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投資

基金ETF

全球總經

理財商業

消費信用

保險稅制

房產生活
JPMorgan Chase & Co.(JPM) 來頭不小的小摩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股感知識庫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Catherine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JPMorgan Chase & Co.(JPM) 來頭不小的小摩

2020 年 1 月 3 日

 
展開

記得剛開始跟台灣投資美股的股友們接觸時, 常搞不清楚大家口中的”大摩””小摩”是甚麼. 今天要介紹的公司, 就是大家口中的”小摩”—摩根大通(JPMorgan, JPM-US),雖然其綽號中有個”小”字, 但這家百年企業的來頭可不小, 在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 BAC-US)史上也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可以說, 如果當初沒有摩根大通的創辦人之一, 美國金融史可能就要被重寫了。

公司簡介

JPMorgan Chase & Co. 是全美國最大的銀行(依資產來評比的話), 有著 $2.6 兆美元的資產, 以及 $1.5 兆美元的存款. 摩根大通的足跡遍布全球, 在全世界主要的國家都設有分支機構 JPM 也是道瓊工業股的一份子。

公司歷史

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 & Co.)其實是兩家大銀行– Chase Manhattan Corporation 與 J.P. Morgan & Co.—在 2000 年併購後的結果. 而這兩家銀行背後, 也有著兩位美國銀行史上, 甚至是美國歷史上相當重要的兩位人物— David Rockefeller 與 John Pierpont Morgan Sr. 若要認真追朔起來, 摩根大通有著 220 年的歷史呢! 下面將摩根大通的歷史分成兩部分來介紹。

Chase Manhattan Corporation的歷史

Chase Manhattan Corporation 的前身有兩家銀行, Bank of the Manhattan 以及 Chase National Bank。

[1799-1955: Bank of the Manhattan Company 時期]
摩根大通最早的前身, The Bank of the Manhattan Company, 成立於1799年. 表面上這銀行被 the Manhattan Company 成立的目的, 是供給紐約乾淨用水, 來打擊黃熱病, 但真正的目的, 其實是藉此來建立新銀行, 好脫離其他銀行(Bank of New York與Bank of the United States)的霸權。
1808 年, the Mahattan Company 將旗下的水利事業部門賣給了紐約市後, 就專心在銀產業務的發展上. 從那時候開始, The Bank of The Manhattan Company 開始茁壯. 而由於在他們的章程(chapter)上, 沒有對借款人有任何限制, 所以也算對當時的西部拓荒有不少的貢獻(人們可以跟他們借錢去西部闖天下.) 到 1990 年時, The Bank of The Manhattan Company 已成為擁有最多個人存款戶的銀行之一. 1955 年, 當時已相當有名氣, 在紐約市有著 67 分支的 The Bank of The Manhattan Company, 與 Chase 銀行合併。

[1877-1955: Chase National Bank時期]
說完了 The Bank of The Manhattan 的故事後, 接下來我們看另一銀行 the Chase National Bank 的故事。
The Chase National Bank 成立於 1877 年. 直到 1911 年, 銀行家 Albert Henry Wiggin 掌權後, 才將此銀行的勢力逐漸擴大. 跟 The Bank of The Manhattan 不一樣的是, The Chase National Bank 的客群是在公司企業. Mr. Wiggin 最大的貢獻, 就是在 1920 與 1930 年代, 併購了紐約市的七家主要銀行, 也讓 The Chase National Bank 成為當時全世界最大的銀行。
好景不常在. 之後 Mr. Wiggin 一連串不當的行為, 讓 The Chase National Bank 有著不光彩的一面. 在 1929 年股市大崩盤時, Mr. Wiggin 甚至用銀行的資金, 放空自家公司的股票, 大賺了 400 萬美金!
之後接手的Winthrop Aldrich繼續帶領The Chase National Bank茁壯, 不過他深知, 要讓銀行再壯大, 就需要往民間發展(尤其二次戰後興起的中產階級, 越來越有錢). 於是在他的搓合下, The Chase National Bank與之前提到的Bank of the Manhattan Company合併, 成為當時全美第15大銀行. 不過更重要的是, 他將銀行帶出了紐約市, 拓展到了美國其他地方。

