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投資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基金ETF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全球總經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理財商業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消費信用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保險稅制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房產生活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Google 整合音樂服務野心,靠 YouTube 真能做到?
作者 36氪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36氪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36氪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Google 整合音樂服務野心,靠 YouTube 真能做到?

2020 年 11 月 28 日

 
展開

Google 旗下影片分享平台 YouTube 對音樂產業一直都很重要。現在,通過將所有音樂服務整合到獨立平台 YouTube Music 上,它正試圖建立 Spotify ( Spotify , SPOT-US)和Apple Music 無法觸及的音樂世界。

在過去幾個月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期間,音樂家和樂隊不能進行巡迴演出,不能參加音樂節,也不能去任何地方。所以,他們被困在家裡,只能臨時即興演出,在Instagram上直播演唱會,參加熱門遊戲《堡壘之夜》或Roblox的活動,並在Twitch上唱歌。這並不完全是現場直播,但卻是對音樂產業的一次徹底的現代演繹。

當美國說唱歌手 6Lack 及其團隊開始考慮進行現場直播表演時,他們想做些與眾不同的事情。 6Lack 的唱片公司LVRN聯合創辦人朱尼亞.阿拜杜(Junia Abaidoo)說: “有的人會拿起吉他現場彈唱,有些人會在場館裡舉辦看起來像是現場音樂會的表演,但他們只是在串流媒體上播放。而我們嘗試以一種與眾不同、有創意的方式,這對我們來說真的很重要。 ” 他們最終想出了自己非常喜歡的點子:藝術家可以在現場廣告牌附近表演,觀眾開車進來,並從他們的車裡觀看,這是種半現場半直播的方式。

不過, 6Lack 和LVRN攝製組需要合作夥伴的幫助。因此,他們聯繫了自己在 YouTube 的代表。多年來,雙方已經共同做了很多事情。LVRN的另一位聯合創辦人 Sean Famoso McNicholl 說: “我當時想,我們想到了個好點子,這有點兒瘋狂。 ” 但隨著 YouTube 加入進來,這個想法變得更加瘋狂。到 8 月底《Live From the Ledge》在 YouTube 上首播時, 6Lack 已經在亞特蘭大最高的建築樓頂上,在一塊宣傳種族正義和平等的廣告牌前,表演了 30 分鐘,並被觀看了 100 多萬次。

YouTube 似乎就是為這類節目準備的天然渠道。它擁有超過 20 億用戶,是網路上最大的(無論從任何標準)影片平台,而音樂是該平台的核心功能之一。 YouTube 提供了很多 Spotify 所不具備的功能:強大的視覺平台,成千上萬 6lack 粉絲期待已久的首演方式,以及以社區為中心的設置,讓所有粉絲感覺(幾乎)就像是在觀看真正的演唱會。麥克尼科爾說: “與他們合作, YouTube 令人驚嘆。 ”

YouTube 現在走上了一條不同的道路:維護和擴大其在音樂領域的主導地位。 YouTube 不想成為用戶發現新歌的地方,而是希望將所有音樂業務整合到單個平台上。在過去的幾年裡,它一直在構建和改進 YouTube Music 服務,開發自己的每月 10 美元的付費串流媒體應用。現在, Google 關閉了 Google Play Music ,加大了 YouTube Music 的推廣力度,並準備與巨頭們展開戰鬥。

▲ YouTube Music 三位領軍人物,從左到右分別為萊爾·科恩、費雯麗·勒維特以及傑伊·富勒

過去幾年,一團糟

一方面, YouTube 遲到了大約十年。 YouTube 表示, YouTube Music 有超過 3000 萬付費訂戶(自去年以來成長了 60% ),但 Spotify 有 1.44 億。Apple Music 擁有超過 6000 萬的用戶,這還不包括Pandora、Deezer、Tdal 和無數其他人們已經在聽音樂的服務。

但另一方面,它依然是 YouTube 。 YouTube 擁有根深蒂固的、不可否認的優勢,受眾比所有競爭對手的總和還要多,而且幾乎擁有無限的資源。產業分析師 Mark Mulligan 說: “可以說, YouTube Music 比 Spotify 更適合 Z 世代和千禧一代,因為 YouTube 在他們的整體數字生活中扮演著更重要的角色。 ” 然而在過去的幾年裡, YouTube 揮霍了所有的一切,總是湧現出糟糕或被拒絕的想法。但現在, YouTube 有了如何贏得音樂大戰的計劃。

認識自己的優勢

音樂串流媒體服務容易受到批評的地方​​在於,它們似乎沒有太大區別。他們的曲庫可能略有不同,但他們的目錄中都有大約 6000 萬首相同的歌曲。 Mariah Carey 的《All I Want In You》,在任何地方播放聽起來都差不多。除了在 YouTube 上。在那裡,你可以聽到原版,也可以看到卡拉OK 版以及無數的現場表演,翻唱和混音。

