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投資真的那麼重要嗎?最近台灣似乎掀起一股ESG投資風(環保、企業社會責任和公司治理),講投資的好像不扯一點ESG就顯得自己很無知一樣。明明這本書談的偏向公司內稽、內控、防舞弊,但主持人卻要在開頭硬扯什麼ESG。
如果你不是大戶,ESG根本無關痛癢
就講公司治理好了,這些年在主管機關的大力宣導下,台灣人人都覺得公司治理很好,可以健全制度、保護投資人,反正公司治理好的公司就是好。如果你也這麼相信,那請問你一個問題:「你在決定要不要買進一家公司股票時,你會把這家公司的公司治理好不好作為優先考量嗎? 還是你會把這家公司的eps、營運前景、K線指標、甚至有沒有老師、雜誌作為主要考量?」
作為台灣可能是公司治理書賣最好的作者,我可以認真告訴你,我在買股票時,從來沒有在注意三小公司治理的,我只關心這個股票會不會漲(或是反過來會不會跌 )為什麼? 很簡單,因為我只持有這家公司幾千到上萬股(台股),只要情況不對我就落跑了。如果我知道一家公司一年後會倒,但接下來 2 週都會漲,你猜我會不會買? 答案當然是: 為什麼不買?
這就是台灣在公司治理上最大的謬誤,主管機關為了讓大家有感,就一直宣傳公司治理是在保障小股東,聽多了小股東也認為自己真的被保障了,但其實公司治理從來都不在保障小股東,而是在保護公司外部大股東,只是順便保障了小股東。
這是因為小股東看情況不對就落跑了嘛!但對於那些持有幾千萬股的投資法人說,他要怎麼跑? 所以當然會回過頭來要求公司制度健全。包括今天要談的ESG也是一樣,ESG主要強調的是企業的永續經營(Sustainability),這是因為對大型的投資機構來說,特別是一些退休基金(Pension Fund),它的假設是自己會永續經營,所以它當然希望旗下投資的公司也能永續經營,或者他們發現近年的極端氣候對他們的投資影響會很大,所以要求環保。簡單的說,ESG之所以會成為大型投資機構的主流,不單只是基於道德考量(就是所謂的能力愈大、責任愈大),而是有很大原因是來自於自利益的考量。
這也是我之前講過的,不管是公司治理制度也好,還是ESG也好,一個制度必須是要和公司自身利益是同方向的,這樣才會真的去做,否則都只會徒有其形而已,偏偏台灣的ESG就是後者。
以長榮海運VS挪威主權基金的故事來說好了。媒體企圖用這個故事告訴大家ESG在實務上有多重要,長榮就是因為沒有明確答覆和實際的執行挪威主權基金要求在拆船上的要求,被以「嚴重破壞環境和侵犯人權」為由,列入禁止投資名單,直到一千天的努力改進後,終於得到挪威主權基金的青睞,可望在明年重回投資清單。這真是個感人肺腑的勵志故事啊!
讓我來告訴你,我對這件事的想法吧!
從這個故事,你會發現: 當大型基金甚至大多數一般投信基金,在面對不符合自己標準上市公司的一般做法,通常有兩種選擇: 我不買,或是把持股賣掉。世界上會像CalPERS那樣,你不照我的做,我就自己提名董事,甚至串連投資人不要讓某董事當選的這種是很少的。(有興趣的可以自己看公司的品格 1 裡有)
換句話說,當一家上市公司被某投資公司列為禁止名單時,最直接影響的就是股價,包括一個是少了助漲的拉力(因為大型外資要買會買很多),另一種就是下跌的推力(因為拋售手中持股)。那麼誰會直接從股價的不漲或下跌中受到最大影響呢? 就是美式企業的專業經理人(CEO),因為美式公司的CEO的KPI中有很大部份是和股票價格連結的,所以他當然會很在意這件事,也會為此作出修正。這就像有個客戶要下幾千萬美金的單子給你,你願不願意幫他量身訂做產品? 大多數公司都會願意的,這就是大型投資公司如何透過ESG影響公司決策範例。
但回到台灣,你知道台灣上市公司和美國上市公司最大的不同,就是美國上市公司多數股權是分散的,所以多由專業經理人掌舵,就像蘋果(Apple, AAPL-US)的Tim Cook本身並沒有持有Apple很多股票一樣(當然他的不太多,還是遠遠屌打我們這些魯蛇)。但台灣不同,台灣多數上市公司都依然是某些創業家族在掌控,董事長就是大股東。如果必須在接到數千萬美金訂單和有一家外資投資公司要買進公司數百萬股,我相信多數台灣董事長都寧可選擇前者。
而且事實上我相信,台灣很多董事長也不見得希望這種大型投資公司真的持有很多自家公司股票的,因為公司股權愈分散對老闆才是好事。以前述的例子來說,如果長榮還是張榮發當家,我相信他連鳥都不想鳥什麼挪威主權基金。同樣的道理,像台塑( 1301-TW )集團這種大量股票都掌控在自家人手中的公司,挪威主權基金有些什麼意見,王文淵的態度大概也是「謝謝指教」而已。
我寫這一段,不是在說張榮發和王文淵不在乎什麼ESG,或是ESG對台灣不重要。而是你會發現台灣政府在推什麼制度,很愛用什麼道德或形而上的偉大思想去「說服你」,事實上更多時候,台灣這些老師和專家,他也不知道為什麼美國或歐洲在推這個,或是台灣公司和美國公司本質上不同,同一制度到底能不能一體適用? 反正國際流行我就跟著推。最終你就會發現,台灣引進了很多美國制度和思維,但做起來就是怪怪的,不然就是看起來是這樣,但其實好像又不是這樣。
ANYWAY, 一句話:
公司治理也好,ESG也好,一個制度要有效,它必須要和執行者的利益是一致的!
如果台灣還停留在對國際制度全面照抄的心態,什麼ESG的,不管你們信不信,反正我是不相信的!
《Rus》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