[1855-1981: Chase Manhattan時期]
這個時候的摩根大通, 是由大衛.洛克斐勒(David Rockefeller, 洛克斐勒家族第三代成員)來領導. 他被授命將銀行發展成全美最大的銀行. 1969年, 他變成董事會主席後, Chase Manhattan Corporation 成立. 由於他的影響力, 他也讓 Chase Manhattan Corporation 在美國的外交政策上, 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不過也因此, 他讓銀行備受爭議)。
1970 年代, Chase Manhattan Corporation 經歷了一段黯淡期. 當時許多區域性銀行減少了對 Chase Manhattan Corporation 的依靠, 獨立發展. 同時, Chase Manhattan Corporation 因為貸款給拉丁美洲, 損失了不少, 被美國聯準會放入觀察名單中. 雖然如此, Chase Manhattan Corporation 還是保持在全美第三大銀行的地位。

[1980s: 壞債與第三世界債務危機]
1980年代, Chase Manhattan Corporation 在國內外進行了一連串的併購. 1981 年, David Rockefeller 退休, 公司在 Willard C. Butcher 帶領下, 仍然在外交事務上具有相當的影響力. 但 1980 年代, 一連串的壞債(bad loans)以及第三世界的債務危機, 也將 Chase Manhattan Corporation 以及美國其他銀產業拖下水, 也讓公司的股價受到壓力, 1988 年的紐約時報猜測 Chase Manhattan Corporation 甚至會被成為併購對象。
而在 1989 與 1990 年, Chase Manhattan Corporation 也從商用房地產的貸款中嚴重虧損。

[1990年代: 重建]
Willard C. Butcher 為了拓展公司海外業務, 卻犧牲了美國境內的營運. 新的領導者 Thomas G. Labrecque 接掌後, 首要的任務, 就是藉由海內外的重整與縮編, 試著將 Chase Manhattan Corporation 恢復元氣. 也在此時, Chase Manhattan Corporation 開始投資在科技上, 並透過與微軟(Microsoft, MSFT-US)等公司的合作, 開始了網路銀行服務. 而公司也在此時導入重視團隊合作的文化. 經過一番整頓後, 公司在 1991 年營收轉正。
1990 年代中期時, 美國銀產業的激烈競爭, 讓 Chase Manhattan Corporation 的資產, 從第二名的地位滑落到第七. 低落的股價, 也反應投資人對它的信心。
1995 年, Chemical Banking Corporation 宣布與 Chase Manhattan 合併, 頓時讓兩家銀行成為全美第一大。
1990 年代後期, 美國銀產業開始鬆綁, 造成一股併購潮. Chase Manhattan 也在這時候做了不少併購, 逐漸讓各部門的業務更加強壯。

J.P. Morgan & Co.的歷史

J.P. Morgan 的歷史悠久, 在美國金融歷史上也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在介紹這家公司的業務前,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 J.P.Morgan 發跡當時, 美國的歷史背景。
約在 1870 年代到 1900 年(南北戰爭~進步時代(Progressive Era)之間), 是美國所謂的鍍金時代 ( Gilded Age )

經過了南北戰爭的洗禮後, 鍍金時代是美國經濟突飛猛進的時期. 這段時間, 大量的移民來到美國, 讓美國的鐵路, 工業, 採礦等, 都有著迅速的發展, 而大多數的財富集中在北部與西部. 不只在經濟上, 美國的政治在這階段也有了很大的進展. 鍍金時代, 也是美國經濟超越英國的關鍵時期. 到了 1913 年, 美國的人均總產值和工業總產值均位居世界第一,成為了當時世界的第一經濟強國。

而在這段時間, 也出現了許多美國歷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大型壟斷企業: 摩根大通(J.P.Morgan), 花旗銀行(Citi)、GE(General Electric, GE-US), 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 Corporation, XOM-US), 美國鋼鐵公司(United States Steel Corporation, X-US),美國電話電報公司(AT&T, T-US),福特汽車(FORD, F-US)….出現的時代。
雖然這個時代的高速經濟發展與西進運動, 湧入了大量的資本, 造成了蓬勃發展的資本主義, 但財富還是朝著少數人靠攏. 其中最知名也最具代表性的, 就是「鋼鐵大王」安德魯 · 卡內基(Andrew Carnegie)和「石油大亨」約翰 ·D· 洛克菲勒(John D Rockefeller)了. 不過今天要介紹的 J.P. Morgan, 在當時也深具影響力。

