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名不經傳的校園研究項目到全球頂尖搜尋巨頭,從 1998 年作為私營公司成立到 2004 年 8 月 19 日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Google 用了 23 年的時間續寫著屬於自己的傳奇故事。與此同時,它在自研引領科技最前端技術之際,也通過不斷的併購將自己的版圖從搜尋逐漸滲透到網路廣告、軟體、硬體、雲端運算等多個領域。
自上市 17 年以來,Google 在其超過 200 樁併購案中,令人最難忘也屬最為精彩的一宗交易非 Android 收購案莫屬。據 StatCounter 統計,如今的 Android 穩居全球第一大行動操作系統位置,佔比 41.44% 。
近日,作為 Android 開發團隊的十一年元老級別內部成員、Google 員工 Chet Haase 在回看 Android 為何能取得今日的成功時,數十次深度採訪了 Android 早期團隊的其他成員,最終耗時四年,撰寫了一本名為《 Androids:The Team That Built the Android Operating System》的書籍,對此,外媒 ArsTechnica 也對此書進行了節選分享,為我們揭開了 Android 發展初期的一些鮮為人知的團隊故事。
一、為數位相機系統而生的 Android
眾所周知, Android 於 2005 年被Google 以 5,000 萬美元收購,這款具有 “ 機器人 ” 含義的 Android 系統自此被 “ 改裝 ” ,並在行動開發浪潮到來之際,憑藉開放原始碼等生態共建的優勢,從 iPhone、Windows Phone、黑莓、諾基亞(Nokia, NOK-US)等智慧型手機平台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然而,誰想得到,在其被收購之前,作為創業公司的 Android 在成立的兩年間又經歷了些什麼?
這要將時間拉回 2003 年 10 月,美國猶太裔電腦技術專家後來也有著 Android 之父之稱的 Andy Rubin,和 Richard Miner、Nick Sears、Chris White 聯合創立 Android 公司開始談起。想必很多人也並不陌生, Android 公司建立的初衷其實並不是想要成為行動平台的王者,而是打造一款連接 PC 端智能相機的先進操作系統,即讓 Android 成為一個相機平台,可用於圖像和影片的儲存,方便多個設備從中訪問照片。
不過,隨著技術的迭代,數位相機市場成長逐漸放緩,應用規模受限,因此在嘗試了 5 個月之後,Rubin 決定放棄原有的計劃,努力把 Android 打造成一款可以與 Symbian 及微軟 Windows Mobile 互相媲美的手機操作系統,並對外宣布 Android 是一個開放原始碼的手機解決方案。
頗為現實的是,和很多新創企業起步一樣,構建一款產品最難的或不是技術本身,而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對於初來乍到的 Android 科技公司,缺乏資金是最大的困難。為此,即使 Rubin 為公司花光了自己所有的錢,也未能讓公司轉危為安。為了拿到更多的資金壯大研發團隊,讓產品更快落地,Andy Rubin 帶來 Android 團隊開始全身心地專注於三件事:
- 做一個 Demo,用來演示其構建的產品。
- 建構一個宣傳平台,用於闡明產品的應用與願景。
- 打動投資人,獲得投資。
二、Demo 初實現
最初在僅有 10 人創業團隊的 Android 公司中,Brian Swetland 和 Chris White 主要負責手機系統的原型代碼編寫。據採訪描述,後加入的 Android 高級軟體架構師 Andy McFadden 進入公司的第一件事就是優化這個 Demo,並加入了日曆等應用程式。雖然這個Demo 在後來並沒有發揮實際操作作用,但是它代表了 Android 產品落地的一個理念與願景,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
