,Coty集團旗下的三大業務香水、彩妝和身體護理分別占總營收55%、30%和15%的比例;在結束了與P&G的收購案之後,Coty的下一步將會如何影響其集團業務的比例、又否能夠在全球最大香水公司和第二大彩妝公司的紀錄下開創下一個里程碑?答案尚且不得而知,但是我們不妨可以持續觀察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