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投資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基金ETF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全球總經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理財商業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消費信用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保險稅制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房產生活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台灣 ETF 績效竟比追蹤指數爛?都是內扣費用惹的禍?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股感選文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股感選文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台灣 ETF 績效竟比追蹤指數爛?都是內扣費用惹的禍?

2022 年 1 月 19 日

 
展開

海外 ETF 追蹤指數能力一定比台股 ETF 差?(以 00757、00830、0050 舉例)衡量 ETF 追蹤指數能力好壞必須知道的 3 件事!

最近看到一些雜誌文章在討論,台灣 ETF 績效竟然都比追蹤指數還爛?甚至還有舉例附圖兩者長期報酬率,看起來真的是差異很大「的樣子」,代誌真的這麼簡單嗎?ETF 實際績效與其追蹤指數相差甚大?ETF 基金公道伯今天來做個謠言破解!

我承認~都是月亮惹得禍~~阿不是,是「內扣費用」惹得禍嗎?答案當然…不完全是。

我們先從雜誌文章上錯誤的圖開始說起,該文章舉例兩檔 ETF 上市以來的績效:

ETF 名稱 績效計算期間 ETF 績效 追蹤指數的績效 差距
統一 FANG+(00757) 2018/12/6~2022/1/4 173.51% 202.88% 29.37%
國泰費城半導體(00830) 2019/5/3~2022/1/4 132.87%  155.24% 22.37%
資料來源:ETF 基金公道伯/製表:股感知識庫

因此該文章的結論是:ETF 績效與追蹤指數差距甚大,因內扣費用太多吃掉報酬,特別是投資海外股票的 ETF,經理費、保管費、交易成本等內扣費用比台股 ETF 還高,所以造成這麼大的績效落差。

但實際上,這圖有諸多錯誤之處!錯在哪裡呢?以下阿伯就用該文章及圖表錯誤之處,來分析總結出衡量 ETF 追蹤指數能力好壞必須知道的 3 件事!

看完我們就會知道,許多財經網紅會誇大的「內扣費用」,影響績效有多嚴重之外(當然是很嚴重沒錯啦,畢竟國外的 ETF 管理技術的確明顯領先台灣業者許多)、(還有些網紅反而業配更貴高達 1% 管理費用的理財方式,更加令人傻眼)我們身為專業投資人更該清楚認知到,在分析 ETF 其追蹤指數的能力好壞時,其實還是得著眼於指數及 ETF 的「根本邏輯」,才能看清楚事實真相及真正的重點所在。

一、追蹤指數有計價幣別的差異:

該圖所採用的追蹤指數,其實都是「美元計價」的指數(依主要投資標的及編製時指數公司選用的幣別而有所差異),不能直接用原本指數的價格來計算報酬率,如果我們要將該指數與 ETF 比較績效,就必須先將指數的價格乘上美元兌新台幣的匯率,才能將「匯率」的影響一併考慮在內(若是指數為單純投資中國股票,或編製時是採用人民幣計價,那我們就必須將指數價格乘上人民幣兌新台幣的匯率)

二、指數有分價格指數與報酬指數:

該圖是用「價格指數」來計算績效,並未將計算期間內所有股票曾配發的「股息」都計入!要正確計算一段期間的總報酬率,就需要使用有計入股息的「報酬指數」來計算,當然,報酬指數也是得換成新台幣計價。

然而,這裡又會衍生出兩個問題:

1. 追蹤指數有完美狀況的前提假設,就是「股息立即再投資」

假設將成分標的各階段所領到的配息都再次地「立即」投入指數中,並持續以相同的報酬率進行再投資;但實際上,我們投資人不一定會這樣做之外,別忘了 ETF 所配發出來的股息,跟一般股票一樣,是要在除息日後的一段時間之後,這些股息才會真正入帳到我們口袋。

2. 除去匯費和再投入的交易成本不說,中間經過的時間差也無法產生再投資的效果

因此導致我們 ETF 投資人實際的績效,會與完美假設情況下的指數表現有落差,而業者在進行 ETF 的日常管理時,就肩負起使 ETF 績效盡可能與追蹤指數一致的表現,投資人也該以此來衡量該 ETF 追蹤能力的好壞。