想不想在今年的假期裡學點兒有這首歌伴奏的舞蹈?想學用吉他或鋼琴彈奏這首歌嗎?想聽川普總統演唱這首歌的剪接版嗎?想知道這首歌怎麼會變得如此火熱幾乎無處不在的嗎?這些都出現在 YouTube 搜尋結果的首頁。 YouTube 擁有獨一無二的音樂內容語料庫,這是任何競爭對手都無法企及的。

近年來, YouTube 還為音樂人打造了許多產品。當然,還有直播和首播,但也有社區功能,讓藝術家可以直接與粉絲互動。藝術家可以在 YouTube 上出售門票,既可以是虛擬演唱會,也可以是現實世界的演唱會門票。像Foundry和Artist on Rise這樣的節目在 YouTube 的建議和推廣下,可以幫助音樂人在這個平台上成長。

最重要的是,龐大的 YouTube 已經學會了專注於個人風格。 YouTube 音樂內容合作總監、音樂產業關鍵合作夥伴費雯麗.勒維特(Vivien Lewit)說: “過去十年來,這始終是個巨大的焦點。不僅要打造最好的產品,為消費者提供最好的音樂體驗,而且要與音樂產業的藝術家合作。 “。音樂界幾乎每個人都有個 YouTube 聯繫人,他們知道這個聯繫人的名字,他們一直都會回复他們的電話。

哈姆杜尼說,他唯一希望 YouTube 提供的是一個按鈕,他可以按下這個按鈕,在任何他想要的影晶片獲得 1 億次觀看。他相信,如果 YouTube 願意,它可以引導這種流量。但他知道不這麼做是對的。他說: “ YouTube 聰明地保護著他們的算法。他們不會做任何事情來損害這一點,他們也不會做任何把內容塞進用戶喉嚨的事情。 ” 他說,這無論如何都行不通。人們通過參與和觀看來投票,而不是被迫這樣做。幸運的是,大量 YouTube 用戶不斷出現。

YouTube 能堅持長期計劃嗎?

YouTube 應該擁有最強大的音樂串流媒體服務似乎已成定局。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問題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為,尤其是 YouTube 和 Google 似乎從未能夠長期堅持一個計劃。幾年前, YouTube 推出了 Music Key,這是一項允許人們在手機背景下聽音樂、下載影片和跳過廣告的服務。

然而,那正好是 Google 推出Play Music All Access 的時候,該服務可被視為老式 iTunes 和 Spotify 的混合體。似乎擁有兩項服務還不夠混亂,它們都被包含在一個訂閱價中,而且彼此之間完全沒有關係。許多本可以免費獲得這兩項服務的人,結果卻付費購買 Spotify 或Apple Music 。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一部分只會變得更糟。即使在 2015 年 YouTube Music 上線時,它也是 YouTube Red的一部分, YouTube Red是個訂閱範圍非常廣的服務,還包括訂閱Play Music 。 YouTube Music 在某種程度上與 YouTube 有所不同,儘管所有的音樂仍然在 YouTube 上。就連網址也是一團糟: Music . YouTube .com和 YouTube .com/ Music 轉到了兩個不同的地方,它們似乎再一次完全沒有意識到對方。

幸運的是,方程式現在變得簡單了。未來只有一項 Google 音樂串流媒體服務,那就是 YouTube Music 。它分為支持廣告的免費版,或者每月 10 美元付費版,並提供了你可能稱之為 “ Spotify 功能 ” 的完整清單:數千萬首歌曲、精心策劃的播放列表、離線播放、按順序排列的專輯等。

▲ YouTube 最近始終在推薦人們從 Google Play Music 切換到 YouTube Music

YouTube Music 產品管理總監 T.Jay Fowler 說,要實現上述目標需要一段時間。他已經在這家公司工作了五年多,其中很多時間用他的話說,就是 “剝離了公司的層次 ” 。 YouTube Music 團隊不得不開發工具,幫助人們從 Google Play Music 導入他們的曲庫和歷史, Google Play Music 擁有一小部分但非常忠誠的用戶。

然後,他們不得不構建所有這些 Spotify 功能,因為沒有它們,你就無法到達其他任何地方。富勒說: “我必須承認,在過去的幾年裡,我們確實花了很多時間來打造我們的競爭對手擁有的功能。這不是因為我們覺得我們必須這麼做,而是因為大多數用戶都需要一些基本功能。 ”

然而,到目前為止, YouTube Music 的團隊感覺已經準備好了:他們的產品與現有產品質量幾乎差不多,而且很容易找到、播放和分享大家最喜歡的Fleetwood Mac新曲目,就像在 Spotify 或Apple Music 上一樣。

