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話題「頂流」的 MBTI 正入侵職場招聘。近期,有網友在社交媒體分享自己求職時被問 MBTI 類型的經歷,引發關注——我能否勝任工作竟然跟我的 MBTI 有關。
當 HR 問出「你的 MBTI 是什麼類型」時,常作為社交玩笑的四個字母,突然變得威力無窮,求職者說出它們的聲音也不自然地抖動起來。
MBTI 識人真的可靠嗎?真的會影響求職結果甚至後續的工作安排嗎?繼買彩票、開榴槤、拜佛上香之後,年輕人的求職也多了幾分玄學色彩。
2023 年,求職打怪的路上多了一道叫 MBTI 的坎。
被問 MBTI,慌一秒、裝十秒
筆試、面試、行測、群面、無領導小組討論……企業考察求職者的方法從來就很多。除了專業知識和技能,性格特徵也是 HR 會特別關注的。
只是以往,國內 HR 主要以性格測試(筆試)、性格盤問(面試)、觀察(無領導小組討論)等形式考察。如今,HR 篩選人才似乎越來越依靠「玄學」。
今年,應屆生 Aurora 憑藉星座和 MBTI 人格直接獲得了一次藝人商務崗面試資格。幾天前,她在招聘 App 上看到某公司的藝人商務崗招聘,主動和 HR 發起聊天,對方一上來就問她的星座是什麼。
「我說我是處女座,她說處女座會比較細心,又問了我的 MBTI,得知我是 ISFJ(守衛者型人格),就直接邀請我面試了。」Aurora 自己也覺得很神奇,面試後她順利收到了 offer,不過因覺得不合適沒有選擇入職。
Aurora 的經歷並不是個例。在招聘平台上,「如何在公司面試做性格測試保證不被淘汰」的經驗帖瀏覽量居高不下。很多求職者因「性格不符」而碰壁,有的直接失去面試機會,有的「過了公司終面,卻因性格測試結果和崗位要求不符被辭退」。
一通測試操作猛如虎,真的確診「二百五」。
面試某網路企業的小 U,影片一面後被要求做 MBTI 測試,測試結果為 ESTJ(總經理型人格),HR 讓他重新測試。「可能是覺得我總經理型人格不配做基層員工吧!」小 U 苦笑。之後他並沒有重測,也失去了二面的機會。
隨著這種潮流的興起,求職者們自然也不會乖乖等著被挑刺,他們找到對策,力求在筆試、面試的每一個可控環節做到盡善盡美、無可指摘,為了得出一個滿意的 MBTI 結果而偽裝和說謊。
「本 INFP(調停者型人格)全選反的,變成 ESTJ(總經理型人格)美美被錄取。」
「提前做過幾次測試之後努力讓自己變成 ISTJ(物流師型人格)。」
「額……只要我想,我能測出任何一種人格。」
1995 年以後出生的北京市民小白最近正在求職,每次投簡歷前,她都強迫自己做一次 MBTI 測試,只有測出「完美人格」,她才會放心地將簡歷投遞出去,練就一身 MBTI 測試通關本領,防止企業信件突襲測 MBTI。
只是,當大家都能測出/裝出 HR 想要的理想結果時,測試也就沒什麼意義了。
不同性格而已,怎麽還有輕視鏈?
讓求職者做 MBTI,是科學還是跟風?畢竟,如今 MBTI 是當之無愧的話題「頂流」。在微博,與 MBTI 相關的最熱門話題閱讀量超 24 億次。在豆瓣,「人格氣質心理」小組已有 26 萬名網民參與。
MBTI 最初是由布里格斯母女基於榮格的 8 種人格理論基礎編制的一個測試量表(然而這對母女並非心理學出身),通過對 E、I、S、N、T、F、J、P 這 8 個字母進行兩兩組合,得出 16 種不同的性格測試結果。
MBTI 曾在 20 世紀中期在西方被大企業廣泛用於招聘和管理,如今算是覆燃了。
測試結果首字母是 E 的就代表著外傾型人格,「善於與他人互動以及需要從與他人的交往中獲得能量」,這是在求職中備受歡迎的類型,因為職場永遠需要團隊合作和溝通協調。
某網路大廠市場部暑期實習要求:E 人。
除了 E 型(外向型),T 型(邏輯型)和 J 型(判斷型)也同樣受到很多產業的偏好。比如某 VC 創始合夥人佳琪總結了金融圈人士的 MBTI:「所有的 TJ(ISTJ、INTJ、ESTJ、ENTJ)型人格,占據了金融投資圈的大半壁江山。」
相對而言,首字母是 I(內向型)的,則處在輕視鏈底端,尤其是 INTP(邏輯學家型人格)和 INFP(調停型人格),這兩類人格被調侃「不適合工作」、「擺爛人格」和「摸魚專業戶」。
INFP 是美麗的廢物。
那麼,INFP 在職場上真的不行嗎?不是 E、T、J 型的申請者難道就不適合在金融圈工作了嗎?
