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投資

基金ETF

全球總經

理財商業

消費信用

保險稅制

房產生活
該不該買 iPad Air 4 ?快看第一手評測文章!
作者 36氪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36氪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36氪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該不該買 iPad Air 4 ?快看第一手評測文章!

2020 年 11 月 2 日

 
展開

「 iPad Air 4 和 iPad Pro 到底怎麽選?兩者之間其實並不衝突,我們可以把 iPad Air 4 看作是蘋果(Apple, AAPL-US)的一次精準定位,憑藉多年來累積的市場經驗,蘋果知道用戶真正需要的是什麽。」 iPad Air 4 可以說是今年最受用戶期待的蘋果產品。在外觀上, iPad Air 4 採用了與 iPad Pro 相同的無邊框以及平角設計,相較於上一代的「寬額頭」和「大下巴」要好看了不少。

看過蘋果發表會的朋友一定知道,今年 iPad Air 4 是相當的猛,不僅搶在iPhone 12 系列前面首發了 A14 仿生晶片,設計ID上也與 iPad Pro 保持一致。正因如此,有不少用戶喜歡拿它與 iPad Pro 做比較,結果越做對比反而越糾結,不知道這兩款產品要如何做出選擇。剛好我們手上有一台玫瑰金配色的 iPad Air 4 ,關於大家比較在意的問題都會在評測中呈現,相信看完這篇文章後,你會得出心中最滿意的答案。

無邊框設計,顏值新高度

與上代相比, iPad Air 4 貌似去做了一個價格不菲的「整容」手術一般,用四個字來形容的話,那就是煥然一新。蘋果首次將無邊框設計下放到了 iPad Air 系列產品線中,給我們最為直觀的感受是螢幕占比更高了,機身的一體性更強了。去掉了上下兩個大寬邊的 iPad Air 4 ,螢幕尺寸從原先的 10.5 吋延伸至 10.9 吋,這與 11 吋的 iPad Pro 只差了 0.01 吋。實際上手後你會發現, iPad Air 4 的螢幕是真的大。

更大的螢幕換來了更好的視覺體驗。由於 iPad Air 4 在直立狀態下與普通 A4 紙的大小相近,所以拿它來看新聞、雜誌顯示的畫面會更加細膩,而且 10.9 吋的螢幕拿來玩遊戲或看影片都相當適合。除此之外, 10.9 吋的螢幕能夠在分割模式下發揮更好的作用,比如你可以一邊看影片,一邊回覆消息。

指紋辨識符合疫情情境

正面變化講完了,我們再來看側面。相比 iPad Pro , iPad Air 4 並不支持Face ID(臉部辨識),而是採用了指紋解鎖的方式。值得一提的是,蘋果首次將Touch ID(指紋辨識)加入電源鍵上。沒記錯的話,蘋果在MacBook Air 2018 款首次引入電源指紋整合鍵,這一次終於輪到 iPad Air 了。

實際體驗下來, iPad Air 4 的指紋解鎖速度非常快,當你手指放上去的那一刻,系統已經辨識出了你的身份。為了防止誤觸,蘋果做了一個緩衝動畫,手指輕碰電源鍵, iPad Air 4 不會立刻解鎖,而是讓你看到設備已解鎖,想要進入主界面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繼續將手指放在電源鍵上,另一種則是從螢幕底部向上滑。

值得一提的是,首次啟用指紋解鎖功能時,系統會提示你加入兩根手指的指紋,分別對應橫向和直立狀態下的慣用手。比如在橫向狀態下,想要解鎖 iPad Air 4 ,你會用到左手的食指;而在直立狀態下,指紋辨識按鍵會移到頂部,這時你會用右手的食指進行解鎖。當然,左撇子除外。

與Face ID不同,Touch ID帶給用戶的是更加真實的解鎖體驗,儘管操作步驟有點麻煩,需要用戶動下手指才可以解鎖設備,但是對比Face ID的無感,Touch ID的實感解鎖也有著一定的優勢,例如當你網購時,只要點擊購買,Face ID立馬會進行用戶的身份辨識,然後扣款,沒有給你確認資訊的機會,萬一遇到多拍或者填錯收件地址,還需要找客服。

Touch ID則會事先彈出一個確認指紋支付的窗口,這時給用戶保留了一定的思考空間。另外,受疫情影響,今年人們會經常戴著口罩,雖然Face ID可以透過機器學習,達到可以正確辨識佩戴口罩的你,但是需要大量時間來訓練,相較之下,Touch ID反而更適合現在的使用環境。

接口改為USB Type-C。

USB Type-C為相機、硬盤、螢幕等設備帶來了 10 倍的有線數據傳輸速度。有了Type-C的加入,可以把 iPad Air 4 變成一個照片記憶體。而 iPad Air 4 雖然儲存不多,但對普通人的拍照和影片都可以應對。不僅如此, iPad Air 4 的側邊多了一個磁吸式充電的區域,其作用是給二代Apple Pencil供電、配對以及更好的放置。

