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投資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基金ETF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全球總經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理財商業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消費信用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保險稅制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房產生活 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個字小副述文字一共二十


 
搜尋引擎「沒廣告」想用嗎?會衝擊 Google 廣告生態嗎?
作者 36氪
收藏文章
很開心您喜歡 36氪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36氪
字體放大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搜尋引擎「沒廣告」想用嗎?會衝擊 Google 廣告生態嗎?

2021 年 8 月 26 日

 
展開

阿爾法公社說:兩位在 Google 工作多年的資深高層,聯合多位在搜尋領域浸淫多年的產業老兵,一起打造一款收費、無廣告、注重隱私的搜尋引擎,想要顛覆 Google 免費、依靠廣告、收集隱私的模式。他們能成功嗎?

neeva logo

“ 必須付費才能使用的新搜尋引擎 ” , Neeva 的商業模式看起來很容易失敗。首先,Google 已經佔據了90% 以上的市場占比,幾乎沒有給競爭對手留下空間。此外,早在 Google 出現前,使用者們就已經習慣了免費的搜尋服務。

Neeva 正在進行商業化試水溫,它可以免費使用三個月,此後每月收費 4.95 美元。它兼容 iPhone 和 iPad 等設備,以及 Chrome、Firefox、Safari 等主流瀏覽器。儘管在許多方面與 Google 相似, Neeva 也有自己的特點,它強調保護使用者隱私及免打擾,拋棄了基於廣告營收的商業模式。

雖然 Neeva 背離常規的商業模式似乎不切實際,但它的聯合創辦人 Sridhar Ramaswamy 和 Vivek Raghunathan 並非異想天開。他們之前在 Google 工作過很長時間,對 Google 的運作方式有獨到的見解。同時, Neeva 的 60 名員工中,約有 30% 來自 Google ,其中包括 Udi Manber( Google 搜尋的前負責人)和 Darin Fisher( Chrome 的發明者之一)等名人堂成員。 Neeva 還獲得 Greylock 和紅杉領投的 7,750 萬美元的融資。

Vivek 和 Sridhar( Neeva 的兩位創辦人)

▲Vivek 和 Sridhar( Neeva 的兩位創辦人)

Neeva 的執行長 Sridhar 認為, Neeva 代表了一種思維的轉變,即 Google 利用廣告來賺錢的方式已經阻礙了其使用者體驗。 “ Neeva 既是一項社會實驗,也是一項技術實驗,我們在尋找一個問題的答案:如果有一款高品質的產品,能在多個方面給使用者帶來明顯好處,他們會為這款產品付錢而不是使用充滿廣告的免費搜尋引擎嗎? ”

“ Sridhar 和 Vivek( Neeva 的兩位創辦人)對技術層面和人們的實際需求都有深入的了解,他們可能是在此領域我唯一會選擇投資的團隊。 ” Neeva 的投資人,領英創始人里德.霍夫曼表示。

客觀來說,隱私優先的搜尋引擎並不少,例如 DuckDuckGo 已經獨立營運了 13 年,現在有 129 名員工,每年 1 億美元的收入,其中大部分來自不涉及跟踪個人隱私的廣告營收;由 Brendan Eich 創立的瀏覽器公司 Brave,也在測試隱私優先的搜尋引擎,並表示將提供免費和付費版本。

但與其他壟斷性的產品不同, Google 並不脆弱。這家以搜尋起家的科技巨頭並沒有因為缺乏競爭而止步不前,相反,僅去年一年 Google 就對其搜尋引擎進行了 4,500 項改進。但 Google 依賴廣告收入的模式如果不改變,對其使用者體驗的打擊是毀滅性的。

以往, Google 的廣告對使用者的打擾很輕微,但現在它的廣告佔據頁面的比例讓人難以忍受,廣告幾乎將搜尋結果擠到了螢幕之外。此外, Google 會優先顯示自己可以獲得利潤的服務連結,如 Google 航班等。另一個事實是, Google 會根據使用者的線上活動建立他們的個人檔案,以便後續精確定位。

由於沒有廣告, Neeva 不會讓隱私意識強的使用者感到自己被監控。(預設情況下, Neeva 會將使用者的搜尋記錄保留 90 天,以提高自動推薦等功能的品質,但使用者可以刪除這個記錄或有選項不保留記錄)。此外, Neeva 表示,將把至少 20% 的收入交給內容供應商,如 Quora 和 Medium 等,這是對搜尋引擎傳統的又一次突破。雖然具體細節還不清晰,但這無疑會將 Neeva 與 Google 進一步區分開來。( Google 被指責從媒體機構的內容中獲益而沒有分享相應的營收)。

Neeva 的投資者之一,紐約大學教授和企業家 Scott Galloway 的觀點比較直接: “ 敲擊鍵盤就能夠得到問題的答案,搜索會帶來一定的成癮性,除此之外 Google 的廣告模式也會帶來壞處,隨著數據的積累,你的使用者頭像被標籤化。Google 不再根據你的查詢提供最佳結果,而是將你帶到另一個他們可以進一步賺錢的地方。 ” Galloway 還強調,他把錢投入 Neeva 是因為它在保護使用者隱私方面的先進性。