三、淨值與市價的差異:

例如最近打出高配息率的 ETF,有些造成溢價過於嚴重,使得 ETF 的市價超出淨值許多,若要計算一段期間的績效,用市價來算肯定比用淨值來得高出許多。

但實際上,我們在衡量 ETF 是否足夠完美地追蹤其指數表現,應該用的是「淨值」而非市價,因為市價是被市場供需狀況交互影響的結果。若用市價來計算報酬率,那就不是單純在衡量 ETF 追蹤指數的能力好壞了,而是同時衡量了業者與造市商在控管折溢價的能力。

另外,除了應該用淨值來計算績效,也得記得加入期間內的所有 ETF 配息,計算出 ETF 的總報酬率,才能與上述第 2 點的報酬指數績效一併比較

而該文章的圖只是單純用淨值來計算報酬率,並未計入期間的股息,因此在同時考量上述 3 點後,阿伯抓到比較正確的績效數字如下:

ETF 名稱 績效計算期間 ETF 績效 追蹤指數的績效 差距
統一 FANG+(00757) 2018/11 /27~2022/1 /4 154.15% 178.65% 24.50%
國泰費城半導體(00830) 2019/4 /23~2022/1 /4 136.08% 137.70% 1.62%
資料來源:ETF 基金公道伯/製表:股感知識庫(此處上市時間都改為用更早幾天的成立時間淨值來計算)

這樣看起來,00757 的確存在追蹤上的問題,2019、2020、 2021 年 00757 的總內扣費用分別為:1.88%、1.18%、1.31%( 00757 目前的經、保費率分別為 0.85% 及 0.18% ),近 3 年的總內控費用簡單粗暴合計達 4.37%,的確是顯著影響 ETF 追蹤指數的成效,但顯然還有其他的因素導致該 ETF 績效落後指數許多,實際上內扣費用如何影響績效,以及還有哪些重要因素也會影響追蹤成效,之後再開一篇文章來探討

而 00830 原文所算的 ETF 績效與追蹤指數績效差距為錯誤的 22.37%,正確的數字則僅為 1.62%,2019 、 2020 、 2021 年 00830 的總內扣費用分別為:1.05% 、 1.22% 、 1.01%,其中 2019 年上市未滿一年( 00830 目前的經、保費率分別為 0.4% 及 0.1% )

這樣看起來,內扣費用雖有拖累 ETF 績效,使其落後追蹤指數 1.62%,但卻顯然並非是過於嚴重的主因

看到這裡,想得多一點的朋友,是不是也會好奇台股 ETF 的追蹤指數能力呢?

該文章中也提到,可能投資海外股票為主的 ETF,其追蹤能力會因為費率較高及交易成本更高等因素而導致較差,因此這邊我也列出 0050 來做比較,重點並非比較績效好壞,請僅關注於分析追蹤指數的成效,一樣以相同的期間來計算:

ETF 名稱 績效計算期間 ETF 績效 追蹤指數的績效 差距
元大台灣 50(0050) 2019/4/23~2022/1/4 93.27% 96.12% 2.85%
資料來源:ETF 基金公道伯/製表:股感知識庫

2019 、 2020 、 2021 年 0050 的總內扣費用分別為:0.43%、0.43%、0.46%( 0050 目前的經、保費率分別為 0.32% 及 0.035% )

兩年半多的總內扣費用大約 1% 多,佔不到 2.85% 的一半,顯然也並非是 ETF 績效落後指數的所有原因,如此投資朋友們應該就能比較客觀地去看待內扣費用的影響,及在衡量 ETF 追蹤指數能力好壞時,哪些方面才是我們要去關注的重點,希望今天阿伯的分析,也有帶給大家一些不一樣的觀點囉!

另外還有些關於內扣費用與配息率(高股息)也會影響績效的原因(例如刻意配出高股息可能也會影響追蹤指數的能力),改天再盡快跟大家分享囉~

ETF 基金公道伯》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股感選文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股感選文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