妥妥 INFP 一枚的 Venice 就很不服:「MBTI 信徒說 INFP 工作能力不行、上半個小時班不想上了,本 INFP 每天在職場大殺四方。」
《奇葩說》辯手龐穎也在微博分享過被合作方問 MBTI 的經歷:「他猜我是 J(判斷型),我真是一把鼻涕一把淚,不,我不是 J,我是 P(知覺型)!所謂的 J 都是為了工作學的,就像內向者也可以人前侃侃而談、人後獨自療傷一樣。」
龐穎分享自己實際不 J、努力做 J 的經歷。
的確,且不說 MBTI 測試是一種自我報告式的人格評測工具,做測試的人往往會陷入心理學的「巴納姆效應」,相信一個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即便這種描述十分空洞——在測試時得出的答案會偏向於選擇「想要成為的樣子”,並非「自身本身的樣子」,回答問題也可能受到當時情緒和環境的影響,測試結果未必能反映求職者的真實性格。
就算真實性可靠,職場能力也是可以學習和改變的。所謂的內向者可以學習外向者的表象和技能,也可以跟 E 一樣擅長社交,侃侃而談,這些就像用 Excel 一樣,是個技能,跟性格無關。
MBTI,自我報告式測試。
「MBTI 在說到人格的時候用的詞也是傾向——內傾人格、外傾人格,而不是內向、外向。內傾人格不代表完全不想跟人接觸,外傾人格不代表完全不想獨處。同理 F(情感型)人不代表完全不思考,T(邏輯型)人不代表完全沒感情。」一位從事 MBTI 相關工作的研究人員小 M 表示。
他也並不建議企業選才的時候用 MBTI 做參考,一個原因是被問到 MBTI 大家會說謊,還有就是其實個人能力與 MBTI 無關。
為了快,因為 MBTI 錯篩也無妨?
既然 MBTI 測試結果既不真實,又不可靠,為何它仍屢屢被企業 HR 問起?
VC 創始合夥人佳琪表示:「這(MBTI 結果)並不會成為我們招人的衡量標準,但的確是快速互相了解的方式之一。」更多的 HR 則表示,會將 MBTI 結果作為參考,綜合考量應聘者的性格。
「快速」和「高效」是企業永恆的追求。MBTI 簡單來說測試了精力來源、資訊獲取、決策方式、對外態度四個維度的傾向性,通過解讀不同類型,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幫助公司及受測者本人迅速了解自身的優勢、性格特質、行為表現等,幫助個人發揮自身優勢。
簡單的四個字母,就可以幫助了解一個人不同層面的個性傾向。MBTI 的確不夠準確可靠,但勝在簡單和高效。
你永遠不知道 HR 怎麼考慮的。
比起因為 MBTI 錯過一個潛在的優秀員工,HR 更擔心選擇了一個性格不合適的員工。所以哪怕你是個可以「在職場大殺四方」INFP,但 HR 因為你的 MBTI 錯篩了你,沒關係,會有更多的 E/T/J 型人格的應聘者。而如果不參考 MBTI,選到了性格不合適的員工,候選人入職後會感覺痛苦,公司也會受到損失,大量的沉沒成本投入其中。
目前就職於某國營企業 HR 崗位的妍羽認為,性格測試的初衷是規避風險,同時也是對候選人負責。「從用人單位角度出發,要關注 MBTI 的核心價值——與其用在篩選上,不如用在溝通上。性格測試應當幫助用人單位了解每個求職者的風格和特點,從而找到團隊合作里最合適的場景。」
安靜其實是種超能力。
說到底,職場招聘越來越關注 MBTI 等「玄學」,或許是因為,大公司永遠不缺應聘者,因為 MBTI 結果而刷錯了人,對於一家大公司的招聘不足以構成威脅,快速和高效才是王道。
好在,第一批「受害者」已經開始反抗——北京某 IT 公司 HR 李女士之前求職時,曾被一公司要求做 MBTI 測試,她當時感覺非常可笑:「憑什麼用這個結果來定義我?」入職後,她在自己的人事工作中堅決抵制將 MBTI 測試直接用於招聘工作。
你別出發了。
《虎嗅網》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