在有了 Demo 之後, Android 新創團隊就開始了下一步,即打磨一個可以解釋清楚 “ Android 究竟是什麼?它能幹什麼?又能帶來什麼? ” 的 PPT。據外媒 ArsTechnica 報導, Android 新創團隊於 2005 年 3 月對投資者演示的 PPT 一共有 15 張,而這些內容足以吸引 VC 和 Google 的注意。在 PPT 中, Android 團隊首先分析了彼時網路硬體市場的發展現狀, 2004 年,個人電腦出貨量為 1.78 億台。同期,手機出貨量為 6.75 億部;幾乎是 PC 數量的四倍,但處理器和內處理器的功能與 1998 年的 PC 一樣。
當時還在 PalmSource 任職的 Dianne Hackborn 後來加入 Android 團隊,成為業界知名的 Android 大神,也是看重了行動硬體未來發展的潛力。另外,該 PPT 還指出了行動軟體成本不斷成長的問題。硬體成本在下降,但軟體成本沒有下降,這使得它在每部手機成本中所佔的比例越來越大。但是手機製造商並不是軟體平台開發方面的專家,也沒有能力或興趣不斷擴展日益成長的功能,使得其軟體區別與競爭對手。
三、開放原始碼所帶來的機會
作為一個並不是首個也絕非主流的手機操作系統, Android 如何能在 Symbian 等系統如日中天的時候,吸引用戶與投資者的目光。
於是,彼時的 Android 團隊帶來了 Android 的第二大亮點,也就是開放原始碼。簡單來看, Android 是一個免費的操作系統,可通過開放原始碼的方式提供給手機製造商們,由此手機製造商可以在不依賴軟體供應商也無需自己構建的前提下,在自己的手機上使用和分發 Android 操作系統。這種開放原始碼的方式在當時的市場中絕無僅有。
放眼彼時業界已有的操作系統,微軟(Microsoft, MSFT-US)提供了一個專有操作系統,製造商可以獲得授權並將系統移植到自己的硬體上;Symbian 主要由諾基亞使用,索尼(Sony, 6758-JP )和摩托羅拉(Motorola Solutions, MSI-US)也使用了一些;RIM 有自己的平台,只用於自己的黑莓設備。因此,對於想要不用自己動手構建操作系統、又不花大量精力定制現有操作系統、或支付高額許可費的智慧型手機製造商來說,沒有其他選擇。
更成問題的是,當時已有的操作系統未能為應用程式提供生態系統。Symbian 為操作系統提供了一些核心基礎設施,但 UI 層留給製造商們,這導致了為 Symbian 系統編寫的應用程式不兼容其他手機設備。雖然老牌寫程式語言 Java 在伺服器、桌面端有著 “ 一次編寫,隨處運作 ” 的跨平台能力,但是 Java ME 在行動領域遠遠達不到這一點。
於是,業界紛紛尋求破解之道,而 Linux 作為優質的解決方案,也被眾多開發商不斷地應用,德州儀器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德州儀器 所有製造商需要的只是 Linux 平台、來自 TI 的參考硬體,不過,製造商必須要購買、獲得許可、構建或以其他方式拿到這些模組才能創建自己的設備。然而,正如 Android 新創團隊成員 Brian Swetland 所說: “ 你可以使用德州儀器的OMAP(Open Multimedia Application Platform,開放式多媒體應用平台)晶片來建構 Linux 手機。不過,你在需要德州儀器的 OMAP 的同時,需要獲得來自 40 個不同中間件供應商的 40 個組件。繼而再把所有的模塊放在一起,全部組成起來,然後你就有了 Linux 手機。這太荒謬了! ”
對此, Android 團隊希望提供 它將建立在 Linux 上,就像 TI 的產品一樣,但也會提供所有必要的部分,以便製造商只通過一個系統來構建他們的設備。 Android 還將為應用程式開發人員提供單一的寫程式模型,以便他們的應用程式可以在運作該平台的所有設備上以相同的方式運作。通過擁有一個可以在所有使用它的設備上運作的單一平台, Android 將為製造商和開發人員簡化手機。
四、 Android 如何吸引投資?