Apple Pencil 與全新鍵盤加強生產力

當你不需要使用二代Apple Pencil時,可以把它放在機身側邊,用戶無需擔心吸力問題,哪怕你拿著 iPad Air 4 甩來甩去,這支筆也沒那麽容易掉落。與上代相比,二代Apple Pencil擁有更好的書寫手感,搭配隨手寫和筆記、文件、繪畫等APP,可以為用戶帶來更加真實的手寫體驗。雙擊這支筆,即可切換到橡皮擦模式,當然你也可以根據自身喜好,設置不同的功能。二代Apple Pencil會根據不同的力道和筆尖的傾斜角度,實現不同的壓感書寫和筆觸。

如果說Apple Pencil為用戶帶來的是接近於現實的書寫體驗,那麽全新的鍵盤就是幫助你完成部分電腦工作的有力工具。與觸碰螢幕的操作相比,全新的鍵盤在文字處理、影片剪輯等方面要更加高效率,同時進一步加強了 iPad Air 4 的生產力屬性。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雖然 iPad Air 4 上下共有 4 個揚聲器開孔,但是每邊只配備了一個揚聲器,也就是說只有在橫向狀態下,用戶才可以聽到立體聲,整體聽感上要弱於 iPad Pro 。

單從外觀和手感來看的話, iPad Air 4 的螢幕邊框看起來比 iPad Pro 11 吋要寬一些,重量也比 iPad Pro 11 吋輕了 13g ,但是機身卻厚了 0.2mm 。兩者手感非常相似,個人感覺 iPad Air 4 的手感會更好一些。

A14 仿生晶片加持

外觀變化聊完了,接下來就是性能測試環節。 iPad Air 4 搭載了 A14 仿生晶片,基於台積電 5nm 工藝打造,性能相較於上代(搭載的 A12 晶片)提升了 40% 左右。全新的四核圖形處理引擎,性能提升了 30% 。此外, A14 仿生還配備了 16 核心的神經網路引擎,核心數量是前代的兩倍,每秒可進行 11 兆次運算,機器學習能力也提升了 2 倍,同時矩陣乘法速度提升 10 倍。

在GeekBench 5 跑分中, iPad Air 4 的CUP單核成績為 1578 ,多核 4222 ,而 iPad Pro 2020 的CPU單核 1120 ,多核 4645 。由此可見, A14 仿生CPU單核要比 A12 Z更強,只是多核表現稍差。iPad Air 4 在安兔兔測試中的表現也是中規中矩,獲得了 646718 分。而在最新的 3DMark Wild Life基準測試中, iPad Air 4 的GPU獲得的總分為 6628 ,這個成績也是相當優秀。

理論測試跑完了,現在讓我們來運作個遊戲操作一下吧。在先前的測試中,iPhone 12 Pro由於散熱問題,無法在全特效下運作《原神》,不知道 iPad Air 4 能否完成這次挑戰,我們開啟了「蹂躪」模式。

從影格率監測軟體測得的數據來看,即便是玩了半小時特效全開的《原神》, iPad Air 4 的處理器絲毫沒有降頻,遊玩過程中也未曾出現卡頓或掉幀的情況,畫面的幀率基本保持在 55-60 FPS之間,只有當遊戲進行載入時,幀率才會有所下降。而且,整個過程中,機身背部的溫度控制得也很好,不會覺得燙手,這或許就是 5nm 製程工藝帶來的優勢吧。

接下來,跑個專業軟體試試。我們準備了一段 7 分鐘 4.6G 大小的 4K 影片素材,然後使用LumaFusion將影片導出為 4K 60FPS ,總耗時 8 分 40 秒。這個成績,對於平板電腦來說,已經是非常出色了。在滑動時間線, iPad Air 4 也基本上也能跟隨手指不會落拍。

A14 仿生帶來的不只強悍的性能,機器學習能力也獲得了翻倍的提升。例如圖像處理軟體 Pixelmator Photo 的 ML Super Resolution 功能,就是利用了機器學習引擎的計算。開啟該功能後,APP會自動幫你修復照片,包括調整白平衡、曝光、色彩等參數,整個過程也就短短的幾秒鐘。

買 iPad Air 4 還是Pro?

最後,終於到了大家最為關心的問題,那就是 iPad Pro 和 iPad Air 4 到底怎麽選?其實,當你開始糾結選誰的時候,就已經不是 iPad Pro 所面向的用戶群體了,因為有 Pro 級別需求的用戶,在意的不是價格差多少,而是很清楚自己是否用得上,比如 iPad Pro 後置鏡頭模組配有 LiDAR 光學雷達,這對於從事 AR 工作者的用戶來說,那肯定是不二之選。

而 iPad Air 4 配備的 A14 仿生晶片的性能已經有點過剩了,基本上可以滿足所有用戶的需求,綜合實力表現並不亞於 iPad Pro 。有些用戶比較看重 iPad Pro 的 120Hz 刷新率的螢幕,如果你不是從事繪畫、建築設計等工作,配合 iPadOS 本身就很流暢的動畫,日常使用其實也足夠了。

我們可以把 iPad Air 4 看作是蘋果的一次精準定位,就好像MacBook Pro系列和MacBook Air系列一樣。看完整篇文章後,如果還在糾結,那麽你可能不在它們所面向的目標用戶群體之內吧。

36氪》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36氪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36氪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