對大型科技公司的網路產品來說,如果你不為產品付費,那麼你就是產品。但在 Neeva 的訂閱模式下,產品無疑就只是產品。它需要時間去證明自己的價值——儘管它的團隊很小,而競爭對手有 23 年的領先優勢。

“ 我需要的是一個嶄新的開始 ”

某種程度上, Neeva 的故事始於 2003 年。當時 Sridhar 加入 Google ,並被安排在尚處於起步階段的廣告部門。 “ 在搜尋結果旁邊放置有針對性的文本廣告是一個絕佳的想法,但我和大多數人都沒有意識到,這會成為有史以來最大的業務之一。” 他回憶道。Sridhar 在接下來的 15 年裡致力於發展廣告業務,並最終作為廣告商務的高層副總裁,並管理 1 萬名員工。

但後來,Sridhar 對 Google 的商業模式產生了質疑。 “ 我認為用於 Google 服務的數據和其他外部數據需要被分離處理。對我來說,保持數據分離是 Google 對使用者隱私的基本保證。 ” 然而,他發現自己不得不進行妥協,例如使用者的 Google 搜索會影響他們在 YouTube 看到的廣告。

在受夠了與廣告業務相關的煩惱後,Sridhar 嘗試轉職到 Google 內部的其他職位,但最終他決定辭職,尋找一個嶄新的開始。

2018 年秋天辭職後,Sridhar 認為在 Greylock 當投資人就是這個新的開始,但基於廣告收入的商業模式和為使用者服務之間的衝突仍然在他的腦海中徘徊,對這個問題的思考使他走上了創建 Neeva 的道路。不久後,Vivek 加入了他的探索。在這期間,Vivek 參與了 Google Now 的工作,意在提高搜尋的預見性,這也造就了後來的 Google Assistant。 “ 儘管塑造 Google 搜尋的未來令人十分興奮,但結果卻還是事與願違。我貨幣化了YouTube(提供使用者搜尋數據以便針對性地顯示廣告) ” 。他說。

與 Sridhar 一樣,Vivek 也面臨商業壓力與使用者體驗間的難題。行銷人員喜歡通過讓使用者一次次地看相同的廣告來增加他們對產品的認知。但對 Vivek 來說,以使用者快樂為基礎的產品才是他最終的追求。

Sridhar 和 Vivek 招募團隊時,很多 Googleer 都渴望重新審視搜尋的未來。現在為 Neeva 從事基礎設施技術工作的 Bindu Pucha 表示: “ 我從 Sridhar 和 Vivek 那裡聽到的想法真的讓人興奮。 ”

Google 搜尋的前負責人 Udi Manber 則表示: Neeva 的工作足以吸引曾經離開搜尋領域的他重新回歸。現在他作為 Neeva 的兼職顧問,每週花 2-3 天進行基礎研究。Manber 是一位傳奇的電腦科學家,曾在雅虎(母公司 Verizon,VZ-US)和亞馬遜(Amazon, AMZN-US)及 Google 擔任高級職位。他表示: “ 我是 Google 公司最大的隱私倡導者之一,我為此倡議推動了很長時間。我贏得了一些爭論,但卻輸掉了更多。 Neeva 的小規模是一種優勢,創新對每個公司都很難,但小公司總體上比大公司更擅長創新。 ”

未知的前景

Neeva 並未試圖改變一切,它推出的並不是一個體驗完全顛覆的產品。相反地,它的大部分使用者體驗都 “ 類似 Google ” 。它面對的矛盾和挑戰是,產品需要足夠的好用,但是也要有足夠的差異化,以引起人們的注意和參與。

Neeva 索引了數十億個網頁,也在搜索結果的底部提供 Apple、Bing 和 Yelp 的連結。其他資訊提供者包括 Intrinio、Weather.com 和 Xignite,甚至它也嵌入了 Google 地圖。Vivek 宣稱: “ 凡是我們可以獲得授權或購買的,我們都會去嘗試。我們將做對使用者有意義的事情,建立一個盡可能地差異化的、實用的、令人愉悅的產品。 ”

同時,搜尋結果的顯示也不會讓使用者有不熟悉的感覺。搜尋欄,看起來就像 Google 的搜尋欄——除了它有一組滾動的標語,如 “ 這裡沒有廣告 ” 和 “ 你不是產品 ” 。此外,在使用者輸入時會有自動提示,顯示 “ 人們也問過 ” 等查詢的連結。一排排的影片與新聞項目穿插在整個結果中,右欄則由維基百科組成。

Neeva 的許多方面都與 Google 完全不同

▲Neeva 的許多方面都與 Google 完全不同

Neeva 的另一突出特點是與第三方服務的深度整合。 Neeva 可以與 Gmail、Outlook、 Google Drive 及 Dropbox 等資訊源連接起來,並對它們進行索引。這些資料將穿插在你的搜尋結果中,在一個專門的 “ 個人 ” 標籤中展示。這個理念 Google 曾經嘗試過,但沒有堅持下來。

