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觀察到一些 ETF,正好在調整成分股時,把漲多的股票賣掉了,有些人大讚:神準!漲多也該獲利了結出場了,有幫投資人賺到錢!
但,代誌有這麼簡單嗎?今天 ETF 基金公道伯來跟大家聊聊 ETF 替換成分股的秘密!
呃…誇大了,也不是什麼秘密,答案很簡單,但大部分從投資基金到投資 ETF 的朋友,可能會不知道,以台灣只有完全被動式的 ETF 來說,ETF 替換成分股的時機是不由自主的,並沒有一丁點兒所謂神準擇時、選股的成分。
例如國泰股利精選 30 ETF(00701),(舉這檔是因為剛剛提到的,有投資人以為成分股替換得很剛好的,就是 00701,並非是想攻擊這檔 ETF)
今年替換成分股的時間是在 10 月下旬(這檔為每年換一次成分股),在 30 檔成分股中,就換掉了整整 14 檔之多:
剔除 | 富邦金( 2881-TW )、國泰金( 2882-TW )、元大金( 2885-TW )、開發金( 2883-TW )、國票金( 2889-TW )、台灣大( 3045-TW )、台化( 1326-TW )、大聯大( 3702-TW )、潤泰全( 2915-TW )、華固( 2548-TW )、長虹( 5534-TW )、華立( 3010-TW )、至上( 8112-TW )、卜蜂( 1215-TW ) |
納入 | 台積電( 2330-TW )、華碩( 2357-TW )、廣達( 2382-TW )、和碩( 4938-TW )、緯創( 3231-TW )、英業達( 2356-TW )、新光金( 2888-TW )、興富發( 2542-TW )、群光( 2385-TW )、宏全( 9939-TW )、可寧衛( 8422-TW )、志超( 8213-TW )、聲寶( 1604-TW )、達欣工( 2535-TW ) |
整個可以說是「改頭換面」,原本 ETF 的產業分布是以 6~7 成金融股為主,現在則是變成金融、電子半導體各占 4 成左右。
而造成投資人誤解的主要原因,就是 00701 剔除的金控股,正好今年以來幾乎都大漲 30~60% 不等,相較於台股大盤僅上漲 20%,的確有明顯的超額報酬,而該 ETF 剔除這些金控股的時間點,「看似」正好「逢高獲利了結出場」。
但我們回歸到ETF這種投資工具的本質及特性來看,其實 ETF 定期替換成分股,都是依循其追蹤指數的變化,而做相對應的買進賣出標的,也就是說,編製該追蹤指數的指數公司公布要刪除哪些股票、要加進哪些股票,都是依據指數編製規則來調整的,而投信業者也只是跟著將 ETF 的成分股做調整而已,完全沒有所謂「神準擇時」,或是獲利了結出場的背後意涵。
以這檔 00701 來說,會剔除這些漲多檔的金控股,也只是因為該 ETF 的指數編製規則中,有納入「低波動」因子的考量與設計,所以才會把今年以來股價「波動較大」(或說漲太快)的金控股給踢出,並不是因為「漲幅較大」的原因,而如果今年金控股是緩漲的話,那可能就不會被剔除了。
因此我們投資人在觀察 ETF 成分股變化的時候,該注意的其實是這兩件事:
一、成分股替換的時候,是否有因為 ETF 基金規模過大,而導致換股作業的時間過長,ETF 追蹤誤差變大,甚至因為金額進出太過龐大,而影響到被刪除或被納入股票的價格產生異常波動,
特別是權重較大的成分股,更容易因為換股產生的摩擦成本而使 ETF 蒙受損失。
二、當初投資這檔 ETF 時,是看中這檔 ETF 的「特色訴求」,還是「成分股長相」。
其實大家看了以上的分析,就知道 ETF 的成分股長相只是反映指數編製規則的「結果」,並不是投資人唯一該關注的重點,反而更該去關注的是該 ETF 的指數編製方式,特色是什麼、會怎麼影響我們的投資組合,
以及是不是我們的需求。
希望今天阿伯跟大家分享 ETF 成分股替換邏輯的背後真實意涵,能讓大家認知到 ETF 這項投資工具的本質,並減少掉入投資思維盲區的風險哦!
《ETF 基金公道伯》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