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投資

基金ETF

全球總經

理財商業

消費信用

保險稅制

房產生活
攻成熟製程,擴大代工版圖!英特爾 54 億美元併購「高塔」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虎嗅網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虎嗅網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攻成熟製程,擴大代工版圖!英特爾 54 億美元併購「高塔」

2022 年 2 月 17 日

 
展開

2/15 英特爾(Intel, INTC-US)和高塔半導體(Tower Semiconductor)宣布達成協議,該協議稱,英特爾以每股 53 美元的現金收購高塔半導體,總企業價值約為 54 億美元。這一消息讓高塔半導體週二盤前大漲近 50%。

買方是一家全球頂尖的美國 IDM 公司,去年新 CEO 一上任就對外宣傳開啟「IDM 2.0」模式,其中代工業務是重要一環。被收購方是全球十大代工廠之一,是一家在中國擁有重要客戶的企業,中國市場在高塔半導體營收中佔有很大比例。官方新聞稿宣稱這項交易將在約 12 個月內完成,但最終結果仍是未知數。不過,我們可以從這筆收購中看到一些趨勢和影響。

高塔半導體有限公司(英語:Tower Semiconductor Ltd.)是一家以色列的半導體專業代工廠,過去稱為 Tower Jazz。根據 Statista 調查,以 2021 Q1 的營收為準,高塔在全球晶圓代工市場的市佔率為 1.5%~2%,排名在台積電(56%)、三星(18%)、格羅方德(7%)、聯電(7%)與中芯國際(5%)。與台灣的力積電(2%)及世界先進(1%)在伯仲之間,三家公司的市佔率差距有時候非常接近。

對於英特爾來說,收購高塔半導體不是財務投資,而是一樁完全順應公司發展的戰略部署。去年 3 月,帕特.基辛格(Pat Gelsinger)作為英特爾的新任 CEO 在其走馬上任後的一個月就向業界拋出了一個重磅消息——「IDM 2.0」戰略,號稱要實現製造、創新和產品的全面領先。其中,英特爾代工服務(IFS)受到了業界的格外關注。

但從只服務於自家產品,到面向市場需求,並不是簡簡單單地開放代工即可,這是一個重大的角色轉變,即從 IDM 時代類似甲方的角色變成代工服務的乙方,在平衡自家產品所需和對外代工的產線上,意味著英特爾整個晶片製造產線可能都要面臨調整,這種變化需要英特爾花費一些時間去適應。

同時,作為第三方晶片代工廠,最重要的是需要與晶片設計公司進行長期的配合,需要代工廠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對接晶片設計企業對晶片製造的需求。因此,如果英特爾要利用其現有的晶片製造產線對接晶片設計企業,則意味著他們沒有辦法在短時間內實現在晶片代工領域上的雄心壯志。

於是收購成為了英特爾擴大代工版圖的不二方式,如果成功,直接會將英特爾送入全球晶圓代工廠十強。收購成熟的晶片代工廠,對於在代工領域剛剛起步的英特爾來說,成熟的團隊會加速與晶片設計公司的合作,可以幫助他們在代工領域迅速取得成績。

此外,由於汽車、物聯網市場的不斷崛起,目前半導體市場對特色工藝的需求越來越旺盛。而高塔半導體的產品線(SiGe、BiCMOS、混合訊號/CMOS、RF CMOS、CMOS 圖像感測器、非成像感測器、集成電源管理和 MEMS)滿足了英特爾多元化的戰略構想。正如英特爾所說,「收購雙方高度互補結合英特爾的先進節點和大規模製造與高塔半導體 的專業技術和客戶至上的方法,為全球客戶交付領先的技術和製造能力,以及更大的價值。」

放大到國際競爭角度,美國欲大力發展半導體,首當其衝的必然是半導體製造業。單從美國這幾年的動作來看,美國政府就先後拉攏英特爾、台積電和三星,讓前兩者在美國直接建立晶片生產工廠,讓後者擴大在美的生產。與台積電、三星不同的是,英特爾是美國本土企業。

此外,前不久美國正式提出的「晶片法案」,其中 520 億美元用於支持美國晶片研究和生產。而美國欲樹立一個典型,作為美國唯一一家同時擁有研發和先進工藝的半導體巨頭,英特爾是當之無二的人選。英特爾對高塔半導體發起收購,顯然也是美國提振半導體製造業野心的一個措施。

值得一提的是,先前,高塔半導體還表示在權衡在美國的擴張計劃,美國國會希望其建設更多的國內晶圓廠,以滿足未來的需求並減少對其他國家半導體的依賴。現在看來,協商外企不如把它變成美企來得痛快和划算,被英特爾收購,將其納入自家的一畝三分地,不僅強化了美國製造業水平,還可以在政策上給予更大的扶植力度。

當然,這筆收購一旦成功,對中國的半導體產業短期不會造成影響,長期會造成一定影響,我們應謹慎看待。高塔半導體的 SOI 工藝在業內頗具影響力,公司主要市場也在中國大陸。如果高塔半導體成為美國代工廠,可能會蒙上一層不確定的因素。

當高塔半導體成為美國半導體振興計劃的一部分,是否會大力的扶持美國產業鏈,中國的客戶會遭遇怎樣的命運,都是不確定因素。我們需謹慎看待其中的利害關係,認真評估一下對中國產業的影響。

虎嗅網》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虎嗅網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虎嗅網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