與同業相比,彼時微軟通過將其平台授權給 Windows Phone 合作夥伴來賺錢,售出的每部手機都會為微軟帶來收益;RIM 通過銷售的手機以及從他們的企業客戶簽署的服務合同中來賺錢;諾基亞和其他 Symbian 用戶通過銷售他們生產的帶有該操作系統的手機來賺錢。同樣,所有其他手機製造商都通過銷售手機產生的收入為自己的軟體開發提供資金。
那麼作為開放原始碼平台的 Android 又該如何賺錢?投資者的回報又在哪裡?在 PPT 的最後, Android 團隊指出,營運商將為基於 Android 的手機客戶提供應用程式、聯繫人和其他基於雲端的數據服務。營運商將為提供這些服務向 Android 付費。Swetland 解釋說: “ 我們不會運作和託管服務,而是構建服務並將其出售給運營商。 ”
五、尋找投資者
在一切準備工作完成之後, Android 團隊四處遊走,去拉投資。他們將目光瞄準在一些遠離矽谷的東海岸的風投公司,至於其中原因,在採訪時,Rich Miner 稱,早期 Android 定位為相機操作系統時,很多投資人對此並不感興趣,且拒絕投資。現在定位為開放原始碼手機操作系統的 Android 會面向一些沒有聽過該系統的 VC(Venture Capital,風投)。
機緣巧合的是,在向 VC 介紹 Android 項目時,Android 初創團隊也與 Google 高層見了面。
2005 年 1 月,Google 聯合創辦人拉里.佩奇邀請 Andy Rubin 去 Google 公司開會。拉里.佩奇曾是 T-Mobile(TMUS-US) Sidekick(Danger Hiptop)手機的忠實粉絲,而這款手機恰巧是 Andy Rubin 以前創辦的公司製造的。
在這次小型會議上,Andy Rubin 也叫上了 Android 團隊的 Nick Sears,另外 Google 公司這邊除了拉里.佩奇之外,另一位Google 聯合創辦人 Sergey Brin 和 Georges Harik 也參加了會議。幾個人一見如故,暢談行動網路的暢想。在這次會議結束時,Google 公司這邊幾位高層說, “ 我們想幫助你們。 ”
那次的會議令人鼓舞,但並沒有產生實質性的結果。事實上,Rubin 想知道,Google 是否只是利用這次會議來了解關於 Danger 公司的看法,這家公司是他在 2003 年創立但後來離開了這家公司。他認為 Google 可能對收購 Danger 感興趣。
由此, Android 團隊並沒有將希望全部寄託於 Google 身上,與此同時,他們繼續尋找一些風投公司以及潛在的合作夥伴,其中包括了三星和 HTC。與三星的會面始於手機部門的執行長 KT Lee,他說他已經錯過了 Danger 合作的機會,並且不希望這種情況再次發生,因此他對與 Android 的合作很感興趣。Nick Sears 後來在回憶這次會議時,表示: “ KT Lee 告訴他的團隊要實現它,所以我們認為這筆交易差不多要成功了。但隨後我們會見了他的 10 多名中層管理人員團隊,他們問道, “ 誰來構建你們的操作系統? ” 當我們說「Brian」時,他們笑了,並稱他們有 300 人在開發自己的操作系統。 ”
三星問 Android 團隊是否在做夢。Nick Sears 回答道, “ 不,是真的,Brain 和其他一些人將構建操作系統。 ” 他們問這怎麼可能, Android 團隊回答說不僅有可能,而且已經在 Sidekick 上做到了。
商務會議結束後,三星舉辦了一場晚宴,慶祝新的合作夥伴關係。但 Android 團隊後來了解到,這筆交易取決於三星從營運商T-Mobile 那裡獲得訂單,Nick Sears 回憶道, “ 事實上,這根本不是一筆交易。當時說服 T-Mobile 成為我們的 Android 發布合作夥伴花了大約 18 個月的時間。 ” 最終雙方沒有達成協議,但他們確實確立了設備名稱。當他們後來選擇了開發 G1 設備時,他們給它起代號 “ Dream ” ,以紀念那次會面。