J.P. Morgan 創辦人 John Pierpont Morgan Sr. (以下簡稱Mr. Morgan, 1837-1913)是美國的金融家與銀行家. 他不僅在一些大企業的整併扮演協調的角色, 也是一些新創企業(如U.S. Steel, AT&T)很大的推手. 在創立時扮演著重要的地位. 在他職業生涯的鼎盛時期, 他與夥伴不僅在許多大企業都有投資, 在金融業, 甚至美國國會, 也有很大的影響力. 如 1907 年的金融大恐慌, 若不是 Mr. Morgan 的干預(為了支撐美國銀行體系, 而自掏腰包押上了大量金錢, 並說服紐約的其他銀行家一同照做), 可能會造成更大的衝擊與影響. 而在鍍金時代之後的進步時代, 也因為 Mr. Morgan 的努力, 讓美國企業轉型, 朝現代化邁進. 若稱 Mr. Morgan 是最偉大的銀行家, 一點也不為過。

兩家大銀行的結合

而即使在摩根大通時代, 公司還是經過一系列併購而發展壯大. 在過去十多年裡,公司相繼合併和收購了貝爾斯登和華盛頓互惠銀行等美國著名金融企業, 也藉由併購將業務繼續往歐洲拓展。

公司業務

摩根大通將旗下的事業, 規劃成四個主要的事業體來做管理:

  1. Consumer & Community Banking (消費者以及社區銀行, “CCB”)—主要是針對一般民眾提供金融服務. 這是摩根大通營收的主力, 佔了約47%。
  2. Corporate & Investment Bank (企業及投資銀行, “CIB”). 這部分的業務佔了摩根大通營收約三分之一。
  3. Commercial Banking (商業銀行, “CB”)。
  4. Asset & Wealth Management (資產與財富管理, “AWM”)。

由於銀行規模龐大, 如果業務是在 J. P. Morgan 名下, 那就是跟投資銀行, 財富管理…..等有關; 如果業務是在 Chase 名下, 那就是跟消費者有關(信用卡, 貸款, 保險, etc.)
CCB 在2018年成長了12%; CIB, CB, AWM 分別成長了 5%, 5%, 2%。

執行長

介紹摩根大通, 一定得介紹他們的執行長(若讀者常看財經新聞的話, 應該會注意到他常常受訪). 2004 年, 摩根大通收購了芝加哥第一銀行後, 把其行政總裁 Jamie Dimon 委任為營運總裁, 後來成為了摩根大通的營運執行長.
Jamie Dimon 有著卓越的領導能力, 帶著摩根大通安然度過了金融危機, 也漸漸讓摩根大通有著更強的競爭力. 而雖然 2012 年的倫敦鯨事件(新聞可見此)讓摩根大通蒙羞, 但這不能抹滅 Jamie Dimon 的領導力.

成長策略

  • 從上面可以知道, 摩根大通是藉由不斷地併購來擴張營業版圖.
  • 為了跟上時代, 並與金融科技產業競爭, 摩根大通大手筆在科技上投資(每年花費100億美元), 也會因此獲得許多客戶的資料數據.
  • 不斷拓展業務版圖.
  • 不斷推陳出新, 推出新的金融商品來滿足客戶與消費者的需求.

各位看到此, 會不會覺得摩根大通是家很不得了的公司呢? 下一篇, 讓我們來看一下摩根大通的競爭優勢, 重要營運數字(5287-TW), 以及未來的展望, 看看 臉書(Facebook, FB-US)的數位貨幣 Libra 會不會對傳統的銀產業造成衝擊, 以及摩根大通會不會跟著美國進入下一個百年.

參考資料:J.P. Morgan年報、Company-Histories.com其他參考資料來源皆已嵌入文章裡
*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部落客、編者及作者無涉。

【延伸閱讀】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股感知識庫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Catherine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相關基金

美盛證券投資顧問股份有限公司獨立經營管理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