儘管 Neeva 的優點很明顯——沒有廣告,注重隱私,更精確且符合使用者需求的搜尋結果,但它還未達到 Google 的完善程度。在那些以產品為導向的搜尋結果中,如 ” 最好的筆記本電腦 “,資訊來源會較為單一,PCMag 在評論連結中占主導地位。

Neeva 的當地資訊整合也遠不如 Google 好。當使用者搜尋一家當地的披薩連鎖店時,它提供的是 28 英里外的分店,而不是步行範圍內的那家。它可以回答諸如 “ 里約熱內盧現在幾點? ” 和 “ 邁克爾喬丹有多高? ” 這樣的問題。但它並不像 Google 那樣可以分析並回答更加複雜微妙的問題。此外,使用內測版本的網頁時,我還遇到了徹頭徹尾的故障。比如當我點擊舊金山的縮略圖時,它變成了印第安納波利斯。

Vivek 承認,目前 Neeva 是一個粗糙的產品。他說: “ 我們計劃發布後,對搜尋品質等方面進行大幅改善 ” 。當我問 Manber 他正在做什麼時,他不願意透露更多資訊: “ 我很久以前就學會了在做完事情後再談論它,而不是在我還在計劃的時候 ” 。

密切相關的瀏覽器與搜尋引擎

在我開始寫這篇文章並獲得 Neeva 的內測權時,我想在此期間全部使用它作為我的搜尋引擎。為了確保我不會反射性地用 Google 搜尋任何東西,我想將它在瀏覽器中設置成預設搜尋引擎。但我發現自己做不到,因為除了 Chrome,大部分瀏覽器的搜尋引擎選項是有限且固定的,這些選項中並不包括 Neeva 。

這讓我認識到,只靠搜尋引擎 Neeva 無法存活。為了掌控自己的命運,搜尋公司需要有自己的程式。從 Google 到 DuckDuckGo 他們都有自己的瀏覽器,這並不是一個巧合。現在, Neeva 也推出了應用於 iPhone 和 iPadOS 的瀏覽器,並在其餘瀏覽器中嵌入了類似功能的擴展。

Neeva 軟體工程師 Darin Fisher 是一個在 Netscape、火狐,以及 Chrome 任職過的瀏覽器老兵。他認為搜尋是瀏覽器使用者界面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另外,瀏覽和搜尋的共生性質會造成設計上的難題,使瀏覽器/搜尋引擎公司與使用者產生矛盾。例如,如果你在瀏覽器的地址欄中輸入一個網站的名稱,它會把你直接送到目標網站?還是會傾向將你引導到一個可以通過廣告獲利的搜尋結果頁面?由於沒有廣告, Neeva 可以抵制這種誘惑。

成功或者關閉

對於 Neeva 來說,不引人注目是一個優勢。在過去,許多搜尋引擎新創公司被譽為 Google 殺手,但期望越高失望越大。Cuil 被證明是失敗的; Powerset 被微軟收購,並被併進後來的 Bing 中;Wolfram Alpha 還在支撐,但它也並沒有打敗 Google。

但所有這些都發生在很久以前,它們無法告訴我們關於 Neeva 的前景。現在超過 2 億人為Netflix付費;一億五千八百萬人為 Spotify(Spotify, SPOT-US)付費;近 700 萬人為《紐約時報》的數位訪問付費; 70 萬人為 Medium 付費。儘管所有這些服務都有大量的免費競爭者,但這些收費的公司卻越活越好。 Neeva 董事會成員 Georgiadis 說: “ 消費者越來越多地傾向於為他們生活中相關的、更個性化的體驗付費,而且他們在生活中的大多數領域都這樣做。 ” Georgiadis 是 Ancestry 公司的前執行長,該公司有 300 萬客戶每年為其家譜服務支付 99 美元以上的費用。

所以, Neeva 的未來並非沒有希望。即使它只說服了 1% 或 2% 的使用者為搜尋引擎付費,Sridhar 也相信,這將大幅提升 Neeva 的估值。他說: “ 訂閱公司的估值是收入的倍數,而廣告公司的估值則是 EBITDA 的倍數。換句話說,每一個付費客戶為 Neeva 的估值帶來的收益比一大堆人看廣告為 Google 帶來的收益更大。 ”

Neeva 的商業模式令人耳目一新,這也是其吸引眾多頂尖人才加入的原因之一。工程師 Asim Shankar,另一位前 Googleer,將其描述為 “ 我們提供服務,如果我們做得好,我們就能得到報酬。如果我們做得不夠好,我們就關閉。 ” 而現在是時候讓搜尋引擎使用者決定 Neeva 究竟是否能提供相應的價值了。

36氪》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

 
週餘
 
 
分享文章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收藏 已收藏
很開心您喜歡 36氪 的文章, 追蹤此作者獲得第一手的好文吧!
36氪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
什麼是地圖推薦?
推薦您和本文相關的多維知識內容