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斯達克( NDAQ )身為第二大交易所,其財務表現與估值一般來說會被拿來和紐約證券交易所的母公司洲際交易所集團( ICE )以及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 Group Inc, CME-US)( CME Group Inc, CME-US )作比較。納斯達克業務和洲際交易所較相似,主要是包含了傳統的交易所所涵蓋的業務,從掛牌,交易,清算,提供市場技術到出售市場資料。而芝加哥商業交易所( CME )則是涉及金融衍生品和其他金融工具(即期權和期貨)的交易量和佣金。
損益表的表現
下圖ㄧ關於過去五年納斯達克( NDAQ )和洲際交易所集團( ICE )以及芝加哥商業交易所( CME )的股價表現,發現其實報酬率並沒有差很多,五年下來的股價報酬率約略在 130% 到 150% 左右。但是過去五年納斯達克的營收只有成長 19.97% ,每股盈餘也只有成長 34.73% 。
過去五年那斯達克股價成長 137% 之際,每股盈餘卻只有成長 19.97% ,因此過去五年來驅動股價成長的因素是本益比,而非每股盈餘。而納斯達克過去五年的本益和另外兩個對手相比是擴張最多的。這對於一直以來被定位成”股息成長股”的納斯達克來說當然不是好事。如果日後納斯達克沒有更多的 EPS 成長來調整比對手擴張更快的 PE Ratio ,就會有股價下調的風險。
另外,過去五年除了納斯達克的營收成長不吸引人之外,如下圖所示,毛利率和營業利益率也不如競爭對手,納斯達克在最近一季度毛利率的表現只有 59.55% ,營業利益率也只有 25.05% 。遠低於競爭對手 70% 以上的毛利率和 40% 以上的營業利益率。
資產負債表的表現
而納斯達克的資產負債表,以及包括債務的資本運用效率和對手相比也不是很出色。
下圖顯示納斯達克的債務資產比例高達 24.69% ,遠高出對手的個位數債務資產比例。但在更高的債務資產比時,並沒有顯著的資本運用效率。
納斯達克的 ROIC (投資資本報酬率)最近一季只有 5.84% ,洲際交易所和芝加哥商業交易所在低負債比的情況下就可以做到 8.26% 以及 6.25% 的投資資本報酬率( Return On Invested Capital )。
此外,納斯達克和兢爭對手相比高達 24.69% 的負債資產比的資本結構下,EBIT to Interest Expense ( EBIT 利息覆蓋率=稅前息前盈餘/利息費用)倍數卻是最低的,約 9.2 倍。
一般來說我們希望資產負債表上債務更高的企業能夠同時擁有覆蓋利息費用更多倍的營業利益,但納斯達克過去五年在負債比例比競爭對手更高的情況下,資本使用效率以及營業利益表現都不慎理想。
股息成長表現
雖然納斯達克目前只有連續六年的股息成長表現,若以 2019 年十月股價 100 美元計算殖利率約 1.9% ,股息支付率( payout ratio ) 54% 。殖利率高於洲際交易所的 1.15%(股息支付率 29% )以及芝加哥商業交易所的 1.47%(股息支付率 91% )。
納斯達克的殖利率優於同業競爭者,以及 54% 的股息支付率也是符合業界期望。
下圖在 2018 的年報中,納斯達克也提到有高達 70% 的業績是重複性以及訂閱基礎的,在沒有經濟衰退的情況下,這些重複性業績至少都會持平,因此那斯達克應該還是可以長期持有的交易商股票。但是一旦有不利於市場環境的事件發生,第一當然是會衝擊以交易數量驅動的市場服務部門( Market Services )。
未來
納斯達克的業務一直在往” data ”中尋求成長,因為更多的資料可以讓他們有更好的訂閱業務,而不僅僅只是在”交易”的業務形態中辛苦的和對手兢爭。 2018 年納斯達克併購了 eVestment 和 Quandl 而使得資訊服務部門( Information Services )受益,併購了 Cinnober 鞏固市場基礎設施的技術,使得市場技術部門( Market Tech )受益。
儘管從過去五年的財務指標觀察納斯達克,並沒有勝於其他競爭者的優異成績,但是身為高科技公司最喜愛的上市交易所,永遠都有對納斯達克有需求的客戶。所以不管在牛市,或是熊市,納斯達克都有它生存的空間。
而近年來持續關於納斯達克成為數位貨幣交易所的話題,也可能是納斯達克未來另一個收入來源。但在這之前,我們可能會先看到納斯達克在芝加哥商業交易所,以及洲際交易所集團支持的 Bakkt 交易所之後,推出比特幣期貨。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