與三星會議之後, Android 團隊又與 HTC CEO 周永明進行了會面。Nick Sears 記得這次會面: “ 周永明提到了我們第一台設備的獨家經營權,這是 Brian Swetland 無意中聽到的。當我們回到飯店房間時,Swetland 威脅要辭職,因為 “ 我加入 Android 不是為了創建另一個Danger ”。我很擔心,因為 Brian Swetland 對我們的成功至關重要,但當我第二天見到他時,一切都很好。 ”
於是,該團隊繼續向 VC 推銷宣傳 Android 項目,並取得了一些成功,其中像Charles River Ventures 和Eagle River Holdings 等風投機構都對此很感興趣。而也就在這個時候,Google 再次召集他們開了一次會議。
這一次會議與以往有所不同,參會的人員更多了,看起來 Google 已經準備好談具體的事情了。不過,Andy Rubin 和他的團隊原以為他們是去 Google 公司分享 Android 最新的進展的,直到分享到一半時,Nick Sears 才發現,Google 是想收購其公司。對此,Google 表示, “ 如果 Android 允許自己被收購,它的表現會比其他情況好得多。他們不必處理風險投資者的各種要求,也不必向客戶和營運商收取專門服務的費用,只需將操作系統免費提供給營運商即可。 “
事實上,它甚至比免費更好,Google 可以從搜尋中獲得收入,也可以與營運商分成。因此,他們不必向營運商出售某些東西,而是能夠與他們建立合作夥伴關係。經過多輪溝通,拉里.佩奇觀察到 Google 收購這家小公司有很大的意義,其可以幫助他們建立一個平台,使 Google 能夠進入行動市場。
不過,雖然雙方原則上同意,但仍有許多細節需要解決。Nick Sears 回憶起 Android 需要與 Google 一起解決的兩個大問題。第一個是金錢:他們需要就公司的估值以及他們的支付方式達成一致;第二個是承諾: Android 想要確保他們能夠真正實現最初的目標,而不僅僅是被大公司吞併後雪藏。他們需要Google 同意在收購後繼續支持 Android ,並持續提供內部支持。
對此,拉里.佩奇建議他們去和Google 負責產品和行銷的高層喬納森羅森(Lawson, 2651-JP )伯格談談。Rich Miner 記得他的回答是: “ Google 與其他公司不同。許多其他公司,當項目進展不順利時,他們會投入大量資源。在Google,我們喜歡為進展順利的事情提供資源。所以如果你做你想做的事情,你會得到更多的資源。 ”
Android 團隊最終與 Google 敲定了收購的協議,該團隊於 2005 年 7 月 11 日在Google 開始工作。
六、 Android 崛起
Google 收購 Android ,在當時的網路圈並未引起太多的關注,亦或是說眾人只知道 Google 為了進軍行動領域,悄悄地收購了一家新創企業,在未來驚艷了業界。在 Android 被收購之後,Rubin 主要負責將 Android 開發成為一款開放原始碼的操作系統。
最終用了兩年的時間,Google 於 2007 年夏天開發出第一款 Android 樣本機。不過,隨著蘋果(Apple, AAPL-US)公司揭開首款 iPhone 面紗之後,Rubin 覺得現有的 Android 原型機與蘋果手機差距太大,於是鼓足勇氣,決定將 Android 樣機推翻重新來過。
接下來幾個月間,Google 在行動手機層面提交了多份專利申請,並於 2017 年底,聯合全球 84 家手機製造商、軟體開發商及電信營運商、晶片製造商成立安卓聯盟,共同推動 “ 首款真正開放和全面的行動設備平台 ” 落地。
2008 年,Google 第一款手機 G1 由 HTC 製造。正如上文提到的,代號為 Dream。與此同時,Android 也在業界的共同參與中,從最初的 Android 0.5 版本向 Android 1、Android 1.1、Android Cupcake、Donut,逐步迭代到如今的 Android 12 預覽版,Android 手機與 iPhone 的競爭也在時代的長河中愈演愈烈。
《虎嗅網》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