透明算法系統發揮關鍵作用

現在 YouTube Music 的音樂部分已經基本敲定,是時候弄清楚 YouTube 的部分了。事實證明,這比看起來要難得多。回想一下《All I Want For Christmas is You》,所有搜尋結果都很好,只是大多數人在大多數時候都想聽 Mariah Carey 的這首歌,因為它是被錄製的,每年的播放量高達數千萬次。如果 YouTube 播放的是海綿寶寶唱的《All I Want For Christmas is You》,那就不是 YouTube 在挖掘它偉大的獨特內容庫。這是串流媒體服務搞砸了,糟透了。

 Doug Ford 負責確保這種情況不會發生。在 Spotify 擔任了五年類似職位後,他加入 YouTube ,擔任音樂和產品節目總監。他發現自己需要回答一個奇怪而深刻的問題:音樂是什麼?這在 YouTube 上很常見,福勒和其他人多年來始終在問這個問題。

想想看:有 38 億人觀看了PSY《Gangnam Style》的音樂影片。這些人中的大多數人可能並不是PSY或韓國流行音樂的狂熱粉絲,而是發現自己在看這段影片,因為它是 2012 年偉大的文化現象之一。 YouTube 的算法和策展人應該認為這是一首受人喜愛的曲子,還是一段沒有人會再想看的愚蠢影片?

這類問題在 YouTube 上無處不在。用戶是想聽錄音室版的歌曲,還是想聽經典的現場表演?封面怎麼樣?如果有人搜尋《All I Want For Christmas is You》,他們是想設立假日音樂電台,還是想聽同一首歌的十幾個版本?福特和他的團隊致力於用一套完整的元數據對歌曲進行分類,這些元數據涉及節奏、流派、風格、樂器等等。但你如何解釋《鯊魚寶寶》(Baby Shark)會成為 YouTube 上最受歡迎的影片呢?這是有史以​​來寫的最棒的歌嗎?

福特堅信,解決方案往往會讓 Google 等公司深惡痛絕,即需要人類介入。福特說: “在這裡,寫程式是個相當強勢的詞。 ” 考慮到 YouTube 試圖不特別參與平台內容的複雜歷史,情況顯然就是這樣。在有些地方,福特的團隊參與得很多,比如新發布的播放列表符合每週最好的新音樂( Spotify 的功能),以及該平台上其他一些由人和算法管理的播放列表。不過,在大多數情況下,福特更喜歡的互動程度略低於 “電台DJ ” ,而略高於 “黑匣子算法 ” 。你可以稱之為透明算法系統。福特說: “我們不會手動操作,我們不會把關,但我們會確保在眾多不同的環境下正確設置這些參數。 ”

▲ YouTube Music 界面雖然是一項音頻服務,但它仍然在音樂視頻上大放異彩

YouTube Music 團隊的每個人都稱這款算法應用為 YouTube Main。弄清楚哪些屬於 YouTube Music ,哪些留在 YouTube Main上,這是他們需要回答的一個大問題。富勒說: “直覺上,把所有屬於音樂的東西都放入音樂應用中可能是有意義的。但隨後你就會開始質疑:你真的想在音樂應用中加入吉他標籤或卡拉OK版本嗎?這並不總是一成不變的。 ”

YouTube 是一種向前傾的搜尋和推薦體驗,它可以盡可能地地、成功地將所有這些東西融合在一起。 YouTube Music 的用戶大多只想按下播放鍵並繼續開始自己的生活,但他們做不到。富勒表示,他有一些理論, YouTube 嘗試了一些可行的方法,包括依賴第三方策展人和總是線上的電台,這些都已經在這個平台上取得了很大成功。但他承認,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做好這件事比表面上看起來更重要。 YouTube Music 的成功就是 YouTube 的成功,讓盡可能多的人每月支付 10 美元,這給 YouTube 帶來了非常重要的非廣告收入來源。科恩說: “我很抱歉使用這種陳腔濫調,但登上一架有兩個引擎的飛機總比登上單引擎的飛機要好。 ” 音樂也可以成為 YouTube 在遊戲等利基領域建立其他付費服務的典範,甚至可以與該平台最知名的創作者合作。 YouTube TV團隊也在經歷與音樂完全相同的辯論,試圖以一種有意義的方式將直播電視和 YouTube 曲庫混合在一起。

在 YouTube 試圖變得像音樂服務一樣的同時,其他服務也變得更像 YouTube : Spotify 繼續投資於影片,Facebook剛剛簽署了一項重大協議,成為另一個線上音樂影片的官方主頁。 YouTube 仍然有很大的優勢,但時間已經侵蝕了其中的一些優勢。如果有更好的去處,音樂產業就會去那裡。 YouTube Music 所要做的就是繼續幫助數十億人發現新的音樂,然後讓他們在發現新音樂的時候不再離開。

36氪》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36氪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36氪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